經過漫長的等待,權利的遊戲終於迎來了最後一季的收尾。

在欣賞了一場活死人大戰之後,又上演了一場浴血屠城,大家的看法也是從驚艷轉為低落,然後就出現了現在所謂的「爛尾」,但大家有沒有深刻的思考過,是我們對作品的結果「觀點爛尾」,還是劇集創作的「爛尾」呢?

之所以寫下這個觀點,是因為在前幾日,剛好有個現實事件,讓我對現在社會的主流思維產生很多疑惑。

大家翻閱抖音的時候,肯定常常看到這種圖片

一貫喜歡用非常鐵定的口吻,定義某件事,大家仔細看看前面四條,是不是有點駁論。在瑞達利歐的《原則》一書中,他分享了橋水運營成功的幾個重要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思想透明,強調對待問題的看法要開誠布公,優秀的企業反映問題是不分上下級關係的。但我們看這張圖,一些結論是非常片面的。

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呢,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往往會受到大眾輿論慣性的衝擊,認為別人認為的我也應該這樣認為,從而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說權遊這樣一集劇情就算爛尾的話,那我們回頭看看導演在以往的劇集中「爛了」多少次

艾德史塔克被砍頭這段,當時對你是不是有點猝不及防,以及當時的輿論,都砸向編劇,說難以接受。可是在這個劇情「爛」的同時,你有沒有察覺到其他角色的亮眼閃光——喬弗裏,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執意要違背母親的意願,當著他未婚妻的面,殺了她的爸爸。

我們總是希望事物的發展,順應自己的邏輯,而忽略了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主體,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邏輯,導演也是在反覆強調這一點,權利的遊戲,是每個人的遊戲,而非任何一個主人公的。

再來看更「精彩」的,還記得這場血色婚禮嗎?

我都不忍心放羅伯和他妻子被害的圖片,我也接受不了,可它還是發生了。本以為可以通過聯姻獲得兵力支持,可是因為羅伯沒有遵守與孿河城的婚約,導致佛雷家族記恨在心,在一場本以為幸福美滿的婚禮上,奏起了「卡斯特梅的雨季」。這首曲子也間接的向我們證明,在這個事件上面,佛雷家族也是主觀方,羅伯史塔克自認為以北境之王的名義向佛雷家族聯姻是一種施捨與恩賜,可沒想到佛雷家族也是相反的觀點。

血色婚禮的劇情,甚至導致了有影迷嚮導演郵寄刮鬍刀片,以發泄自己的不滿,可見大部分觀眾對這種劇情的排斥,可是他爛了嗎,沒有。他在用血淋淋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利益關係當中,每個人都是主觀視角,而觀眾只是更願意接受他們自己的思維劇情,而非事實真相!

接下來,我們聊聊龍媽的「火龍屠城」,為了避免思維過度擴張,我們先回想下,在屠城之前,發生了什麼。

瓦里斯之死

這位一項以民生為宗旨,提議參政,侍奉各大君王的太監,任憑朝代更迭,卻依然遊走於君王身旁,都安然無恙。靠的是不過問朝政,安心處理的自己的內務。但是在經歷了瘋王之死,勞勃之忘之後,本以為可以藉助艾德史塔克的偉岸,聯手創造一個國泰民安的王朝,可還是失敗了,最後救下提里昂,投奔龍母,繼續尋找美好的政治願景。

事件的轉折點是,在發現龍媽因為侍女彌桑黛被殺而心性大發時,企圖通過說服提里昂和雪諾,來彈劾龍媽的權利,可是失敗了,最終被龍焰處死。

這個事件站在龍母的視角看是什麼樣子呢?她從小因為坦格利安血統的羈絆,追隨哥哥遊走他鄉,為了家族的復興,被兄長賣給馬王,然後又痛失愛子,經過火焰的洗禮,誕下神龍。一個女人經歷過這些事變之後,固然變的強大。可我們在記住這些強大的事件來源時,卻忽略了這些事故對一個女人的創傷。她所做的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年幼時的夢想,奪回坦格利安的鐵王座。

當這一切都將要實現的時候,身邊最信任的人,卻開始日漸疏遠,先是自己的宰相,再是謀臣,最後是自己的雪諾。(這好像一個離婚的女人,被法院宣判孩子和財產都是男方的一樣)

在大戰來臨之際,龍媽難以掩蓋自己的內心,試圖回到心愛男人的懷抱,可是被雪諾拒絕了。雪諾不是不愛她,因為是自己的姑姑,而心存餘悸。可女人不在乎,她只知道,她無法擁有雪諾了。

至此,在經歷了千辛萬苦常人無法體會的變故之後,她失去了心愛的兩條龍,失去了穩固的權利,失去了心愛的男人。

這一切是為了什麼,都是那個鐵王座惹的禍!

經過激烈的廝殺,終於突破了維斯特洛的城牆(這個過程卻是有點太簡單了,可能是「爛尾」的主要因素)

紅堡想起了鐘聲

這時候所有人都以為戰爭結束了,瑟曦投降,騎士們放下劍,一個新的國王誕生,新的遊戲開始!可這不是龍媽想要的,她厭倦了這個遊戲,厭倦了這座城市。然後躍龍萬而起,用龍焰噴倒了紅堡的塔尖,燒毀了城市,將瑟曦和詹姆埋葬在火海當中。

導演給龍媽的戲份,徹底的宣洩結束了。紅堡倒塌,政權覆滅,一個新的規則要誕生了。可是火海里的百姓得罪了誰呢?這纔是大眾認為「爛」的原因吧

為什麼百姓要受到如此的牽連?這不合故事的邏輯啊?

沒錯,故事不應該這麼演,可現實就是這樣。

政治的爭奪,應該遠離百姓,可是作為平民的我們真的能獨善其身嗎?在喬弗裏當王的時候,百姓是不是一片怨言,但又什麼也改變不了。然後任由瑟曦等人擺佈政治,讓維斯特洛飽受戰火的侵蝕。唯一站出來的教會,最後也皆沉火海。這個結果彷彿在暗示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組成者,參與者,任何毀害這個世界的行為,都應獲得所有人的指責,個人的忽視最終都會以某種形式的災難,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

看下我們現在所處的兩國貿易危機,大多數人覺得跟生活中的個人沒關係,但當物料的上漲,影響到你的早餐,你的記事本,你的列印紙的時候,你才會恍然,原來這些星星之火源於我們本身,世界是個大家庭,所有成員都應為其良好的發展開枝散葉,聲討所有罪惡。。

當別人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如果不站出來,那麼有一天災難降臨在我頭上的時候,別人也不會為我發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