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苏打绿的歌,是〈小情歌〉,尤其唱到「脚边的空气转了」,总是会心一笑,青春气氛掌握得很好。



而当青春像一列头也不回的列车,往后载来的是一堆堆现实压在肩上时,近期听到〈下雨的夜晚〉,歌词显得内敛迷人。

听歌如以下:

 


换个角度听〈下雨的夜晚〉,除了著墨爱情以外,书写多雨的城市,一直是他们的强项,
刻划人们卸下平日的伪装,在追寻的过程中无论事业、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时,

 

提醒我们诚实著面对自己,哪怕已经千疮百孔,也别对过去自己灰心,
因为总有个美丽、美好的时光,潜藏在你的记忆中,等你靠拢。



生命有一些裂缝,才可透光,丰盈人生。
 


也许〈下雨的夜晚〉歌词中叙事人称的「他」,表达的是一种想望,而「我/你」浮沉其中,向前求索、波折安慰著,恰如其分扮演好,关于自己。

 


听完以后,浮现之前阅读杨牧〈她说我的追寻是一种逃避〉
不约而同,温暖的告诉著我们,飞扬的会落下,紧紧依依贴熨大地,疗愈著那碎了一地,仍闪著微光的心。

 

下方引自杨牧〈她说我的追寻是一种逃避〉

我将自己一分为二。

 


一个在地上,在遥远古拙的街巷ㄔ亍,东张西望,幻化狂想,仿佛真是追寻著甚么(简直完全不可能是真的),就如此从这里踱到那里,影子缩短的时候,我是靠近点线杆了,然后影子慢慢拉长,渐离电线杆,如此反复长短,或者有时整个没入大树的阴影里,破碎的光。

 

 

一个在地上,这样充满悲剧色彩的,在漂游,以为自己在追寻著什么,另外一个从高处往下看,感动著看。

 

 

这分裂是自觉的,完全自觉的。我不知道自己比较喜欢扮演那一个。天上的呢?地上的呢?我是我自己的演员,我自己的观众,热衷,专注,无比感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