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買(中古)舊屋這件事.喜歡的人,認為它的建材實在,坪數實在,公設比低,又不用管理費或是比較能符合預算。但是不喜歡的人,卻認為,舊屋需要更新設施,重新裝潢,不如買到符合需求的新屋,來的實在.甚至若是買預售屋,還可以要求客變,感覺相當划算.這兩派,似乎各有說法,難有定論.

在找到這房之前,我原本也在密集找屋半年後,已經要下訂一間新屋了.但…我只能說,這就是緣分吧!感謝前屋主,讓我們可以用負擔得起的預算買下這間喜歡的中古房子。

滿心期待的交屋之後,卻正好遇到了颱風.而且是超強勁的秋颱。颱風過後,我們嚇見主臥牆腳甚至木地板,濕了一塊…..漏水了….該說是慶幸嗎?還好,我們裝潢才剛要開始,仲介依照合約負責任的找工班處理了.水的問題最複雜了,而且不管是新舊屋子,都有可能遇到這棘手的問題.

  

也因為如此,我們特別要求師傅,對於需要更動過的牆腳加強防水,做了更多更仔細的措施.畢竟臺北就是個多雨潮溼的地方。

說到潮濕,,我們家位在半山腰,即便海拔不高,也已經可以感受比平地濕冷了。雖然如此,我們的通風倒是很好,而且陽光充足.又可以生活在美麗景觀的房子裡,所以,這一點困擾也就算不了什麼了.

雖然我後來並不覺得我們家很潮濕,但當時也就是為了要防潮,而做了一項實驗.

這要從婚前有一年,我與老婆到日本京都旅遊說起.我們當時訂了圓山公園一家町家民宿.這間位在小山上的老宅民宿,不只町屋風範依舊,重點是,在那細雨綿綿的春天,民宿內並不會有潮濕的感覺。我細細觀察它的牆面,用的不是水泥,而是混著稻草的硅藻土,透露出老屋的樸實風味,與前人的智慧.

對硅藻土早有所聞,甚至也小小研究了一下,但真正住在裡面的感覺,真是令我們印象深刻。珪藻土的特性是,能夠因應空氣中的濕度,而產生類似呼吸的作用,讓室內過濕或過乾的濕度,回到一個更舒適的平衡狀態.也能夠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這對我來說,根本就是防潮極品.所以當我確定住在有點潮濕的半山腰時,也為了小寶貝的呼吸道,我心中已經萌生要使用硅藻土的想法了。然而,在臺灣,珪藻土並不普及,找了幾家硅藻土公司比較之後,差點就被現實給打敗了….

硅藻土本身已價格不菲,且種類還挺多。沒想到,施工更是不便宜….小資如我,就在即將要放棄的時候,救星出現了.身邊有同樣愛好的朋友,居然找到一家美國進口的硅藻土,比較便宜很多(雖然後來發現其黏性與特性似乎也與日本貨不同)反正,我也是想要測試看看而已,我請泥工幫我塗在浴室乾式部分與主臥全室。同時也買了些硅藻石,放在架高木地板下方與其他木做櫃體裡.(到目前為止,防潮效果不錯.)塗完之後,我感覺真的有比較乾燥的感覺,(沒買濕度計,所以只憑感覺.)

或雖如此,施工當時,卻陷入了窘境。這種美國來的硅藻土,不像日本進口的那種,本身有顏色且顆粒較大,相對的他比較像白水泥,老闆告訴我,他們都是使用色土攪拌作為調色的方法.但是儘管我們到了許多色土進去攪拌,仍然達不到需要的色濃度.因此,我們不知道是太有實驗精神還是怎樣,開始邁向錯誤的開始.我們很”假會”用油漆色母調入硅藻土。顏色是出來了,但請泥作師傅塗上牆面後,乾了之後,居然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雖然說,斑駁的藝術漆面,也是一種好看的風格。但是,終究不是我們要的。所以,至此,我宣佈這次實驗失敗。

而且,若要將其整頓,只能在原來塗上的硅藻土再上一層硅藻土。又或是全部以水泥蓋過它.不過,我又豈是這麼容易認輸的人了,幾經掙扎之後,我決定找”立邦大師”出馬,再做另一項實驗,就是在其上再漆一次所謂無味且會呼吸的立邦漆,連廁所也是,結果運氣還不錯,到目前為止,仍有一定的效果,仍然有感受到珪藻土防潮的功能.

只是,這種硅藻土不像水泥,即使乾了,它質地較軟,毛孔較大且會呼吸,所以立邦漆雖然已經蓋上,卻經不起較硬的物品去碰撞,比較一般水泥漆漆上水泥牆,比較容易落漆…..還好餘漆剩很多….而且這裡又讓我發現電腦調漆的好處:那就是,可以再調出一模一樣的顏色,哈哈。這段小插曲,雖然有點慘重,但真是有趣極了。

因為沒買正統日式硅藻土,也沒找找專業施工.所以雖然我們有依照包裝上的方法施工,但完成後,用濕的手去觸摸的確會沾粉塵,可能有哪一個環節還是出錯了?(我印象中在日本或高價硅藻土店看到的是不會有這情況的)這就是學費繳的不夠多的地方了!所以,日後若硅藻土普及降價了,或是我預算增加了,我還是會願意試試更高品質的珪藻土的.

我們的泥作老師傅人很好,願意嘗試我們自己的想法,像是我很滿意的:文化石書櫃以及浴廁的及腰磚牆面與硅藻土的施作,就是在他們願意去嘗試我們的實驗方法,沒有因為我們的做法特殊,而阻止我們,纔能夠讓我們家有許多令人感到驚喜的部分.

文化石的填縫,也是我們的實驗.文化石貼上牆面後.以填縫泥直接抹上磚縫以及磚面,等到略乾之後,再將其用濕布擦拭,殘留部分泥色在文化石上面,呈現出較接近磚牆水泥未能全部除的效果,也讓文化石更接近逼真的磚牆面.效果相當令我感到滿意.房子雖然是老的,但是隻要用心,還是可以呈現出風味的.

請看下一篇 第六篇 在固定與移動之間

 

型牛愛分享,文章照片都歡迎轉載,但請好心註明出處喔!謝謝啦!

歡迎大家加入型牛粉絲頁來討論家居生活與佈置,旅行喔

型牛生活夢想家

另外,更詳細的裝潢與裝修血淚史都在書本裡,請到這裡選購喔

生活感裝潢研究室

書本介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