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佈《杭紹城際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介紹。

根據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相關文件要求,未來站點周邊半徑1000米範圍內用地、規劃、施工許可等審批都將以該規劃爲依據。

這意味着,從楊汛橋、錢清,再到柯西,6個杭紹城際軌道站周邊,共計190萬方土地未來將迎來鉅變!

1

功能定位各不相同

這次的規劃,主要涉及楊汛橋站、錢清站、柯橋西站、西沙路站、湖安路站、稽山路站6個站點的周邊1000米範圍,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平方公里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楊汛橋鎮中心、錢清鎮中心,沿着羣賢路一路到柯西的沿線,都在規劃的範圍之內。

尤其是楊汛橋站、錢清站和稽山路站,屬於中心站,周邊將會重點規劃。

依據在杭紹兩城之間不同區位價值、產業特色和建設基礎,規劃提出了分段功能指引和分站功能定位:

西部區段融入杭州,打造對接杭州的綜合型示範新城

中部區段創新創業,塑造臨空經濟的承載地和融杭轉換的創新創業

東部區段聯動發展,營造柯橋西部品質城區

同時,規劃對各個站點所在區域也進行了定位。

比如楊汛橋站臨杭新區門戶、宜居樂業新區,錢清站錢楊新城中心、柯橋副城核心,稽山路站柯西服務中心、濱水品質城區等。

各個區段與區域的功能定位十分清晰:

錢楊新城,與之前的內部規劃一樣,是產城融合的新區;

柯西是品質居住區,杭州外溢的高端居住需求,主要在柯西釋放;

而錢楊新城和柯西的中間地帶,則是杭州溢出產業的承載地。

2

用地性質大面積轉變

各區域的定位明確之後,用地規劃也必然巨大的變化。

從用地現狀圖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目前規劃範圍內的土地,用地性質大多爲棕色的二類工業用地、深綠色的農林用地,少部分的居住用地集中在柯西和錢清鎮上。

除了錢清鎮中心,其餘區域的配套十分稀缺;而且工業用地圍繞下,環境堪憂。不管是對於居住,還是對於人才引流來說,都十分的不利。

而在用地規劃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巨大的變化。

最顯而易見的,是原來大面積二類工業用地和農林用地,變身爲淺黃色的居住用地和橘黃色的商住用地,吸納人口的功能被大大增強。

紅色的商業和粉色的教育用地,星布其中,代表着規劃區域的配套,未來會獲得極大的完善。

這種大面積“退二進三”(二類工業用地改三類居住用地)的用地規劃,我們在鏡湖與袍江的交界、中興路沿線上也曾看到過。

退二進三帶來的,是原本被工業區隔閡開來的兩個區域,通過居住區和人口的引進,開始逐漸融合。

規劃區的退二進三,無疑也將進一步促進杭紹融合。

3

開發時序或將影響拆遷時間

規劃在功能構成、開發強度、開發模式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了三個觀點:

一是城市發展方向和中心體系將追隨軌道走向和站點設置進行動態調整;

這很容易理解,就是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建設中心,會圍繞軌道交通展開。

比如新加坡,就是很典型的圍繞軌道交通建設的城市。以各個重要站點爲核心,向外依次分佈商業區、商務辦公區、居住區、工業發展區,以點到面,最終形成片區化發展。

二是站點在服務等級和能級上存在差異,其周邊用地構成和開發強度遵循有規律的梯度變化;

這點也比較好理解,各個軌道站點的功能級不同,周邊的土地用途、限制肯定也不相同。

舉個例子,比如新加坡軌道站點周邊的土地,呈現:越靠近站點,容積率越低的開發特點;同時越是重要的區域,比如城市中心、區域中心,容積率越高。

三是站點應因地制宜,對開發時序進行不同的安排。

這點最容易理解。站點周邊地塊的既有開發情況存在差異,比如有的是居住區、有的是工廠、有的是農田,拆遷、搬離、徵用的難度也不一樣,所以站點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也會有一個先後。

規劃借鑑了“先外後內”的濱江模式、“內外兼收”的下沙模式、“站站推進”的臨平模式、“項目推動”的喬司模式,對杭紹線的6個站點分別謀劃了拆遷時序和開發建設時序。

規劃中將沿線土地,劃分爲現狀保留用地、近期開發用地遠期開發用地

其中近期開發用地最值得關注:在區域發展中掌握先發優勢,能最先享受到軌道交通帶來的紅利;而且有些區域已經開始建設,配套完善、環境改善,區域價值處在快速上升階段

規劃中的近期開發用地比較集中在楊汛橋鎮中心、錢清鎮中心、柯西西面的工業園區,以及柯西小赭村區塊的北部

其中像楊汛橋站、錢清站附近的近期開發用地,有大量居民區,可能會涉及到拆遷問題。

伴隨着規劃的逐步落實,柯西、錢清、楊汛橋沿着軌道交通的這一大片區域,勢必將發展成爲產、城、人高度融合的融杭先行區。

就像上海地鐵11號線,助推了花橋的崛起。這裏,很可能將是下一個花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