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夫子

有一部分人在買大米和麪粉的時候,都是特意挑選看相比較好的,研磨精細的白米白麪。並認爲米麪顏色越白說明越衛生,營養也越好。

還有一些人爲了乾淨,淘米的時候也是要淘4次以上,直到過濾出來的基本上都是清水爲止。那麼,這些做法真的正確嗎?今天煌夫子就來爲大家解答。

淘米次數要多,米才能營養又衛生?

用米做飯,先要淘米,把夾雜在米粒中間的泥沙雜屑淘洗乾淨。但淘米不得其法,那就會使米粒表層的營養素在淘洗時隨水流失。

米里含有維生素和無機鹽,這兩種營養素特別容易溶於水。據試驗,大米在烹調之前的淘洗,要損失約29~60%的硫胺素、23~25%的核黃素。米越精白、搓洗次數越多、水溫越高、浸泡時間越長,維生素的損失就越嚴重。

要想保住米的營養,淘米的時候就要記住:不用流水和熱水淘米,不使勁搓和攪和米,不用水泡着米,淘的時候少用水。

如今大米都非常乾淨,輕輕淘洗一兩次即可,更不用反覆的搓洗,如果標明是免淘米,甚至略微沖洗一次就可以了。

不過,淘米雖然損失營養,但口感卻會更好,如果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補充營養,或者是每天喫一些其他的雜糧雜豆類,那麼多淘幾次也無妨。

大米、麪粉越精越白越好?

有人以爲精白米麪營養價值高,這是缺乏營養常識的誤解。從營養學角度講,大米麪粉並不是越白越好。相對於精米白麪,糙米和全麥則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更高。

糙米和全麥粉如果加工過細,成爲常說的精米精面,就損失了大量營養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部分地區,食物種類比較少時,更應避免喫加工過精的大米白麪,以免造成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尤其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病”。

此外,精米精面幾乎不含纖維素,而纖維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增強腸道功能,有利於糞便排出;控制體重和減肥;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預防結腸癌等。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講,顏色越白的米麪可能越不安全。

例如,加工精白米的出米率低,一般都在60%左右。一些不法商販會利用陳化稻穀加工精米以牟取暴利。

而爲了使麪粉的“賣相”更好,麪粉中可能添加了增白劑。增白劑作爲一種氧化劑,會破壞麪粉中的維生素。如果長期食用,易發口角炎、角膜炎、神經炎等疾病,甚至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積累性損害。過量使用還可能導致肝臟病變,易引發多種疾病。

因此,大家要走出這一誤區,不要認爲喫白米白麪就說明自己的生活檔次高,糙米、雜糧、全麥粉纔是最健康的原生態食物。

從健康的角度,麪粉首選應是全麥粉和標準粉。

文字來源:江蘇疾控

圖片來源:煙臺毓璜頂醫院 轉載需授權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