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讓子彈飛》的很多朋友都會說很過癮,但是沒看懂,不知道姜文要表達什麼,這就是姜文,從《太陽照常升起》之後姜文就開始玩起了黑色幽默般的懸疑,他的電影需要細細品味和解析才能略知姜文想要表達什麼?

首先,是《讓子彈飛》中的幾個角色,姜文飾演的張麻子,葛優飾演的湯師爺,周潤髮飾演的黃四郎,這三個分別代表了三個階級,張麻子是改革者,他帶領眾兄弟劫富濟貧,聲稱要「站著賺錢」,湯師爺是左右搖擺的官僚,他八面玲瓏懂得勾結豪紳榨取錢財,黃四郎是一方惡霸,掌控著一方的局面!

毫無疑問張麻子和黃四郎是天生的敵人,所以在張麻子進城的那天,黃四郎在城樓上看到張麻子就不舒服,還聲稱張麻子是「霸氣側漏」,並叫自己的手下送了張麻子一頂帽子來調戲張麻子!

隨後張麻子教訓武舉人,黃四郎害死小六子是矛盾激化的開始,後面的「鴻門宴」更是有門道,「鴻門宴」上黃四郎送張麻子的鑽石是關鍵,鑽石的歸屬走向能夠解析很多劇情!

《讓子彈飛》中段湯師爺的小老婆苗圃帶著孩子來找湯師爺,而姜文將鑽石送給了苗圃,但是在緊隨其後的劇情中,我們發現鑽石在花姐手裡,花姐將鑽石交給了黃四郎來了一次「美女救英雄」!

那麼,很顯然,花姐手裡的鑽石是湯師爺給的,湯師爺和花姐私下有聯繫,而花姐更多時候是一個雙面間諜,花姐把鑽石交給黃四郎是暗示湯師爺想和黃四郎合作!

如何確定湯師爺和黃四郎勾結在一起呢?有三個點可以證明,其一,就是老二的死,張麻子在安排老二任務時只有湯師爺在身邊,並且在張麻子交代完老二任務後鏡頭給湯師爺來了一個特寫,而此時的湯師爺表情非常凝重!

既然只有姜文和湯師爺知道老二的去向,那麼走漏老二去向的只能是湯師爺!

其二,就是湯師爺屁股兜里有六張委任狀,而前面劇情交代湯師爺的錢只夠買一個縣的縣官,在電影開頭張麻子帶領兄弟劫持湯師爺後也發現湯師爺身上身無分文!

而黃四郎曾經說過他買了五個縣的縣長,這五個縣的委任狀加上湯師爺自己手裡的一個縣的委任狀正好是六張委任狀,所以是黃四郎送了湯師爺五張委任狀,而湯師爺給了黃四郎很多信息!

其三,湯師爺臨死之前和張麻子說有兩件事欺騙了張麻子,臨死的湯師爺此時是不會說謊的,所以欺騙張麻子的兩件事是真的,那麼我們可以想一下是哪兩件事呢?湯師爺說的第二檔子事是你還記得那個誰嗎?說明這第二件事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湯師爺和張麻子都認識,我們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一些不相干的人,隨後基本可以鎖定是老二,湯師爺是想說老二是他出賣的!

而第一檔子事湯師爺已經說了,就是五張委任狀的事情,湯師爺臨死前告訴了姜文兜里有六張委任狀,第一檔子事就是黃四郎給了他五張委任狀,他和黃四郎勾結過!

而《讓子彈飛》中張麻子的手下也極有可能和黃四郎有聯繫,只不過他們並沒有被黃四郎完全收買,而張麻子也彷彿感覺到了什麼,所以在最後對付黃四郎時從未道明自己的本意,直到最後取勝,而在張麻子的眾兄弟中只有老七對張麻子是最衷心的,最後老七和張麻子貼耳說的話也飽含深意!

其實說回來,《讓子彈飛》中張麻子的這些兄弟也代表了一個階層,他們是革命者張麻子團隊的人,然而他們並不像張麻子那樣擁有信念,對張麻子衷心的老六、老二都犧牲了,這意味著戰爭對抗總會有人犧牲,而能夠活下來的多是介於中間態的角色,而同樣衷心的老七也差一點亡命,子彈穿過了他的臉,再差一點他就死了!

而最後張麻子殺死黃四郎的替身來喚醒人們的勇氣也說明了其實人們懼怕的只是一個存在於自己內心的恐懼想法而已,這樣的劇情具有諷刺意味!

《讓子彈飛》有太多值得細細品味的東西,在此一言難盡,想了解很多的朋友可以留下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讓子彈飛》看了十幾遍,越看越看越有滋味。表面上,是姜文主演的張麻子帶領兄弟剷除惡霸黃四郎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遠沒有那麼弱智,慢慢的你會發現它沒有那麼搞笑,而是血淋淋的時代,現實的生活。

老湯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買個縣長?那個女人帶著七歲的兒子為什麼能到鵝城來找她?還有老湯臨死前想說的那兩句話……

張麻子,當年的手槍隊長,為何淪落到麻匪,他和六子等幾個兄弟又是怎樣結識的,老五的死是誰出賣的,最後既然已經消滅了黃四郎,幾個兄弟為什麼要離開?

黃四郎到底有多少個替身?他是不是真的死了?老五和花姐他們是不是黃四郎的人?老湯和黃四郎是不是有什麼約定?

這些謎團有些在電影中能夠找到答案,有些或許在導演姜文眼裡也是一個謎,另一個故事,太精彩了。看得懂,卻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只能一句「讓子彈飛」來詮釋。


首先不得不說《讓子彈飛》是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黑色幽默片。這部影片由姜文執導,講述的是北洋年間中國南部一個小城的故事。1920年間的事。那是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建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該片由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陳坤等明星主演。現在來看仍然是一部很有現實意義的年代電影。

由葛優扮演的馬縣長剛上任,帶著老婆和師爺坐著火車吃著火鍋去鵝城,卻在半路上遭遇麻匪張牧之一行人打劫。麻匪搜了個遍,也沒找到錢。一路靠招搖撞騙起家的馬縣長,於是想出了個點子可以一起到鵝城去撈錢。於是馬縣長扮演師爺,張麻子扮演縣長,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去鵝城做著發財的好夢。這也諷刺了以往官場上買官賣官橫行,當官一上任就想著撈錢,可謂刻畫的一針見血。麻匪當縣長原本就一件滑稽的事,然而歷史上也有這麼荒唐的事。片中劉嘉玲對姜文說的那句「反正呢,我就想當縣長夫人。誰是縣長,我無所謂!」也有暗諷社會上拜金主義、拜權主義的味道。當張麻子準備巧立名目收錢時,師爺葛優的那句「晚了!前幾任縣長,把鵝城的稅收到九十年以後了,也就是西曆二零一零年。」鮮明地諷刺了軍閥混戰時期各種苛捐雜稅猛如虎。騙子與麻匪這對搭檔,一個白臉,一個黑臉,可謂是黑白通殺。「」縣長來了,鵝城就太平了!「縣長來了,青天就有啦!」這段葛式忽悠可謂是馬屁精。然而正當他們想得天衣無縫,完美無缺時沒想到來到鵝城,就遇到了地頭蛇黃四郎。此乃南國一霸,人稱黃四爺,時鵝城真正的權利人物,把縣長都不放在眼裡。黃四郎乾的是見不得人的買賣—販賣人口、倒賣煙土。上任當天,自己沒去迎接,派手下禮貌縣長,給張麻子一個閉門羹。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張麻子和黃四郎你死我活的較量就這樣拉開帷幕。連師爺都告訴張麻子就算縣長收稅,還得分七成給黃四郎,這還得看他的臉色。其實這個故事也涉及到官場治理的問題,新官到一個地方上任,如何跟當地的財大氣粗大老闆們相處呢,能讓他們服從自己的管理,的確是門謀略。黃四郎一夥橫霸鄉里、欺男霸女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張麻子為民除害的熱情。他白天是福爾摩斯般的清官,審冤判案;晚上則換上衣服變成羅賓漢式的麻匪,劫富濟貧。於是這兩種勢力在鵝城你爭我斗、開始了一番生死較量,張麻子的義子老六就因此而喪生。出美人計、雙簧計、空城計等各種計謀輪番上陣,最後的結局終於以黃四郎的失敗而告終。張麻子本來是匪,後來逐漸成了正義的化身,劫富濟貧,維持社會公平,正如他所說的「我要做的有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這種江湖義氣的匪,最終回歸到為民除害的大公上。另外片中還有那些一些經典台詞:「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師爺:你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當夫妻,最緊要的是什麼?」「恩愛!」現在來看不是現實生活中的至理名言么。


《讓子彈飛》是姜文的第四部電影,講的是北洋年間,南部中國在一場驚天動地的的火車劫案之後,號令山林的綠林悍匪張牧之遇見了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騙老湯,兩人從生死宿敵變成莫逆之交,此時,南國一霸黃四郎鎮守鵝城,一場場情殺命案連環上演,華南三王各自為陣,鵝城雙艷粉墨登場,上演了一場亂世梟雄的混戰。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悍匪、騙子和地方霸王之間的決戰故事,但每個人、每件重要的物品都有其隱喻,這也是很多人表示沒有完全看懂的地方,那我們今天就來試圖分析一下:

列車——隱喻「馬列主義」。影片的開始,縣長、夫人和幾位官員坐著這輛馬拉的車進去康城。隱示著馬列主義進入康城。

康城——隱約已經被改良成了小康的城市。

馬車上的煙囪——影射先進的只是外表。這輛馬車是用馬拉的,卻在車上安裝煙囪,有點做樣子和炫耀的意味,而且顯得有點滑稽。我猜想也許姜文是想表達我們看起來是比先前先進了許多,但是骨子裡還是有許多落後的地方。也有可能是諷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或者作風。

軌道——隱喻制度或者體質。馬車在軌道上跑,總給人怪怪的感覺不是嗎?

鵝城——隱喻中國。地圖上看起來雞和鵝的形狀相近,而且城門上那個繁體的鵝字看起來也頗象雞字。

鳴冤鼓——隱喻法律或者制度。影片中的鳴冤鼓雖然一直都在那裡,但卻100年都沒有用上它,都長成了一棵樹了,影射老百姓有冤無處申訴。當六弟要砍出鳴冤鼓為百姓伸冤時,卻被貪官馬邦德阻止,馬邦德說:「哪有冤啦,啊,誰敢有冤啊。這都一百多年啦,你要把它砍啦,把鼓露出來,不定出多大冤啦」。

影片中那個木頭做的手勢不知隱喻什麼,歡迎大家補充。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值得玩味的電影,值得多看幾遍,而且每看一遍都會有些新的發現。

(鯨魚電影編輯:原野)


姜文真的是個藝術家,天才。電影的情節、演員、音樂、反映的社會現實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叫人直呼過癮,姜文那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鏡頭運用,還有一眾大咖的飆戲都讓這部電影堪稱經典。

在看完姜文導演的電影從頭到尾都有一種想說又說不出來得感覺,從自身來講,什麼電影最受歡迎,真正得歷史,當前真實得發展,以及在有限條件內可見得未來趨勢,無論是哪個階層,最喜歡的應該是對自身影響重大,和自己生活密切的相關情節,讓觀眾身臨其境。

現在看來,姜文對中華民族有很深入的觀察和理解,每個人物、每句台詞都在反映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生態,那些奴性、勢利以及被體制摧毀的耿直良善都隱藏在滲透於每個細節的辛辣反諷里。這樣的姜文,真是渾身發著光的天才啊!

前面劇情緊湊、幽默諷刺,期待正義的勝利讓人興奮。當我以為喜劇收尾的時候。所有人都離開他了。同富貴容易,共患難難, 前面姜文和弟兄們出生入死。勝利的光環說沒就沒。有點接受不了他孤單一人的結局。感受最深的是,這裡是魔鬼的世界,貪婪與恐懼結盟,可憐與可憎一體,愚昧無知相得益彰,醜陋無恥相互恭維。難道是我們所經歷的時空幻化嗎?隱晦之作,但卻有著自身的骨氣和三觀,逞英雄也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才能成事。有勇有謀,真漢子!

張麻子加上老湯,先是騙黃四郎的錢,最後更是革了黃四郎的命,好像有推倒大山引領解放的意思。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兒。張麻子不是自覺要革命,用他的話說,就是站著掙錢,不跪著活罷了。當他成了縣長,卻要為鵝城百姓帶來公平。這一點是在做縣長之前他自己也沒有想過,或想不到的。

張麻子道德上沒有大毛病,鵝城人怕的不是說他是個惡人,而是如果他搞不定黃四郎,自己又沒處說理,最後要倒大楣。所以,當張麻子喊著槍在手跟我走時,他們回應的是:誰贏跟誰。這也屬於劣根性。

批判劣根性當然不是姜文的重點。在電影里,絕對主角是一個吆喝著公平的英雄張麻子,他讓電影陷入這樣一個邏輯,那就是指望有一個明君,然後老百姓交出自己的稀有,讓這個明君給你你公平。說實話,有瞎貓撞到死耗子的時候,但長期看來,結果可能是既無法公平,也沒了自由。這一點看看歷史上清官多難出,竇娥有多少就知道了。

人不能靠押寶活。一個平凡的世界裡,人們應該不會輕易有造神的想法,也不會去傷害沒傷害自己的人。可是自己如果受到傷害的話,有說出來的自由,有反抗的能力,這才是避免鵝城遍地最不壞的辦法。

這部電影姜文已經通透了,明白了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有人力的解決之道,或者說,有些問題是不可解的,那就不解也罷。於是癲嗔痴狂出籠,把所有的問題都掩藏在嘻笑怒罵,胡說八道之中,觀眾則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本來嘛,人各有志,也各有悟性,硬求一個共悟共飛升,那是要走火入魔的,於是姜式電影的風格就此奠定。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多面性,主觀角度的不同決定了所觀測之事物的表象已知也各個不同,認知當然也就異彩紛呈,千人千詞的電影絕無可能有眾口一詞之說。那麼,你怎麼想的,你從中領悟了什麼,或者說娛樂了你什麼,都是對的!不用太糾結於正確答案。因為,電影只一種娛樂形式而不是教育方式。人們去電影院不是為了受教育去的,而是為了放鬆一下,搞得太玄乎了,累!

姜文很明白這點,但他也知道芸芸眾生里一定有他的知音,能明白他想表達的訊息,便巧妙地把「料」揉碎在這盤「菜」里,好比一道「水煮魚」上桌,有喜歡吃魚頭的,有喜歡吃魚魚中段的,有喜歡吃魚划水的,卻不知道有兩個人根本瞧都不瞧那條魚,自管自下著在盤沿,找尋著屈指可數的那幾顆腌透了的榛果,津津有味起來。


《讓子彈飛》是怎樣用隱喻的手法影射現實的,對於這一點才真是「一萬個讀者眼中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

姜文要的或者說導演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電影拍的晦澀沉悶了,觀眾大呼看不懂,或者直接開罵故弄玄虛。

《讓子彈飛》就是在《太陽照常升起》之後,而情況也正是這種前提下發生的。《太陽照常升起》的晦澀讓姜文飽受爭議,而我認為《讓子彈飛》就是拍給那些大罵《太陽照常升起》的人的,算是狠狠地打了他們一個耳光。

在《讓子彈飛》里有一句台詞:「我馬某走南闖北,靠的就是能文能武,與眾不同」,這句台詞我覺得是姜文借葛優之口道出自己的心聲,《太陽照常升起》如果是文,《讓子彈飛》就是武。而且票房刷新記錄。

我覺得對姜文來說這就夠了,拍出了大多數觀眾想看的電影,同時也讓自命清高的文藝者感受到了電影的深度內涵,至於電影到底包含多少秘密,就讓自命清高的他們去猜吧。

姜文說了「對,你們說的都對,就是這麼回事」。


姜文電影里都有一些讓人看了後容易對號入座的東西,這部片子看過很多回,但是每回看到的東西又感覺和上次看的不一樣,而且還是有很多地方沒看明白,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自以為看明白的地方:1.片頭和片尾都出現了一列由馬拉著的火車,不同的是,開始的那列火車翻車了,後面的卻是正常行駛,這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火車改良了,適應了中國的路況。第二,攻擊火車的人沒有了,已經開始接受了這列火車。結合當時的年代,請大家自行理解。

2,張麻子為什麼要去當這個縣長?他一個土匪強盜,乾的是打家劫舍的工作,對縣長這個業務應該是不熟悉的,但是他還是堅持去做了,而且做的還不錯。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其實電影里已經說了,麻子最想乾的事情就是站著把錢賺了,而且還是在城裡,不是在山裡,這裡說的城裡和我們現在的城裡還不一樣,我感覺應該是法制健全的社會裡,所以麻子沒有縣長這個頭銜還是不行的。

3.為什麼黃四郎死了後,打倒土豪也成功了,人民翻身的願望也實現,但是麻匪本身的隊伍卻解散了?這一點其實電影最後也說了,就是老三的那句不輕鬆!對麻匪來說,應該是卸甲歸田才是好的結局。如果繼續跟著大哥,那老婆估計都保不住。

看不明白的地方:1.張麻子進城的時候為什麼是花姐去表演,小鳳仙和花姐又是什麼意思,黃四郎利用花姐是什麼目的?

2,老湯說兩件事騙了張麻子,到底是哪兩件事?和故事有什麼關係?

3,張麻子讓老二去接應他們,為什麼要派老二去?到底接應什麼?

有哪位大神能告訴我這些答案?


《讓子彈飛》中二哥這個角色其實是最複雜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角色

二哥提前去埋伏,怎麼就被發現了?二哥怎麼死的的?

二哥這個角色很奇怪讓我們先具體分析一下:

1.在六子的葬禮上老七說「二哥喝醉了,讓他帶話為六子報仇」

2.但是後來老三又悄悄的說「其實二哥沒喝醉, 他生氣了, 大哥不想讓大夥拚命, 命都不拼還算馬匪么?」作為一起的兄弟,老二其實沒有參加六子的葬禮!

3.張麻子在盤問馬匪強姦民女的時候,二哥說表示自己的是同性戀!

4.但是奇怪的是老二居然陪著老三在花姐的窯子里!

5.姜文在計劃利用「死了的胡萬假扮馬匪敲詐周潤發」的時候, 老二去了而且還 帶了鐵鍬!

6.但是後來姜文出現周潤發麵前的時候身後只有四個人,老二不見了~!

7.第二天老二又在六子的墳前出現了,說事已經辦了九成算七成吧!老二昨晚去 哪了?辦了什麼事?

8.為什麼姜文安排老二去青石嶺接應姜文一伙人的時候故意讓葛優聽見?

8.這裡花姐說「老二不辭而別」

,第一:說明她對老二有感情。第二:老二走的 時候沒和花姐打招呼!

8.這裡葛優很奇怪花姐的舉動。

9.最後在沒有在戰鬥中出現的老二反而死了!

10.老三要替老二娶了花姐!

11.姜文為什麼為老二嘆氣?他後老想說什麼話,但被老三打斷了!

不知道各位觀眾仔細看明白了什麼事了么?

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這位奇怪的二哥:

第一:二哥確實是同性戀,他喜歡的其實是小六子,這事可能只有和他關係好的 老三和姜文知道,其他人不知道!這就是為什麼他沒有參加六子葬禮的原因,他 對六子的感情有別於其他馬匪。

第二:其實葛優看明白了老二,所以他奇怪花姐 的舉動。

第三:花姐誤會了老二對她的感情,老二隻把她當成了姐妹。老三雖然 知道但他對花姐隱瞞了這事因為他喜歡花姐, 所以他最後打斷了姜文的話表示自 己願意娶花姐。

第三:姜文在計劃利用「死了的胡萬假扮馬匪敲詐周潤發」的那 晚,他其實是讓老二去把胡萬的屍體搬到衙門口後順便去找了別的地方厚葬六 子。第二天姜文拍著六子的墓碑讓他在六子的墳前傾訴對六子的感情。

第四:姜 文為什麼讓葛優聽見他安排老二去青石嶺接應他們呢?因為他想利用葛優引開周 潤發的可能會請來的追兵!不過被假張麻子碰到了先被殺死了!

還有,其實張麻子早就知道兄弟們背叛了他(除了老二),所以最後在兄弟們要離開的時候才會念叨老二,感嘆老二死的很不值。老三打斷了他,當時張麻子都準備要殺了花姐的,後來還是放下了,這就是大哥的胸懷啊


「讓子彈飛一會兒」

2010年,姜文推出了自己導演生涯的第四部作品《讓子彈飛》。在吃了《鬼子來了》的虧後,《讓子彈飛》中就運用了各種巧妙的隱喻。

首先影片中,黃四郎這個角色的設定及在影片中的定位 ,這是理解其他的一系列問題基礎。

黃四郎暗諷黃四郎如皇帝一樣獨裁專制,有多少像黃四郎那樣的貪官在作威作福,魚肉百姓。所以 黃四郎 在電影里象徵的 就是權力 ,是通過權力得到利益的既得利益者 ,一些與權力直接掛鉤的壟斷產業和一些以權謀私的官員 。

然後就能理解:

姜文說的話「讓子彈飛一會兒」,「你和錢 ,對我都不重要 。沒有你 ,對我很重要。」

馬拉列車暗諷國民政府腐朽,列車翻入水中隱喻國民政權最終的傾覆垮台。

鵝城百姓,也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奴性問題。是在諷刺百姓像鵝一樣,底層人民不敢反抗,正是因為他們害怕死亡,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怨恨統治者,相反,這份怨恨隨著恐懼的增加而擴張著。

「一碗涼粉」事件,是全片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正反衝突。相對武力而言,輿論事實上是一種更具有殺傷性的武器。

張麻子給了人民武器。但是羊,就算長出了犄角,不還是羊么?


謝邀 !

呵呵呵!

《讓子彈飛》看懂了嗎?

我看懂了,就是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唄,而且,看一次懂一次。

怎麼樣?八九歲以下的題目我基本上都能整,你給了我開心的理由,我也會把開心送還給你。

我無法虛假與長情,雖然,我也可以。

開心一笑,一笑而過。

哈哈哈!

謝謝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