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介紹:CCBT介紹 --中國首個計算機化的認知行為治療網路平臺及手機APP介紹

這一平臺都有什麼功能,目前發展如何,是否可靠?

國外是否有類似的平臺,發展狀況如何?

計算機化的認知行為治療是如何實現的?

這是否意味著,計算機、人工智慧對心理諮詢師造成了「威脅」?


謝邀

首先,必須承認,這種APP的誕生,實際上是促進了心理諮詢領域的發展的。心理諮詢發展慢,最大的制約就是標準化。因為千人千面,沒有任何一個諮詢的過程是完全一致的。

認知行為治療其實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技術環節的一致,和諮詢效果的短程。所以一個app打認知行為的旗號,也是非常合理的切入口。

我用手機下載了這個APP並使用了一下,發現,這款APP只是一個類似於健身教練一樣的軟體,並沒有真的抓住心理諮詢的核心,並不是一款人工智慧軟體

心理諮詢的核心是什麼?

我認為是正向引導人解決自身問題的內驅力,達到人格或認知改變的結果。在目前的條件水平下,除了人,還沒有什麼技術手段能夠達到這一目標。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到底有多重要?記得有篇報道,說有個風景區,進去前先要做安全知識普及,最開始的時候是人來普及,事故率很低效果不錯,後來技術革新,用電視講解來普及,事故率顯著提升,後來又改成真人來普及,事故率又出現了明顯下降。其核心思想是表達,人對面對面的承諾和認同度,遠高於對機械或者遠程的承諾。如果用模擬人來做這個工作,恐怖谷效應也是需要被考慮的因素。

從我對這款APP的使用感受來看,甚至不能達到普通朋友出謀劃策或者傾訴聊天的效果。該APP從目前使用體驗並不理想,但不代表從長期發展,這條路走不通。


謝邀。心理諮詢中需要有溫度的關係,即使有自我關懷的工具,很多人也吝嗇於去關懷自己的。所以我個人感覺這類平臺能夠幫助到的人是非常有限的。

當然我的某些來訪者本來就是心理諮詢師,甚至有的就是做認知行為的,並且指明不想用認知行為的方式進行諮詢的。還有的來訪者不是心理諮詢師,但是也特別反感一些有固定形式的東西。

人是最複雜的,我不認為在我的有生之年有任何人工智慧可以對心理諮詢師造成威脅。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出現計算機諮詢師,而且水平越來越高,甚至水平不低於一些心理諮詢師。

人工智慧一定會給傳統心理諮詢行業帶來衝擊,但永遠不會完全取代傳統諮詢行業。無論人工智慧發展到多厲害的程度,總有人喜歡計算機諮詢師,也有人喜歡人類諮詢師。

計算機諮詢師的出現,不是一件壞事,是一件好事。首先,對於諮詢師而言,這個過程,給傳統心理諮詢行業發出了挑戰。目前,我國心理諮詢師水平參差不齊,計算機諮詢師的出現和發展會過濾掉不合格的傳統心理諮詢師,也會促進一些諮詢師不斷提高自身水準。第二,對於來訪者而言,會有更多的選擇,更低的諮詢成本。


本人心理學專業,男朋友研究人工智慧的,回答一下……

首先,明確一點計算機化不等於人工智慧。這是一個計算機化平臺,一些實用的測驗和練習資源會被放到平臺上,方便有需要的人自檢自查,更接近於一個線上教學的app。這樣一個網路平臺的建立,並不是難事,和人工智慧也沒多大關聯。

這是它的界面……進來就是做個測驗,然後再做一個簡單的訓練,app很糙,很需要進一步完善。

心理諮詢師和教師被稱為最難以被AI取代的職業。一方面因為心理諮詢和教師所需要的對人的情緒情感的識別,對於微妙的社交線索的把握,對於人的思維情感態度的理解,是ai最難學會的。更重要的是,接受者的感覺很重要。老師講過,關係的建立永遠是諮詢的第一步,如果能夠和來訪者建立良好的關係,諮詢就成功了70%。換言之,只要我們沒法把AI完全地看成人,沒法完全信賴,那麼AI就永遠不會成為諮詢師

即便過了信任關,創造一個ai心理諮詢師,需要語言識別,不僅要理解其字面含義還要理解其隱含的微妙情緒;需要圖像分析,不是靜態的圖像,而是動態的視頻,需要識別表情,肢體動作,並且根據既有的知識推斷各種表現的含義…… 這還僅僅是問題的識別階段。想要做到這些,純技術上還有很多很多路要走。AI現在僅僅到做簡單選擇題的水平,而心理諮詢需要寫劇本,拍電影……

那麼,AI在心理諮詢方面的應用有沒有呢?有的。據我所知,現在在國內已經有研究者嘗試通過AI對於心理問題的病例進行處理,作為輔助診斷的手段,但是也僅在探索階段,並且是對已經整理好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而已。

更新

關於AI與心理諮詢,可以參看這篇文章,總的來說在發展,但還有很多需要完善。

顧貝妮:全民焦慮,AI化認知行為療法能派上用場?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注意:認知行為療法。

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好好查查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即使是心理諮詢師用認知行為療法,不過也是照本宣科,一套規範性程序的治療。所以其他流派的心理諮詢師批評認知行為療法沒有技術含量。但是真的沒有技術含量嗎?非也,但是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治療短平快確實是其特點。

舉個最常見的認知行為療法,緩解壓力。諮詢師拿著手冊開始念,呼氣~好,吸氣~好;抬腿~好,放下~ 我描述的不專業,但是大部分認知行為療法都是像這樣,心理諮詢師拿著手冊去唸,然後來訪者嚴格按照心理諮詢師去執行。其實這種方法說的不好聽(當然不是我說的,人本主義流派說的)就是訓小貓小狗,讓他們變得乖乖的正常(沒有心理問題)起來。

減肥APP理解吧,給你一些任務,只不過減肥的任務是運動量飲食熱量之類的。然後在測熱量。一個道理,認知行為療法也是心理諮詢師給你任務,你去完成,然後測量評估(有專門的量表),看數值大了還是小了,再佈置下一步任務。

所以計算機採用認知行為療法沒有什麼不可的,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要是讓人工智慧做精神分析,做人本主義療法或者其他的,那得等人工智慧技術真正意義的能理解人們說的話,並且能夠共情到人類的感情,再說吧。但是用計算機做簡單的認知行為療法療法沒什麼問題,可能有問題的是怎麼診斷(來訪者是焦慮還是抑鬱還是壓力大還是人際關係處理問題還是更嚴重的精神分裂),治療後怎麼評估(對方治好了沒,真治好假治好,效果怎麼樣,會不會重新出現),怎麼建立諮詢關係(來訪者的傾訴計算機能共情到嗎?)這些部分。要知道心理諮詢或者治療難不是難在用什麼方法什麼流派,難在讓來訪者信任你,讓來訪者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中解決心理問題。

計算機或者能做一些常規操作化的東西,心理諮詢的內核還真的要等很久。


看到這樣的平臺會讓我想兩個問題:

1、倫理怎麼辦?

2、網路平臺相對諮詢師有什麼優劣?

先說1,介紹裡面說有「中國心理衛生協會CBT專委會、中國心理學會CBT學組、中華醫學會CBT協作組和中國醫師協會CBT工作組」把關,有這些機構背書,那線上平臺最容易出的倫理問題,應該是更不容易出現、有保證的。

那麼2呢?一方面有了一個為大眾提供的測試平臺和為專業人士提供的學習平臺,是好事;另一方面,確實可能會引發一點「替代諮詢師」的焦慮感。這種感覺蠻奇妙的。僅以我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來說,我會更喜歡諮詢師,對我來說,來自真實的人的支持和陪伴,其實是我尋求諮詢時最想得到的。

我還記得我抱著枕頭在諮詢室裏哭的時候,我跟我的諮詢師說:「我其實就想多說說話,但是我怕打擾身邊的人,也怕得不到回應會讓我更受傷,畢竟大家都很忙。」


計算機化認知行為療法是把認知行為療法的方法或技巧模塊化,集成到網頁或app中,由用戶自行完成。

在歐美國家計算機化的心理疏導已經比較成熟了,而且大量的研究驗證了其在解決特定心理問題上的有效性。出現多種針對特定心理問題的自助程序,如針對抑鬱的,焦慮的,驚恐障礙的等等。

計算機化的心理幹預的優勢在於:

1.可以同時為多個人使用

2.諮詢成本相對低

3.擴大心理服務資源的可獲得性,為偏遠地區或為不願做面對面心理諮詢的人們提供一個選擇

4.匿名性,提高來訪者的心理安全度

……

計算機化的心理幹預的不足:

1.難以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諮詢,大家都在同一套程序指導下接受幹預

2.許多人更喜歡與人交流,而不是與機器或程序

3.幹預的依從性較低,難以堅持做下去,比如對於社交焦慮患者,程序要求用戶暴露於社交場合,逐步脫敏,可是許多人是做不到的

4.幹預療法上較為單調,現存的計算機化治療大都是基於認知行為療法,那實際上心理諮詢療法有200多種

……

未來可能會出現基於大數據,也就是心理諮詢資料的人工智慧心理諮詢機器人,但就目前的條件來看,還需要很長很長時間纔可能實現。難點在於:

1.缺少大量的高質量的心理諮詢對話資料,這些資料都是建構機器人語料庫的材料

……

總體而言,計算機化的心理幹預有利於擴大心理健康資源的可獲得性,在心理疾病預防中可能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人們管理日常情緒,可以回答心理健康問題…

但在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中,最好的服務可能還是來自於真實的專業的諮詢師或治療師。畢竟,人需要真實的關係,人是在關係中看到他自己。


謝邀,但我一打雜的,兩頭都不搭噶。。。。

好尷尬啊

這是不是側面說明機器的應變力差呢

如果需要花錢做心理諮詢,我可能更希望面對一個人而不是一個APP吧

除非APP只是起個橋樑的搭建作用

投過APP,你可以選擇什麼樣的諮詢師為你服務

以上


需要思考建立在一個認知邊界上的AI療法,是不是會耽誤病情

涉獵領悟較少,知識不足,謝邀


網路諮詢有一定的侷限性,就輕度心理異常能起到一定的諮詢效果,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會有諮詢效果,但效果明顯度偏低;但對中度乃至於中度偏重度或重度以上的異常癥狀諮詢效果不能起到幫助作用,對攝入性會談的一些細節及表情把握有非常大的侷限性,最重要的是不能進行危機幹預處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有時候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一旦出現諮詢危機事宜,後續的維權及監管都不能幫助到求助者。心理諮詢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及諮詢技能需要非常豐富基礎及操作案例等很多專業技術。從幫助到求助者的專業性考量,網路心理諮詢的幫助達不到實際效果,就怕求助者對心理諮詢行業的瞭解程度偏低,導致認知偏差!希望回答能幫助到您!


謝邀

非專業,開個腦洞樂一下。怎麼說呢,個人覺得,以後我們整個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會是計算機化的,試想,如果有足夠的大數據,經過計算,計算機就能夠洞悉人類世界所有事情的本質,比如說,人與人之間的面目不同,性格不同,究其根本,都是大數據的不同,說白了,現在的數據還不夠精細,我相信,總有一天,這個世界的所有會都是數據的一天


個人覺得人工智慧還沒有達到真人的水平,真人諮詢溝通會有很真實的情感表現,同時可以觀察機器不能觀察到的細節。例如現在心理諮詢可以在線語言進行,人是可以體會語言中的語氣與情緒的,但是機器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與機器諮詢相比,人還是有更多的靈活性。人工智慧的水平還是很僵硬。

喜歡的留言可以加我公眾號:繁華煎茶,以後慢慢聊~


從療愈的角度看,應該影響不大,因為療愈的發生需要情感,比如同理,愛與慈悲等要素的支撐。


關鍵在於心理知識的普及。現在很多心理諮詢師都是背書考出來的。國家因此也在今年取消了心理諮詢師的考試。心理知識普及比盲目去找心理諮詢更靠譜,這是客觀現實。我也感到痛心,希望能加快心理諮詢隊伍的水平建設。到這個真的不是高樓大廈,不是可以加快的,越想加快真正合格的越少。

人工智慧在社會已經無孔不入了,就像現在的媒體,人工智慧也可以模仿寫稿。這涉及了一個很古老的話題,當互聯網興起,智能手機普及,各家媒體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號興起的時候,引發了一個問題「在新媒體環境下,紙媒會消失嗎?「這個問題存在了幾十年,紙媒也被唱衰幾十年,紙媒消亡論還在繼續,可是紙媒還是沒有消失。

任何東西都又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很多人進行心理諮詢,諮詢師與患者之間難道僅僅是醫患關係。並不是這樣,他們有情感傳達,心理師可以走出諮詢室,在工作以外的場所幫助別人。不僅僅是心理上治癒,在生活中也可以發展成好友,甚至會成為最後的家人。

而程序是沒有情感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無法代替的。


常規的心理知識和諮詢,快沒有市場了。基於經驗,特別是情感和互動,深入溝通的交流,其價值更加凸現。

到時候,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做了4年的網路心理諮詢師,聽到AI人工智慧的心理諮詢師,非常的期待,從諮詢技術來講AI應該是可以勝任,AI可以輸入大量的諮詢案例,疾病識別測試等.......

一個心理諮詢師水平高是因為經驗和系統的訓練,對於經驗和系統的訓練方面人工智慧完全可以通過數據來進行勝任,就算諮詢師經驗豐富諮詢案例也是有限,知識體系也是有限,而AI對諮詢的廣度絕對是壓倒性的優勢,一個諮詢師同時掌握N多種疾病分析法和治療法畢竟非常的難。

技術可以決絕的問題對於AI來說都不是大問題

問題是人的情感,人類的情感很難通過一臺機器來理解,有的時候心理諮詢師自己都難以感受諮詢者的情感,釋迦摩尼拈花迦葉一笑,迦葉為什麼笑?釋迦摩尼啥也沒有說為什麼他就懂了?有的時候人與人的接觸肢體能夠讓人開悟,而這種開悟的引導人都很難達到,機器能夠達到?

只能說AI心理諮詢師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諮詢範圍也有所侷限,至於AI心理諮詢師搶了傳統心理諮詢師的飯碗有點言過了,中國心理學專業歷史非常短,人都還沒有弄明白如何去讓機器明白?

心理諮詢涉及到文化,生物,宗教,哲學等等.....學科,飛機導彈好研製,人的心理不好研製,科技可以去到月球火星,但人還必須活在地球,心也必須活在自己的體內,走不出去。

還有一點,要是被諮詢者想不開自殺了,誰來負責?又或者諮詢者有傷害他人的計劃,人工智慧自動報警?又或者諮詢者需要家人的配合來治療,人工智慧主動撥動父母的電話,讓他們來配合機器治療她兒子?

心理諮詢對於中國這個未開放的國度,對傳統倫理道德未達到理解的程度,能那麼快接受嗎?有的話不會說害怕別人說自己有病,患者找心理諮詢師很多都是祕密進行的。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xinlisssss,中文「心裡諮詢」公眾號排名第一個即是。


有標準化的診斷但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諮詢,每一個個?都是特別的存在!


計算機化認知行為療法是把認知行為療法的方法或技巧模塊化,集成到網頁或app中,由用戶自行完成。

在歐美國家計算機化的心理疏導已經比較成熟了,而且大量的研究驗證了其在解決特定心理問題上的有效性。出現多種針對特定心理問題的自助程序,如針對抑鬱的,焦慮的,驚恐障礙的等等。

計算機化的心理幹預的優勢在於:

1.可以同時為多個人使用

2.諮詢成本相對低

3.擴大心理服務資源的可獲得性,為偏遠地區或為不願做面對面心理諮詢的人們提供一個選擇

4.匿名性,提高來訪者的心理安全度

……

計算機化的心理幹預的不足:

1.難以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諮詢,大家都在同一套程序指導下接受幹預

2.許多人更喜歡與人交流,而不是與機器或程序

3.幹預的依從性較低,難以堅持做下去,比如對於社交焦慮患者,程序要求用戶暴露於社交場合,逐步脫敏,可是許多人是做不到的

4.幹預療法上較為單調,現存的計算機化治療大都是基於認知行為療法,那實際上心理諮詢療法有200多種

……

未來可能會出現基於大數據,也就是心理諮詢資料的人工智慧心理諮詢機器人,但就目前的條件來看,還需要很長很長時間纔可能實現。難點在於:

1.缺少大量的高質量的心理諮詢對話資料,這些資料都是建構機器人語料庫的材料

……

總體而言,計算機化的心理幹預有利於擴大心理健康資源的可獲得性,在心理疾病預防中可能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人們管理日常情緒,可以回答心理健康問題…

但在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中,最好的服務可能還是來自於真實的專業的諮詢師或治療師。畢竟,人需要真實的關係,人是在關係中看到他自己。

編輯於昨天 16:49?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