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羅傑27日表示,西藏已基本形成以公路、鐵路、航空爲主體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公路通車裏程達到9.78萬公里,建成了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拉林鐵路已進入鋪軌階段,建成通航機場5個,已經開通國內國際航線92條。他同時強調,不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資源開發,西藏自治區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終把生態安全作爲底線,保護環境是第一要求。

資料圖:青藏鐵路。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27日,國新辦就《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舉行發佈會,請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羅布頓珠等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出席,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近幾年來,西藏的交通事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請問新鐵路、新公路這類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對西藏生態環境有沒有影響?

羅傑表示,舊西藏沒有一條正規的公路,和平解放以後,西藏現代意義上的公路建設開始起步,國家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修建了青藏、川藏公路及通往各地區的低等級公路。民主改革以後,迅速建設了新藏、滇藏、中尼等幹線公路,川藏和青藏公路也陸續鋪起了黑色路面,並建成了拉薩至貢嘎機場的高等級公路。目前西藏已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鐵路、航空爲主體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公路通車裏程達到9.78萬公里,建成了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拉林鐵路已進入鋪軌階段,建成通航機場5個,目前已經開通國內國際航線92條。

羅傑指出,不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資源開發,西藏自治區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終把生態安全作爲底線,保護環境是第一要求。我們在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過程中,始終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始終做到“三同時”(防治污染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有力確保了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青藏鐵路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重大工程,是一個重環保、重保護的典型工程範例。

羅傑強調,另外,西藏高原地處地球第三極核心區,保護好西藏高原生態環境,對於保障全球生態平衡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多年來,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始終把保護高原生態環境作爲頭等大事。在這方面,我們也採取了很多具體措施:

一是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西藏先後制定了《西藏自治區實施辦法》《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並相繼出臺了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性指導意見,如《關於建設美麗西藏的意見》《關於着力構築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爲開展自然保護區建設、溼地保護區建設、野生動物保護、防沙治沙、退耕還林還草等提供依據。

二是生態保護區面積不斷擴大。自1988年建立珠峯自然保護區以來,西藏已建立了47個各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4.35%;建成了22個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級1個),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轉移支付縣達36個;建立了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9個國家森林公園、22處國家溼地公園以及3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對生態環境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實施生態補償政策。2001年以來累計兌現森林、草原、溼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等各類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達到316億元。

三是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西藏先後實施了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工程和“兩江四河”流域造林工程,生態保護效果顯著。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2.14%,森林面積1602.42萬公頃,包括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全區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5.9%,天然草原面積達到8893.33萬公頃,溼地面積達到652.9萬公頃。西藏有141種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8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2種西藏特有鳥類物種,重要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保護。

羅傑最後補充,目前,西藏高原各類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生態質量穩定向好,水、氣、聲、土壤、輻射及生態環境質量均保持在良好狀態。雅魯藏布江、怒江等主要江河湖泊的水質保持在I類或者II類水域標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大江大河的源頭區、草原、湖泊、溼地、天然林、水生態、地質遺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大部分區域仍處於原生狀態,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羅傑:西藏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保護環境是第一要求》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