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已經看過了共享健身倉覓跑的報道,如果沒有,我簡單介紹下。

7月份創立的共享健身倉「覓跑」完成了兩輪融資,一週估值過億。覓跑運動倉主要投放在一些中高端小區,地為4平方米,可以容納1-2人,目前,健身倉內主要以跑步機、動感單車、橢圓機等器材分為主題倉,其中跑步機佔多數。其收費標準是每分鐘0.2元,每次運動時間為20至30分鐘。覓跑健身倉的整體配置以自助和智能化為主,除了空調和空氣凈化設備,也包括智能門禁和倉內電子屏幕。用戶使用健身倉需要通過手機APP線上預約。

至於共享燒烤架,還沒被媒體報道過,我是從一做創業報道的朋友那兒聽來的。據說那位一心要創業做共享燒烤架的是位東北老鐵,口口聲聲不要一般人投資,要找朱嘯虎這類投過ofo這種著名共享項目的投資人。他那共享燒烤架的模式跟共享健身倉類似,燒烤房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小區,燒烤房內配備燒烤架、冰箱、調料、炭等燒烤必備的東西。不知道現在這大哥的共享燒烤架做的怎麼樣了,祝他好運吧。

真是什麼共享項目都有啊!以前提起共享,大家都覺得:哇,這是好東西,顛覆!現在很多共享項目一出來,只會惹得一大羣人皺眉:這他媽什麼玩意?又掛著共享的名義來騙投資。

我們作為共享領域的一員,在做「借把傘」有樁共享雨傘,正好就此來談談我們對於共享經濟的理解。

對於共享雨傘,有人常常問「你們這不就是分時租賃麼?」對此,我們「借把傘」COO 汪老五曾撰文回應過,其中核心的觀點是:我們「借把傘」只想滿足用戶的需求,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出門不帶傘」將逐漸成為城市居民新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用戶無論是在暴雨天還是在烈日下,出門在外都能夠不帶傘,卻有傘可用。

在這句話裏,汪老五同學真正想表達的是:「共享項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變化。」這是什麼意思?我們慢慢來看共享領域的發展過程。

提高社會閑置資源的利用效率

airbnb 就是據此起步的,搭建方便用戶共享食宿的平臺,提升閑置的居住空間。順風車也是如此,一輛車多餘的座位,通過共享平臺找到同路的人分享車位。

然而,這只是用戶需求的一個方面,節省成本,緊接著共享項目就發現了用戶更強盛烈的需求。

共享的背後是新生活方式代替就生活方式

還是以 airbnb 為例,早期它是食宿共享平臺,後來它逐漸成為旅遊住宿平臺。因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它滿足了自己外出旅遊不住酒店,體驗當地特色風土人情的需求,而這個需求是分享食宿更強烈的、更深次的需求,這在過去是沒有的,過去最多是去住一些改裝變味的民宿,而這個平臺上,有很多原汁原味的當地住戶。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同樣,「借把傘」共享雨傘也是在為用戶新的生活方式而存在的,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出門不帶傘,帶傘是一種累贅,過去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必然更輕鬆,必然體驗感更強。

最後說說一個共享項目能成功的必要因素。

前面說了,共享已經不再僅僅是閑置資源的合理配置了,而是為了滿足用戶更深層的、更強烈的需求。那麼一個共享項目如何能成功必須滿足什麼因素呢?

用戶需求足夠旺盛;提供足夠的體驗。

開頭說到的共享健身房和共享燒烤架,顯然共享健身房要比燒烤架更適合共享。用戶需求上來說,運動健身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所以需求足夠旺盛;用戶體驗上來說,也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智能化、新奇化的健身工具,練習計劃都可能出現。反觀燒烤架則沒特別大的需求,雖然喫燒烤這個需求極其旺盛,但自己動手燒烤可就不是了,太麻煩,並且不是人人都會燒烤的,烤出來的東西不見得好喫,這就涉及用戶體驗了。再加上燒烤是餐飲,餐飲的衛生問題非常難處理的妥當,燒烤房內的衛生,太成問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