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讀大學纔有出路

前段時間,一份《衡水中學2018級新生報到須知》火爆全網,作為考試狀元的超級高產工廠(請允許我這麼gang),這份長達1700多字的入學須知簡直驚掉了我的下巴,大到新生報到流程,小到別針掛鉤等生活用品……無一疏漏。


衡水中學2018級新生報道須知

一、報到準備:

1、新生須持報到證和準考證,於8月23日上午8:00--9:30到北門甬路兩側報到。報到時請將準考證、報到證交班主任處。11:00進班由班主任組織班會,12:00喫午飯。逾期不報到且未說明原因者,按有關規定,取消入學資格。

2、團員要帶入團志願書及團員證。

3、報到時將《做負責任的家長》、《做負責任的中學生》讀後感各一篇交班主任。

4、報到前請家長帶孩子到縣級以上醫院進行體檢,全面瞭解孩子身體情況,報到時簽訂是否參加軍訓及正常體育活動(如跑操等)的安全協議。

5、報到後到本班教室領取生活用品、牀上用品,然後回宿舍整理內務,學生入住宿舍以宿舍門上張貼的鋪位表為準,不要私自更換。(因宿舍內都安裝了空調,請家長不要帶涼席。不允許攜帶樣被、疊被器等,由於宿舍空間有限,家長離校時請帶走各類皮箱、整理箱等),11:00學生到教室集合,家長離校。學生12:30前進入宿舍樓準備午休,12:43躺好準備休息,12:45進入午休狀態,13:45起牀整理內務,14:05到教室集合,由班主任安排。

6、學生可帶飯勺,不需帶其它餐具;不需要攜帶臉盆、牙膏、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由學校統一發放;不需要攜帶被罩、牀單、枕巾、牀墊,需自備被子、褥子、枕頭(不宜過大、過長,不超過被子疊起後的長度,大枕頭不利於學生整理內務)。

7、入學時及在校學習期間不要攜帶現金,學校不流通現金,用餐及購物均使用一卡通(餐卡)。學生使用統一辦理的工商銀行卡可將錢轉存入餐卡(學校備有自助轉存機,可以隨時實現銀行卡到餐卡的轉存)。開學報到時請攜帶餐卡(校內超市、書店、醫務室均可消費),自行購買電話卡。

溫馨提示:學生家長送孩子到宿舍,用宿舍裏的電話給自己的手機打一個電話,記住孩子宿舍的電話號碼。用201打電話不用插卡,按照201卡上的提示步驟操作即可。

8、其他物品:

(1)夏涼被或毛巾被(開學一個月天氣還熱)。

(2)吊蚊帳用的細繩,掛鉤若干(下鋪的學生掛蚊帳用粘鉤,上鋪屋頂有學校統一拉好的鐵絲,把蚊帳用細繩固定在鐵絲上即可。注意自己帶的粘鉤和細繩用白色的,不影響宿舍的美觀)。

(3)大號別針(可用於固定牀單,非必備)、針線(非必備);女生要帶個小墊子。

(4)學生宿舍牀下有獨立的鐵皮櫃子,請大家不要給孩子帶行李箱、整理箱等,沒有地方放置。

(5)學校統一發放櫥櫃鎖一把,不需要自帶。

(6)雨傘(建議備2把,宿舍、教室各放一把)。

(7)備用眼鏡,尤其是生活比較隨意度數又高的同學,有必要備用。

(8)手錶(一般電子錶即可)。

(9)鈍頭小剪刀、指甲刀。

(10)馬克筆,晾衣架兩三個,粘鉤四五個(用於在鐵皮櫃子裏掛毛巾或小衣物)。

(11)卡套(校園卡使用最頻繁,建議準備掛繩與卡套)。

(12)擦桌布、衛生紙、濕巾、紙巾等(清理衛生使用),準備些舊報紙可以鋪牀或櫃子。

(13)建議準備適量長尾夾,規格自1.5CM-4.0CM的若干,以方便各類試卷的整理。

(14)建議準備一些筆和筆芯、便簽紙、膠帶、膠棒、小記錄本、熒光筆、訂書機等。

(15)作業本等學校統一安排發放不需準備。

(16)藥品:蚊不叮、驅蚊貼、花露水、風油精等;其它常用藥品:創可貼、健胃消食片、藿香正氣水、感冒清熱顆粒、黃連素、膠布等(非必需品)。

注意:一定叮囑孩子不隨意用藥,謹遵醫囑。

9、及時關注衡水中學網站有關高一新生的信息。

二、其他紀律要求:

1、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可攜帶下列保質期較長的食品:牛奶、餅乾、蘋果、梨、橘子、香蕉。未列入範圍的一律不要帶來。

2、學生不能帶手機、遊戲機、電子詞典等電子產品,不能帶刀具、棍棒、火種、漫畫、小說、球類等物品入校。

3、學生不能穿拖鞋進校園和教室

前理成標準髮型,建議女生不留長發,不能染、燙頭髮。

4、為了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學生在校期間,請家長不要探望或隔門送物,軍訓放假時間為9月1日,如有變化另行通知。

5、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穿校服。

特別提醒: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請家長配合遵守以上紀律要求,否則一經發現按違紀處理。

附:男女生標準髮型


很多人都在吐槽衡水的奇葩規定,比如,女生不可化妝,佩戴首飾,不可留長發,染燙髮型;男女生短褲和裙子不能短於膝蓋…....但這遠遠不是重點。

重點是什麼?

中國的教育是通過磨滅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來達到馴化個體的目的,而這也是最失敗的一種教育方式。

1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科學家專門研究猴子。他把猴子一次一隻放進一個很大的籠子裏,但是在每隻猴子被放進去之前,都要剪掉一小段尾巴,要知道剪掉尾巴是很痛的,然而卻沒有一隻猴子會反抗,他們只能忍受這種痛苦。

直到有一天,一隻猴子被科學家放進籠子時沒有被剪掉尾巴,隨後科學家又扔進籠子一把剪刀。

先進來的猴子們沸騰了,它們都注視著這隻後來的猴子,終於它們七手八腳的按住了這隻猴子,用剪刀剪掉了這隻猴子的一段尾巴,然後在這隻猴子的慘叫聲中滿意地散開了。

有沒有感覺很不可思議?

這羣猴子的第一反應不是思考為什麼我們不一樣,而是盲目排異,力求一致。

其實,中國教育就是那個科學家,試圖把每一個學生都打磨成聽話的個體,「聽話」在中國是對人一個很高的評價。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聽領導的話,中國教育的所有目的似乎就是兩個字:聽話,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最後如果還有自己的主見,簡直算得上教育界的奇恥大辱。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學生都是幫兇,就像一位學者的評論:

世俗的一個個規矩彷彿一個個鍘刀,左鍘一下,右鍘一下,把一個好好的人鍘得靈性全無,而那些缺了尾巴的猴子彷彿忘記了當初的疼痛,正拿著鍘刀嘶啞咧嘴地向與他們不同的所謂的異類走來。

我們都是被時代和教育塑造的病人,拼了命地在做這羣被剪了尾巴的猴子,卻不思考為什麼要剪尾巴?

2

在youtube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是哈佛大學計算機系大一新生John Fish的一天作息安排。

作為一個大一新生能有如此合理且清晰的日程安排,最起碼在國內大學看來,是鳳毛麟角的學生可以做得到的,很多文章都批評過現在的大學生,白天上課睡覺,晚上熬夜打遊戲,這幾乎已成為常態。

從來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考大學的準大學生們,經歷了高中勤(ku)奮(bi)的學習生涯,踏入大學的自由之門,他們像是剛從牢獄中釋放的囚犯,一邊不知所措著,一邊躺屍ing。

中國學生最擅長的是聽話,最匱乏的是反抗。

姐姐的兒子今年7歲,準備上小學,孩子的奶奶在上學前千交代萬囑咐,去了學校你要表現積極些,要主動幫助其他小朋友,要聽話,多和老師溝通,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然後,老師問,小朋友們誰想當班長啊,你要積極舉手。

孩子一臉懵懂地問:奶奶,我會聽話的,我也會告訴老師我想當班長,可是,我有個問題,我為什麼要當班長啊?

瞬間,奶奶啞口無言。

中國教育體制培養的都是應試機器人,他們只知道「是什麼」與「做什麼」,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3

中國的家長很辛苦,孩子還沒出生,就得考慮學區房問題,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孩子上學了,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孩子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學習計劃,報了各式各樣的興趣班。

大包乾的中國式家長以為為孩子付出越多的心血就是對孩子越好,非也,這种放棄對孩子獨立人格培養的教育方式是在害孩子,沒有一個人,會因為要對別人負責而對自己負責。

要知道,任何苦口婆心的說教都遠遠比不上孩子們的自覺自治來得有效。

所以,中國的家長和孩子既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也是應試教育的施虐者。

與中國教育相比,為什麼說西方教育是相對比較成功的呢?

西方教育的精髓是建立在培養獨立人格基礎上的,最簡單來說,西方教育從來不會給學生規定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也從來不會限制學生對於某一問題的思考,老師們只提供課題思考的方法或者路徑。而不是強行灌輸某種觀點。

而中國大多數老師都在填鴨子喂死魚,強行給學生灌輸所謂的標準答案,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道數學題,老師上課講了一種解答方式,我靈機一動,用另一種方式也解出來了,並且答案是對的。

迫切地想得到老師的肯定,一激動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告訴老師,我有另一種解答思路,然而,老師很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說,不要標新立異,你們現在還不夠資格。

從那以後,我就對老師產生了一種距離感,不願也不敢去接近老師。

在追逐分數的功利目標下,我們已經忘記了教育的初心是什麼。

教育本應該是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讓個體更加認識社會,然而,現在教育卻變成了圈錢的工具。

4

2012年有部紀錄片《出路》赤裸裸地指出中國教育的失敗,曾在全球70多個電視臺播放,豆瓣評分高達9.1,甚至有人說,這是自己有生之年看過的最恐怖,最壓抑的紀錄片。

紀錄片裏有一個小姑娘,名叫王盼,母親天生手指殘缺,靠搬磚養家。

父親輕微癡呆,目不識丁,只能零零散散地做些粗活。

全家人堅信,上大學可以改變命運,就像王盼面對鏡頭說的,感覺上大學可以讓父母過得更好。

然而,王盼並沒有考上大學,一心希望改變苦日子現狀的王盼一家因為是否要報名學費1萬八的成人自考大學機構而激起了爭執。

在王盼看來,大學就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她必須抓住,不然一輩子都只能過苦日子。

然而,中國的大學有多水?考上大學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嗎?中國的大學生又有多少能力可以支撐得起夢想?

紀錄片裏的另一個男生——萬超,考上了一所民辦三本院校,可是,他從來沒想過,離開象牙塔之後,等待他的是一個多麼殘酷的社會。

因為不是名校畢業,自己在學期間也混跡了四年碌碌無為,找工作並不是一件易事。

經受了無數打擊之後,他終於找到一家清算公司願意聘用他,然而入職沒幾天,萬超就被辭退了,原因是,Excel技術不過關。

失望至極的萬超為了生存,必須得重振信心繼續踏上找工作的征途,只可可惜,直到紀錄片結束,他也沒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觀看完紀錄片,我腦子裡一直回想著一個問題:

考上大學就有出路了嗎?

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出路》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曾說過,

如果一個人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卻還是不能改變命運,是否就該抬起頭看看,是不是我們所處的系統出了什麼問題?

然而,距今已經過去6年了,一切如故。

著名教育學者錢志龍博士在一個公益講座《熊掌與魚,略帶偏見的中西方教育比較》曾做過36張真實而犀利的中外教育差異對比圖(本文只截取了部分對比圖)。

中國孩子是為父母而學習,

西方孩子是為自己而學習。

中國教育是補短式教育,

西方教育是揚長式教育。

在中國,努力學習的動力是改變命運跨越階層,

在西方,努力學習的動力僅僅因為,喜歡,熱愛!

中國培養的人才特質是,服從,聽從,跟從,

西方培養的人才特質是,質疑,挑戰,引領。

不是邯鄲學步,也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單純地看待這個問題。

因為尊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在中國,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城市鄉村,無論貧窮富裕,人們對教育的堅持幾乎到了極致。

可是,如果有一天,連教育都無法充當實現階層流動的工具,這個社會還有出路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