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于謙老師很早的就拜了石富寬先生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有句話叫做,人的命,天註定。世界上有很多的事,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雖然石富寬先生是先生名家,但是不代表他的徒弟各個都能成名成腕。就像郭德綱的徒弟,雖然有80人之多,但是能有幾個能超出郭德綱的成就呢?個人感覺,于謙老師沒紅起來的原因,其實有三個。

1、時運不濟。

大家都知道,于謙老師是科班出身,很早就開始在曲藝學員班學習相聲。在《玩兒》中,于謙老師說過。他17,8歲的時候,相聲瀕臨失傳,相聲演員一個星期點兩次名,演出基本沒有,一個月最少的時候給他8毛錢。相聲界的風氣不好,行業更加不景氣。于謙老師就和朋友們捕魚捉鳥,玩的不亦樂乎。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畢生所學都是說相聲,最後不能學以致用,也只能去遠郊感受不一樣的世界,直到後來,準備成家立業,才開始四處奔波。

2、人才濟濟。

因為相聲行業實在不景氣,不是于謙老師能一挽狂瀾的,于謙老師又要養家餬口,所以乾脆,轉行做了演員。小品演員,電視劇演員,編劇,後來還去電影學院學了導演。那些年月,于謙老師主要靠這些經濟來源維持這自己開銷。但是在影視圈,想紅想火,真的是難上加難。女演員要和男導演睡覺,而作為一個男演員,女導演又太少!這實在影響了于謙老師的發展,于謙老師一直都徘徊在三線的小影星的狀態,沒有人去炒作,畢竟沒有驚人的容顏,也不是堪稱一流的戲骨。一直也不溫不火。

3、喫喝玩樂。

大家都知道,于謙老師的三大愛好,抽煙,喝酒,燙頭。而這於三樣,其實都是用來交際的,于謙老師非常喜歡和朋友一起喫飯喝酒侃大山,其實對事業上並沒有過於的強烈,心態上就是要活的舒服,並不是那種對事業一定要如何的人。心態上大多是順其自然的,心態平和,其實也是他在紅了之後能兜得住的成功原因。


好啦,就分享這麼多,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于謙之前不火的原因,當然不能說石富寬教的不好,也不能於老師學藝不精。這個問題郭德綱在一次採訪中說過,搭檔的重要性,郭德綱說遇見於謙,是祖師爺的賞賜。老郭在在跟於老師合作以前,也跟十多個人合作過,但效果不好,不能淋漓盡致的發揮。還有就說到於老師的捧哏水平,不是一般的好,在如今的相聲界也是首屈一指的,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聽起來讓人感覺舒服,不唐突,不冷場,可以說琴瑟和鳴,相得益彰。還有就是時代不一樣了,德雲社也是在網路的推動下火起來的。


于謙老師早在1985年就拜石富寬先生為師了,沒火不是因為石富寬教的不好,也不是因為于謙的相聲水平,而是那時候的大氣候所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聲是真的不景氣,好多相聲演員都轉了行,于謙老師也一度以拍影視作品為生。

在本世紀初,相聲幾近淡出大眾的視野,有愛相聲的人,但是沒有聽相聲的渠道。後來出現了郭德綱,出現了德雲社,是郭德綱使相聲走進了劇場,也是郭德綱喚醒了大部分人愛相聲的細胞,才使得相聲在2005年前後「起死回生」。

于謙和郭德綱開始搭檔是在2000年,他們兩個屬於一見傾心型的,第一次合作就認定了彼此是自己最佳搭檔。從他們合作開始,兩人的事業就上了一個又一個臺階,節節高升。謙哥對郭德綱的不離不棄成就了兩人事業的高峯,也成就瞭如今的德雲社!

那時候剛剛大火起來的德雲社,就差沒有賣「吊票」了,當時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而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這一火就是將近20年,而且大有越來越火之勢。這裡面是有謙哥一枚軍功章的!

德雲社的火也就是于謙老師的火,因為在德雲社,領銜的人物就是于謙和郭德綱!未來他們兩個還將帶領相聲藝術走向新的輝煌!


因為沒有遇到郭德綱,琴瑟和鳴,缺一不可


郭德綱老師說過,一個人的成功,一是能耐,二是機會,三是貴人扶持


謝謝邀請;

于謙和郭德綱不同,于謙以前並不是主攻相聲專業,現在於謙的火和郭德綱是分不開的,如果於謙一生沒有遇見郭德綱 他的生活還是和以前一樣;拍拍電視電影之類的。在相聲行業不會有名聲,畢竟在相聲行業裏捧哏是綠葉,逗哏的纔是紅花和主角。


于謙隱形富豪,四合院一大堆,相聲是愛好,當然還有抽煙,喝酒,燙頭。。。,至高境界,享受生活,得失不在乎,主要是不差錢。。。

遇見郭德綱,火了還保持本心,無所謂,活的真實


機遇很重要!


說句到底的話啊,沒有郭德綱相聲早完了!


首先,那個時代是相聲行業的蕭條期,整個市場都不好,所以知道的人少,第二,相聲有個好搭檔一個起來了。另一個也會好,第三,就是媒體的改變,那個時候或許有名氣了,但是也是小圈子!現在媒體時代宣傳也是很大影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