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君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健健康康來到這個世界的。

眼下在中國,有超過9萬名被家人遺棄的小孩生活在福利院,他們中近9成是殘障兒童,那些殘障程度嚴重的小孩,被收養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爲他們找到全職“爸爸媽媽”,讓他們在模擬家庭中一天天長大,是目前爲止所能找到的最好辦法。

圖片來源:河南商報社

迄今爲止,中國有700多家兒童福利院,共有兩萬多名全職爸爸媽媽,全天24小時照顧這些肢體破碎的天使們。

這些全職爸爸媽媽,大多數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兒女已經成人,希望安穩的晚年能綻放出些亮光。於是他們決定,重返三十歲,做和自己孫子外孫差不多大的孤兒的爸爸媽媽。

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上,有一個叫做“春暉博愛”的公益機構,它募集到的善款,大多數是1角1分的定期月捐,迄今爲止,已經籌集到2700萬元。這些錢的一個重要用途,是給那些身患重度疾病和殘疾的孤兒找“爸爸媽媽”,一直照顧他們到年滿18歲。

據春暉博愛披露的信息顯示,春暉博愛迄今已爲30省兒童福利院的孤兒們培訓了上千名“春暉媽媽”和2萬餘人次保育員。

早上8點半,南京市郊牛首山頂的一幢小樓裏,徐小潔一家出門了。9歲的清清推着嬰兒車走在最前面,車裏是他的妹妹小雪,今年2歲。徐小潔跟在他們身後,一手牽着13歲的大兒子小強,一手牽着4歲的小杰。

圖片來源:天下網商記者劉飛越

這一趟,徐小潔要把4個孩子分別送到對應的教室,小雪去嬰幼兒班,小杰去學前班,小強和清清去正規的教育班。送完孩子,徐小潔會到附近的菜場買點蔬菜和肉,然後卡着點趕回家收拾屋子,洗菜做飯。

十一點半,她必須回到教室,挨個把孩子接上,回家喫飯午休。午休完,再把孩子送回去,直到下午的課結束,一家六口齊齊整整喫頓飯,看會電視聊會天。晚上8、9點鐘,她會催孩子們挨個洗漱,上牀睡覺。

圖片來源:天下網商記者劉飛越

表面看,這是中國式母親再正常不過的一天。但事實上,徐小潔今年已經51歲了,她住在南京市兒童福利院的房子裏,她的4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且和她沒有一丁點兒血緣關係。這些反差都和徐小潔的身份有關——“春暉媽媽”。

從2006年至今,徐小潔已經撫養了21個殘孤兒童。這些孩子被原生父母遺棄,也鮮有被人領養的機會,但在徐小潔和丈夫爲他們搭建的模擬家庭裏,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享受父母的關愛,開開心心成長。

嬌嬌是徐小潔撫養的第一個孩子,剛來家裏的時候才幾個月大,因爲發育遲緩,瘦得都能看見骨頭。那時候,嬌嬌身子很弱,洗個澡都會嗆水。徐小潔白天帶她去福利院的醫院看病,晚上成宿地把她摟在懷裏睡覺,但一直沒見好。後來,內向的徐小潔壯着膽子去找了院長,請他帶嬌嬌去外面的大醫院看一看,醫藥費她可以掏。

圖片來源:天下網商記者劉飛越

“查出來是缺維生素C,這才鬆了一口氣,又在醫院打了一個禮拜的點滴,我就守了她一個禮拜。出院以後,她就變得特別粘着我,我還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小粘蟲’,每天給她唱兒歌、講故事。”

徐小潔清楚地記得,2008年5月12日,法國一對華人夫婦領養了嬌嬌,那天正趕上汶川大地震,舉國都瀰漫着悲傷的情緒。

她藉着掩護,把自己關在房間裏,蒙着被子稀里嘩啦大哭了一場。到了臨別的時候,她故作冷靜地和那對法國夫婦反覆交代細節,最後,她在嬌嬌的臉上親了一口,沒繃住眼淚,扭頭就走。

圖片來源:天下網商記者劉飛越

“說心裏話,難過是肯定的,畢竟已經培養起很深的感情了。但是孩子有了更好的歸宿,我也是真心爲她高興。”

週週是另一個讓徐小潔印象深刻的孩子。週週也是一個發育遲緩的孩子,剛到家裏時才2歲多,表情木訥,對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因爲在原生家庭遭遇過暴力,他的臉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掀開衣服,肚子上也有兩道,其中一道是做手術留下的。

剛來的時候,週週有個壞毛病,喜歡用頭撞牆,重的時候能砸出血來。徐小潔知道他心裏苦悶,沒地方發泄,就給他買了個MP3,專找舒緩的音樂聽。白天兩人在福利院來來回回散步,晚上臨睡前,還給他按摩放鬆。

一年之後,週週的情況好了很多,不僅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看到徐小潔和丈夫,也會一字一頓地叫“爸爸媽媽”。爲這事,徐小潔還和親戚朋友嘚瑟了很久。

圖片來源:天下網商記者劉飛越

其實,徐小潔也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個孝順的親兒子。她曾經是百貨商場的售貨員,2006年下崗後進入福利院工作,一開始她的身份是孩子的早教老師,直到2012年,“春暉媽媽”項目成立,她成了其中的一員。

那時的徐小潔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這份工作中陷得那麼深,深到連自己的親兒子都無暇顧及。

2017年,兒子結婚,全家人前前後後準備了一個多月,而徐小潔只在婚禮當天露了一次臉,當晚就趕回了福利院。後來,有了孫子,因爲離得遠,走不開,她也沒抱上幾回。有些親戚朋友不理解她,她還鄭重其事地琢磨出了一套說辭:

“你看,我在這兒當的是媽媽,聽着多年輕啊。回去當奶奶,那可差着輩兒呢。”

和徐小潔一樣,廣西南寧市兒童福利院裏,年過半百的江懷志和宋英武夫婦,也悉心經營着自己的六口之家。4個“別人家”的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2歲。

圖片來源:IC photo

“‘大兒子’楚容患有血管瘤,脾氣比較倔;‘二兒子’書仁聰明伶俐又調皮搗蛋;‘三女兒’浩宣患有腦癱,卻堅強樂觀;‘小女兒’玄杉有地中海貧血,活潑但有些怕生。”在自己的日誌裏,江懷志記下了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

和徐小潔爲了一份工作而來不同,江懷志和妻子純粹是爲了抵抗寂寞。

“那時候孩子已經工作了,家裏經濟條件也還行,但就是想找點事做,打發時間。聽人說福利院在招‘模擬’父母,我們想着這可是做好事啊,多有意義啊,跟孩子商量了一下就來了。”

圖片來源:IC photo

這一來,就是9年。

從2007年搬進福利院算起,江懷志夫婦已經陸續撫養了9個孩子,有一直悶悶不說話的自閉症兒童,也有淘氣起來會在家裏隨地大小便的腦癱孩子,還有先天畏光,見着太陽就大哭大鬧的“暗夜小魔王”。

圖片來源:IC photo

5年前,三女兒浩宣剛來家裏的時候,不會走路,不會叫人,眼神因爲害怕都是直的。夫妻倆手把手地教她走路,教她讀書寫字,“現在她走路快得我們都追不上,性格也很開朗,看到誰都會打招呼,‘六一’的時候她還上臺表演了呢。”

週末的時候,江懷志夫婦喜歡帶着4個孩子逛公園,幾乎南寧所有免費開放的公園,他們一家人都去過。爲了留下孩子們的成長印記,2009年,江懷志花2000多塊錢買了一部相機。

這部相機,拍到了楚容投進第一個籃球后的咧嘴大笑,拍到了書仁闖禍挨罰時的委屈淚水,拍到了浩宣撒嬌時往懷裏鑽的害羞表情,也拍到了玄衫親吻路邊小狗的溫暖瞬間。

圖片來源:IC photo

“就現在,我們的親女兒,還跟這些孩子爭風喫醋呢。”說起這事,江懷志偷着樂了好一會兒。那是去年大年三十,一大家子人坐在一塊喫年夜飯。

他和老伴一會兒給大的夾菜,一會又哄小的喫飯,“我女兒當時就開了我們一句玩笑,說她小時候我們都沒這麼上心過,我一想,好像是沒錯……”

這個老人重返30歲的故事,和一個新的世界紀錄相關。

4月17日,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上的愛心捐贈累計突破300億筆,每分鐘最高產生20萬筆捐贈。14億中國人平均每人行善23次,近4200萬人獲得幫助,相當於東京的人口總數。

這些在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上誕生的數字,不僅意味着阿里巴巴成全球最大愛心捐贈平臺,還意味着普通人的凡人善舉,被科技平臺的力量放大到前所未有的邊界。

據阿里巴巴披露的數據顯示,300億筆捐贈中,95%是1元以下的小額捐款,其中不乏1分錢的善意,近一半捐贈來自小縣城和農村。

上千名老人實現重返30歲的夢想,正來自於數以千萬筆的1角1分的定期月捐。

被“春暉媽媽”們照顧的孤兒,都患有重度殘疾和疾病,被收養的概率極低。但徐小潔和江懷志撫養的“孩子”中,都出現過中途被收養的。那是她們最開心也最傷心的時刻。

來自春暉博愛的統計,被春暉救助和照顧到的孤兒,被領養的機率增加了一倍。

自從嬌嬌在2008年被一對法國夫婦領養後,徐小潔就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她帶大的第一個孩子。掐指一算,嬌嬌今年13歲了。

有一次徐小潔在微信上看到一篇介紹法國教育的文章,裏面有幾張照片,當地中學生穿着漂亮的校服路過凱旋門、巴黎聖母院,她立即轉發到朋友圈:看,這是我家嬌嬌現在的樣子。

(備註:宋英武夫婦的故事來源於廣西新聞網採寫的故事報道:模擬家庭:不一樣的家,一樣的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