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酶類(hydrolase)催化底物的水解反應,如蛋白酶、脂肪酶等。水解酶一般起降解作用,多位於胞外(如消化道中)或溶酶體中。有些蛋白酶也曾稱為激酶(如腸激酶,EC 3.4.21.9,現已改稱腸肽酶)。可分為水解酯鍵(如限制性內切酶)、糖苷鍵(如果膠酶、溶菌酶等)、肽鍵、碳氮鍵等13個亞類。

水解酶有不少位於胞外,容易獲得,而且一般結構簡單,不需要輔因子,適於工業應用。所以在酶工程中最早應用的酶多為水解酶,如澱粉酶、脂肪酶等。目前也是生產中應用最多的酶。

澱粉酶

裂合酶類(lyase)催化從底物上移去一個小分子而留下雙鍵(或環)的反應或其逆反應,如醛縮酶、水化酶、脫羧酶等。當某個反應的合成方向更為重要,或者是唯一的合成方式時,可以使用英文名稱synthase,中文一般稱為「某某合酶」。根據斷裂鍵的類型,分為C-C鍵裂合酶、C-O鍵裂合酶等8個亞類。

草醯乙酸脫羧酶

IUBMB調整過分類,把一部分裂合酶轉移到移換酶分類中。比如檸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曾被列入裂合酶(EC 4.1.3.7),現已轉移到乙醯轉移酶中(EC 2.3.3.1)。

檸檬酸合酶

異構酶類(isomerase)催化同分異構體之間的相互轉化。包括消旋酶、差向酶、順反異構酶、變位酶(分子內基團轉移)以及分子內氧化-還原、分子內消去-加成反應等6個亞類。

葡萄糖-6-磷酸 1-差向酶

連接酶類(ligase)催化由兩種物質合成一種物質,必須與ATP分解相偶聯。如DNA連接酶,氨醯-tRNA合成酶等。以前曾經將合成酶(synthetase)作為通用名稱,因為許多人將其與合酶(synthase)混淆,所以IUBMB於1983年將其改為連接酶。

根據新形成鍵的種類,共分為6個亞類,如C-O鍵、C-C鍵等。其中催化形成C-C鍵的只有羧化酶(carboxylase)一個亞-亞類(EC 6.4.1),如乙醯輔酶A羧化酶等。

丙酮酸羧化酶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習慣把可以產生某種物質的酶直接就叫做某某合酶,而不管其具體反應機制。而且合酶與合成酶很容易混淆,所以叫做合酶或者合成酶的,其實什麼酶都有。也有不少酶在英文中synthase和synthetase的叫法都有,所以不能僅僅根據名稱判斷酶的分類。詳見《叫合酶(synthase)的,並不都是裂合酶》一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