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到最後,高麗王國被打得非常聽話了,所以蒙古人同意保留了高麗的國家主體,讓高麗成為元朝的藩屬國,享有高度自治權。到了元英宗碩德八剌執政期間,元英宗曾經很想把當時的高麗改成郡縣,變成元朝中央直接管轄的領土。如果這個設想得以實施,那麼高麗今天或許就會和雲南、西藏一樣,徹底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就會多了一個省級行政區。不過,當時元朝有個大學士叫王約的,非常反對元朝皇帝的想法。王約認為高麗土地貧瘠,夷俗混雜、人民貧困,直接佔領意義不大。如果把高麗變成元朝直轄的郡縣,容易引起民亂,得不償失,不如維持現狀。不知是王約無知,還是收了高麗人的好處。總之,王約的觀點得到了元朝皇帝的認可,將高麗改為直轄的計劃最終沒有實行,高麗的國祚得以延續。高麗人知道這件事情後,特意為王約畫了畫像並帶回高麗,並且還為其設立生祠供奉,以感激王約的恩德。

首先是在蒙古興起初期,與蒙古為敵的契丹流亡武裝騷擾高麗,成為高麗與蒙古的共同敵人,被他們聯手消滅。因為此緣故,蒙古與高麗成為了所謂「兄弟之國」

但是在對蒙關係上,高麗高層立場並不穩定,並一再引發矇古使者或代表被殺事件。蒙古當時正四面討伐,對於小高麗採取了五次以打擊其有生力量為目的之侵略戰。

高麗政權向南遷移,並鼓勵百姓游擊作戰,還以外交手段拖延被滅命運。但最終蒙古吞併了朝鮮部分領土,高麗高層發生政權變動後,向蒙古臣服,並將太子王倎送入蒙古朝拜。

當時因蒙哥戰死,蒙古王爺爭位,王倎選擇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因此對王倎產生好感,當上大汗後對高麗開恩。不過,此後多年蒙古都採取干涉高麗政治的方法,扶植親蒙政權,消滅反蒙勢力。

高麗親蒙政權不僅在蒙古攻打日本時全力給予支持,而且與蒙古高層通婚。元朝公主在高麗享有很高地位和權力,高麗成為蒙古的駙馬國,實質上成為元朝的一個自治行省,歷代政治都必須接受元朝的全面干涉,完全喪失主權。

直至元末農民起義大爆發,高麗高層才發起反抗,清除親元派和元朝在高麗的政治軍事力量,從而重新獲得了獨立。


實際上,同時期的日本和蒙古都是對外武力征伐擴張的狠角色。就高麗為什麼沒有被蒙古吞併的原因進行如下分析,一方面,高麗自古是日本殖民地,自日本首領豐臣秀吉征服朝鮮之後,就以高麗為跳板,試圖西征中國。直接原因是明朝時,倭寇侵擾中國沿海一帶,被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趕下大海,此後 豐臣秀吉謀劃並調整了征服中國大陸的步驟, 加強了對高麗的防禦。另一方面,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尚武傳統,武士戰力強大,蒙古騎兵兵試圖登陸日本本土多次,都被趕下大海,更何況高麗與蒙滿就一江之隔(鴨綠江),對於強大的蒙古騎兵,算不上是天塹。總而言之,日本武士的戰鬥力量不容小覷,加之有天時、地理、人和優勢,強者與強者之爭鋒,迫使蒙軍折戟沉沙讓出高麗,實質是打成平手。


很簡單,高麗在忽必烈的時候就已經向蒙古徹底投降了。從1231年到1259年近三十年的時間裡,蒙古軍隊不斷入侵朝鮮半島,許多高麗人被帶到遼陽和瀋陽定居。

高麗王元宗將兒子忠烈王作為人質留在蒙古宮廷並在1274年娶了忽必烈的女兒為妻。 以此為開端,世世代代的高麗王世子(將來要即位的太子)都是蒙古皇族的女婿,住在元朝的宮廷里,等父親死後繼承高麗王位。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元朝滅亡。


從一開始高麗就歸順了蒙古,並且和元朝聯姻,國內大小事務都向元廷請示,已經被大元完全征服了,這和成為元朝的領土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這個問題我想不要為為什麼,先看看歷史脈絡,除了漢朝唐朝征服過,其他大一統王朝對他們沒興趣,古時候是個苦寒之地,貧窮落後,一般逃難躲仇家追殺才去那個地方,其次,小國也有小國的謀生之道,每年俯首稱臣,歲歲進貢,也挺好,真的去打浪費時間浪費錢財,難以教化,中華又自稱禮儀之邦,人家都服了就沒必要佔領,派遣一部分駐軍差不多就可以了,


中國古代並沒有領土的概念,領土概念來源於近代西方文化。中國古代所講究的是勢力範圍和可控制範圍。

高麗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已經完全納入元蒙的實際控制範圍,高麗內部自上而下依附元蒙貴族。實際上高麗已然是個名存實亡的傀儡政權。

而傀儡政權的穩定程度,直接受宗主國穩定程度的影響。

高麗在元蒙末期並沒有過大的社會變革便實現了內部權力更替就足以說明問題。


高麗怕蒙古,主動跟蒙古聯姻的。再說了蒙古人的眼光不在小小的高麗


首先,高麗已經成了元朝的征東行省。要不是攻打日本失利,行省制會一直在韓半島延續下去。二,高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向元廷送去大量的美女,她們在枕邊吹起了滔天風浪,把元帝直轄高麗的想法給吹沒了。看來,只講「事大保國」而不提美妃報國是很不公平的。


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是,中國歷代王朝,征服過越南、朝鮮、緬甸等周邊小國,但為什麼不能征服日本呢?日本也只是個小國,而且這小國從明朝開始就一直侵犯騷擾我們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