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潛能顧問團隊 - 品牌顧問 陳國書
#巔峰潛能 #陳國書 #別怕創業 #品牌 #行銷 #卓天仁
 
星巴克:不同的店型,一致的體驗
 
星巴克賣的是氣氛、是文化,咖啡飲品與餐點不過是情境的一環,即便餐飲品質也許不若一些有所堅持的風格小店、區域連鎖店那麼細膩,但仍然是全世界最成功的連鎖咖啡廳,星巴克到底賣的是什麼氛圍?什麼文化?
 
眾所週知,星巴克將門市空間定義為the third place,就是說這個地方的氣氛跟功能,介於家裡跟辦公場所之間,最重要的:裝潢,不同於近年在國內大行其道、千篇一律的工業風,室內設計裝飾性不那麼強烈,但也不會跟你家裡很像,沒有教條式的規範讓每間店成為一個又一個的複製品,但有很明確的原則讓每個設計師發揮,開在街邊、裡面又有櫃檯,誰不曉得這是營業場所,所以交易的成份就可以在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中讓它淡化,來星巴克談天更顯輕鬆,來星巴克會議、獨自辦公更有效率。
 
輕鬆跟效率好像是衝突的兩個名詞,可是有時候他們可以階段性的共存,離開肅穆的辦公室,在星巴克與客戶見面,相對輕鬆的氣氛,更容易達成目標,因為先緩解一點壓力,反而讓人更能專注在重要的事務上,科學實驗已經證實,腎上腺皮酯醇的濃度跟人的自信狀態成反比(註1),也就是越不緊張,愈能成事,要從容面對至關重要的工作,低壓的環境可以幫我們很大的忙,所以各位也可以常常耳聞或看過一些公司,將較繽紛的色彩、休閒的設施融入辦公室的設計,尤其是將創造力視為命脈的企業。
 
再來是文化,星巴克第三空間的定位可以愈站愈穩,是基於新生活型態的文化輪廓愈來愈清晰,而不是轉型的咖啡文化(註2),人們的家中可用空間愈來愈小,部份的休憩空間功能就可以「外包」給星巴克,自由工作者、微型創業家愈來愈多,辦公、會議空間可以「外包」給星巴克,既省錢又有質感;星巴克就是大眾共享、生活中或工作中的過渡空間,使用一次只要付一、兩百元的租金,還附個餐或飲料,所以人們不覺得貴,再加上穩定的品質(包含餐飲跟裝潢調性),漸漸養成的信任感,又可以帶動週邊商品、節慶商品的業績提昇,所以賣好咖啡,更需要好的品牌定位。
 
本文僅就個人學術及實務觀點發表評論,旨在推廣品牌觀念之普及化,惟個案實例輔助理論較易被理解,對提及之品牌批判或宣傳非此文本意,若有不足、錯誤、未妥善之處,敬請批評指教,作者定當盡速回應。
 
註1:上網搜尋影片:姿勢決定你是誰。
註2:星巴克2017年才要進軍義大利,Howard D. Schultz也正巧決定將於2017年4月請辭執行長一職,在他心中,沒有義大利咖啡文化,就沒有星巴克,明年星巴克在義大利的發展,相當值得關注。
活動: https://goo.gl/4Ye9F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