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血性的唐詩,再現盛唐少年的壯志豪情,讀來心潮澎湃 宗教 第1張

後人尊崇唐朝,不在於它的疆域遼闊,經濟富足,更在於它在最鼎盛時期,處處體現出的踔厲風發的精神面貌。在古代封建社會,只有在盛唐,你纔可以看到每個人的意氣風發,豪情縱橫。唐詩,正是再現了當時的風情,所以才具有別樣的氣魄,讓人如醉如癡。我們喜愛唐詩,正是喜愛它那骨子裡桀驁的靈魂,不屈的鬥志,追尋那燦爛如畫的精神世界。

詩歌之中,體現唐人不屈血性的,當然要從邊塞詩中去尋找。唐詩中的邊塞,再也不僅僅是悽苦的生活,離別的感受,血流成河的慘烈,更多的是建功立業的疆場。一首首名流千古的邊塞詩,也激烈的大唐子弟,前赴後繼,保家衛國,建立不世之功。

最有血性的唐詩,再現盛唐少年的壯志豪情,讀來心潮澎湃 宗教 第2張

要在眾多優秀的邊塞詩中,挑選出最具有血性的,是極為難得的事情。各花入各眼,註定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但是,小珏依然想將自己心中的第一告訴大家,它就是王維的《少年行四首》其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最有血性的唐詩,再現盛唐少年的壯志豪情,讀來心潮澎湃 宗教 第3張

是不是很意外,要知道唐朝本來就有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這四大邊塞詩人,而王維的詩歌,以田園詩為主,後期還摻雜了禪理,所以有“詩佛”之稱。然而,這首詩,卻發揮了雄渾勁健的風格,將少年的浪漫情懷刻畫得淋漓盡致,再現了唐朝個人英雄主義的魅力。

《少年行四首》其實是一系列的組詩,它從四個側面,描述了豪俠任氣、慷慨豪邁的少年英雄。每一首詩,既獨立成章,又可以合而觀之,構成一組波瀾壯闊的華麗詩篇。這四首詩,可謂篇篇精彩,今天單說這第二首。

最有血性的唐詩,再現盛唐少年的壯志豪情,讀來心潮澎湃 宗教 第4張

只看前兩句,我們就能很清楚知道,它與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有關。霍去病是外戚出身,平日也曾頑劣不堪,任意妄為,惹是生非。但是,在保家衛國的時候,他卻展現出捨生忘死的大無畏氣概。在短短24歲的人生,七年的從軍生涯中,他重創對漢朝威脅最大的匈奴,殺敵無數,功冠全軍,完成了上下千年以來歷代名將夢寐以求的功業。

“出身仕漢羽林郎”是在描寫少年的出身,羽林郎是皇帝的親近衛士,非忠心耿耿而武藝高超之人不能擔任。這就暗示了少年的才華和能力,為後來的建功立業埋下伏筆。

最有血性的唐詩,再現盛唐少年的壯志豪情,讀來心潮澎湃 宗教 第5張

“初隨驃騎戰漁陽”這一句是寫少年的初次出征。驃騎即霍去病,漁陽是古幽州,也是漢匈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詩人將少年的初戰,就定在最為偉大的將軍旁邊,定在戰事最危險之處,是以側面描寫渲染英雄的不凡。前兩句說的是漢朝,其實就是借指當時的唐朝,這在唐詩中是屢見不鮮的手法,《長恨歌》也是多次運用這種方式。

“孰知不向邊庭苦”這一句側面描寫邊疆的辛苦,卻又以少年口吻漫不經心地說出。邊疆苦,誰人能不知道,誰人不清楚?但是,在邊疆告急的時候,總該有人喫這個苦,總該有人流血,總該有人犧牲。這一句就已經用舉重若輕的手法,描繪出少年英勇的大無畏精神,讓所有的小兒女般深情全部煙消雲散。

最有血性的唐詩,再現盛唐少年的壯志豪情,讀來心潮澎湃 宗教 第6張

“縱死猶聞俠骨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它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什麼微言大義。只是將浪漫主義與英雄主義想結合。即便是戰死沙場,也不過就是俠骨一堆,還在塵世間留下了芬芳。如果是這樣,誰還會畏懼沙場的危險,誰還不願意青史留名?這句詩,比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更精彩,它不僅僅是少年英雄個人的慷慨風貌,而且代表了唐帝國對於英雄的無限崇敬。

其實,正如小珏在之前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王昌齡的“不破樓蘭終不還”霸氣十足,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瀟灑萬分,戴叔倫的“願得此身長報國”感人肺腑,但是小珏還是喜歡這首《少年行》。您有什麼喜歡的唐詩,一樣可以留言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