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鳶.JPG

忍受著冷冽寒風及間歇性細雨,蹲點苦候為的是再一親她芳蹤 - 黑翅鳶。黑翅鳶有著一雙如紅寶石般勾魂的眼睛、可愛的貓臉、優雅的展翅翔姿及灰背加純白的身軀─她是臺灣天空最美的身影。


主食鼠類的黑翅鳶,是平原區的野鼠剋星;牠們有個很特別的覓食習性,就是會在空中定點振翅(又稱作懸停)。過去每年秋季農政單位都會舉辦全國滅鼠周,集中採購大量的老鼠藥免費發給農民使用,間接造成高階掠食的大型禽類中毒,在猛禽保育人士多年奔走下,農委會2015年起停辦了在臺灣超過30年歷史的全國滅鼠週,鼓勵農友採用生物防治取代投藥,並與屏科大鳥類研究室合作,依猛禽習性在田野間豎起棲架,成功吸引猛禽們到田裡幫忙抓老鼠。


這空中倩娘美麗的背後也有哀愁,她的天敵並非其它猛禽,而是人類;一是美麗又易於馴服的黑翅鳶,成為盜獵者的目標,另一危險因子是農民灑在作物上的農藥,如果過量或毒性過強,鳥兒與老鼠把這些有毒作物喫下,身為食物鏈頂端的王者黑翅鳶再喫這些老鼠與鳥,就跟著中毒了,特別是雛鳥最易因此死亡。


2013年在臺東崁頂,屏科大在一片18甲大的農地上,發現3000多隻鳥屍,全部是中毒身亡,解剖發現全部是誤食噴灑過量好年冬(好年冬在其它先進國家是禁止使用、或不得驗出的劇毒農藥,但在臺灣則是普遍使用的農藥)的食物而死;居食物鏈頂的猛禽喫了這些「毒鳥」也跟著中毒。而這些食物,最後都會進到人類的胃中,只是人們會把食物清洗、煮食,同時「承受毒物的能量」高於小鳥,因此不至於中毒死亡,但一樣是把許多有毒物質喫下。臺灣的保育確有進步,讓黑翅鳶來此落籍、族羣亦持續擴張;但也算是「為德不卒」,少數貪婪的盜獵者、飽受污染的土地與作物,仍讓其生存受威脅,特別是雛鳥的存活率不到一半。


攝鳥感言 : 當不再見黑翅鴛冉冉飛於臺灣天空中,這將意味著今日鳥類在生態環境中如何被對待,明日就是人類如此被對待。且莫續讓污化的生態環境,演變成「今日鳥類,明日人類」的悲歌 !…..。 (本文參閱自風傳媒評論.財經呂紹煒專欄)

黑翅鳶1.JPG

一對黑翅鳶成鳥在光天化日下,進行著偉大生命工程。

黑翅鳶2.JPG

黑翅鳶3.JPG

黑翅鳶4.JPG

夫妻本是同林鳥,辦完事情各分飛。

黑翅鳶5.JPG

以下連續照片記錄黑翅鳶從捕獲田鼠、去頭、裂肚抽腸、剝皮、食肉的自然、血腥過程。

黑翅鳶6.JPG

黑翅鳶7.JPG

黑翅鳶8.JPG

黑翅鳶9.JPG

黑翅鳶10.JPG

黑翅鳶11.JP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