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為什麼說歌詞有明顯的錯誤?


《青花瓷》的歌詞中有常識性的錯誤,這是馬未都說的。

客觀層面上,錯就是錯了,方文山是個詞作者,對古董知識不甚了解。誠然,站在名為「正確」的高地上指責別人是容易的。但在主觀層面上,由於我也寫些歌詞,所以對方老師的處境是感同身受的。

馬未都指出「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中,漢隸從未刻在青花瓷瓶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里,宋體落款從未出現在青花瓷上。儘管這些在馬爺看來都是最基礎的瓷器常識,但我相信大眾,至少我是不知道的。我想方文山也一樣吧。

馬爺是收藏家,對歌詞更像是對器物的謹慎,考究每一個細節,所以《青花瓷》難免有贗品之嫌。而方文山是詞作者,更在意的是畫面的唯美,是藝術上的形而上學。

事實上,「美」正是方文山的第一追求。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每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馬爺說「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這句最好,我能理解馬爺說的這種好,因為它和事實相符。縱向將筆全力按下去,然後橫向拖動並緩慢提筆。隨著筆身逐漸抬高,筆尖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少,筆觸由濃轉淡。

光寫瓷器是不夠的,能共情的最好是人,所以下一句是「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後面也是這樣的寫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不能不佩服方老師這種遷移技巧,充滿意蘊的古典物件和人的情感無縫銜接,雖然沒有情節,但情緒上得到了連貫。

這一點和中國古典文化是共通的,就是追究情感上的意境,王國維大師稱之為「境界」。所以歌詞會用「檀香」、「宣紙」、「仕女圖」去烘托,再用這樣的氛圍嫁接歌曲中主人公對遠方女子的思念。青花瓷像你、檀香觸動我的思念,仕女圖讓我想起你的笑,天青色是你,月暈也是你……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籬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在潑墨山水畫里

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第二部分的結構和前面類似,一樣從青花瓷寫起。不過這回的組合是江南小鎮、潑墨山水畫、簾外芭蕉、銅綠門環。

「籬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是我最欣賞的一句。三個「惹」把景寫活了,靜謐的江南也瞬間調皮起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應該是最被大家熟知的,它出自一段傳說。

據說,北宋徽宗皇帝夢到了雨過天晴,他對那種顏色非常喜歡,就給燒瓷工匠傳下旨意:「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就是宋瓷中的汝窯,和青花瓷是沒什麼關係的。事實上,雨過天才能青,但方老師在這裡反著時間線去寫「天青色等煙雨」,是個很有趣的寫法,有翻因為果的意思。

《青花瓷》的歌詞,技法卓絕。但技術是個中性詞,每種技術都有它的短板。《青花瓷》更像是唯美的ppt,而不是電影,因為注重意象和意蘊的同時必然缺失大量情節。就像歌詞在音樂和文字間努力尋找平衡點,就很難兼顧馬爺這樣的收藏家最在意的真實性了。


林夕在填《北京歡迎您》時,有一句「我家種著萬年青,開放每段傳奇」。但他常年居住在香港,不知道北京長不長萬年青,就想打電話給這首歌的曲作者北京的小柯詢問。但由於是深夜,沒好意思,後來是上網查詢確認後,才定下的。

我只是想說,能上網查就盡量別麻煩別人,沒別的意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