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這麼評價中國的交響作品。

我本人不是很瞭解西方古典音樂,對音樂的藝術價值也不敏感。

我真心想求問一下為什麼這麼評價中國交響樂,如何從藝術價值,創作水平等方面解析一下為什麼水平不高,謝謝。。。


結論:中國是目前全球範圍內現代音樂創作相當活躍的國家之一,比很多人心目中的音樂大國比如德國要活躍的多,不光體現在數量,在質量上也一樣。這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的後發優勢。所以不要妄自菲薄,更別在自己根本不瞭解這個領域時濫發評論。不用質疑,也別來找我擡槓,你槓不過我的。大家如果想了解的話,也可以去bilibili搜搜看。是的,就是B站。你搜我的賬號luan19971029也能看見一些。

有的時候覺得中國作曲家,尤其是本土作曲家沒有輸在藝術質量上,卻輸在了商演上,輸在了沒有好的樂團,輸在了無人演,無人敢演,輸在了欣賞水平低下的聽眾羣體……是的,我認為我國聽眾的欣賞水平真的太有待提高了,尤其是我接觸到的一批「資深樂迷」。張口閉口「老版」「銀圈」「功放」,眼裡除了貝勃布馬就沒別人;缺少結構美學意識,不憑藉點個人英雄主義的噱頭就欣賞不了音樂。就這樣的聽眾羣體,怎麼推廣現代的中國音樂?當年朱踐耳的第十交響曲《江雪》,在美國首演的時候,臺下的觀眾(主要都是華裔)就沒有給予一分鐘的尊重和欣賞,我真的不希望國內的聽眾也是如此。期待未來能加強義務教育階段的美學教育和藝術教育,提升我們全民的藝術素養。

《立春》胡金泉篇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具體到「有哪些人」「有哪些作品」這樣的問題,我覺得就沒法回答了,畢竟太多太雜,新人還層出不窮,有興趣的可以翻一翻之前的回答(僅限掃盲瞭解)。我本來想推薦梁雷、朱踐耳等人的書,但考慮到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看這樣的書也是白搭,所以算了。

另外請這個問題下那些強行回答不懂裝懂的人找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水平再發言,什麼沿襲俄系,什麼抱著梁祝一首作品瞎分析的,誤導別人你良心不會痛嗎?

最後放一張我隨手截的音樂播放器專輯頁面,圈裡的都是中國作品,其中的每一首我都發自靈魂的喜愛。這還僅僅是一小部分……面對這樣豐富的寶庫,我們作為中國人都不去努力的發掘它,難不成等著它消亡嗎?

嗯,恰好聽的還是郭文景的《布滿傷痕的肉體》


利益相關:民族音樂;郭文景大佬的粉;

就目前17個回答裏,聽過中國作曲家超過十部交響樂的答主有幾位?

無端的爭吵和肆意的貶低真的有意思?

梁祝黃河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還在講?

題目是中國的交響樂,那麼一定包括民族管絃,

題目是交響樂,沒有限定Symphony,所以以下答案會包含concerto。

你可以關注以下人物與單位的動態:

郭文景、譚盾、彭修文、趙季平、王立平、關峽、朱踐耳,閻惠昌,何佔豪,關迺忠

中央民族樂團、華夏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

中國音樂學院

直接上作品名:

愁空山,民族管絃作品,作曲郭文景

陝北四章,民族管絃作品,作曲程大兆

紅樓夢組曲章,民族管絃作品,作曲王立平

絲綢之路幻想曲,民族管絃作品,作曲趙季平

秦兵馬俑幻想曲,民族管絃作品,作曲彭修文

霸王別姬幻想曲,古典交響作品,作曲譚盾

第四交響曲 「6.4.2-1」,古典交響作品,作曲朱踐耳

——————————————

@琴輝 的答案觀點鮮明,你的答案裏是圍繞著梁祝而寫,我想接著你的答案繼續補充。

而本答案會從梁祝——中國作曲家寫中國風格的古典音樂,拓展到中國的民族管絃樂團上來

中國民族交響樂作品(指的是用民族器樂演奏)已經出現了一批先鋒派作品,

郭文景的《愁空山》是我最喜歡的民族管絃作品。

無調性與十二音體系,塊狀音樂等作曲理念,打開了全新的民族音樂的作曲天空。

中國民族樂派,我不認為這個樂派是存在的,但也要承認,

這一批推動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人,他們一直是相互溝通交流的,信息是流動的。

改革開放那麼久了,可以不用再去談論政治因素,沒有政治包袱,寫作品大膽寫,

如何評價這一羣人?我的答案是不評價。中國民族音樂與交響樂團的交流才剛剛開始,

如何使用民族器樂的獨特音色(民族器樂的音色特徵就是高頻亮,缺乏低音樂器),創造獨特的音響效果?

如何創作民族交響音樂,都是才研究不過幾十年的問題。(從改革開放纔是算起)

現在就評價操之過急,且不利於現在民族音樂的發展。

——————————

關於梁雷想說的一句話:

如果不跟國內的民族音樂的單位與團體去溝通,再多的「創新」也不會被接受。

——————————

睜眼看世界!

——————————

民族管絃,是專業名詞,特指使用多種民族樂器進行演奏的作品或樂隊。

民族音樂,是專業名詞,特指中華民族的聲樂與器樂。

——————————

多聽音樂少撕逼


中國有交響樂作品寫的好的國際承認的還是有許多人的。我個人最喜歡王西麟。可能優秀的人和歐洲國家比起來數量沒那麼多。但是確實有許多非常棒的作曲家。至於許多人覺得中國交響樂不行,可能他們是根本不去聽。。。


(我很喜歡這些曲子,尤其是《梁祝》。我決定一邊聽《梁祝》一邊回答這個問題。。)

1、這些曲子不完全能代表中國交響樂,只能說代表了中國一個時期的一種風格。其中《梁祝》和《黃河》是協奏曲,不屬於狹義的「交響樂」,只能說是管絃樂或者中國風格的古典音樂。

2、這種風格可以稱作中國民族樂派,其理念和手法類似於浪漫主義晚期東歐、俄羅斯的民族樂派作曲家,在浪漫主義古典音樂的風格中融入本民族傳統民樂曲調。但中國的民族樂派生不逢時,這些曲子誕生時世界的古典音樂界已經進入先鋒派,在他們眼中繼續寫這種傳統的、悅耳的音樂基本屬於大逆不道,別說三流,連被評價的資格都沒有。

3、中國民族樂派還有個不利因素,就是和政治千絲萬縷的聯繫,那個時期基本還是處於篤信文藝作品負責宣傳意識形態、教化人民、弘揚民族精神等等,在藝術上相對來說是不夠純粹的。我們能不能完全跳出政治來看待藝術?我覺得完全可以,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如此,或者對不同政治陣營一視同仁。

4、80年代之後,閉塞多年的我國音樂界終於接觸到世界潮流,開始迅速追隨潮流創作先鋒派音樂。雖然晚了幾十年,但至少不是生不逢時了(而且也不再有政治包袱),所以這一時期我國傑出的作曲家、作品都會被納入古典音樂圈子,和民族樂派完全沒有國際影響力相比是好多了。特別是剛剛打開國門時,世界對中國充滿了好奇,恰好國內誕生了一批以第一屆恢復高考的學生為主的音樂家,這羣人在國際上著實風光了一把。後來好奇心慢慢淡去,現在有點塵埃落定的感覺。

5、如何評價中國民族樂派?也許更大的問題是根本沒人去評價,原因如上述,他們是被遺忘的藝術。要評價的話,最好是和浪漫主義晚期歐洲各國的民族樂派比較。如果說五人團、西貝柳斯、斯美塔那、格里格、雅納切克等人算是一流的話,那麼《梁祝》等作品的確和他們有差距。至於是二流還是三流,有意義嗎?但這不等於說這些曲子不精緻,不優美,不值得欣賞。

6、如今的世界古典音樂都比較荒蕪混亂,而且當局者迷也看不清楚,所以不好說中國交響樂到底怎麼評價。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沒有誕生過樂壇領袖那種級別的作曲家,也沒有像武滿徹那種凡是說起20世紀東方古典音樂必須提及的人物。


作為作曲系學生

我覺得已經毫不遜色於西方,甚至某些地方已經達到了西方達不到的地步。

從上個世紀我們的老前輩黃自 江文也他們充滿了模仿痕跡的寫作,到今天郭文景 賈國平 秦文琛的寫作,取得的進步非常之大。

西方樂隊通過這麼長歷史的發展可以說他們的技巧與表現力都達到了一個頂點,這也是之後東方作曲家不斷崛起的原因。日本 中國的作曲家在學會西方的寫作手法後開始嘗試從文化角度去拓展樂隊的可能,去聽聽武滿徹 西村朗他們的日本作曲家,或者中國作曲家的作品 你會聽到完全不同於西方的聲音。

東方作曲家真的賦予了管絃樂隊更多的拓展可能性,從節奏 拍子 音色 配器這都不是任何西方作曲家能做到的。

但不可否認 古典時期 浪漫時期的創作我們沒得比,畢竟當時中國都沒有專業的音樂寫作專業嘛!

順便說一下 之前有幸聽了一場民樂隊的音樂會。居然有外國作曲家寫的民樂作品。效果嘛,你懂的……希望中西樂器一起能找到更多的音樂可能性!

ps 題目中的那些曲目 現在看起來是一般般 但是從歷史角度看已經是他們在那個年代做到的最好水平了,沒有他們的鋪墊我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現在的水平在世界上真的很不錯的,寫一些作曲家自行了解一下。

王西麟、朱踐耳、趙季平、譚盾、陳其鋼、葉小綱、郭文景、周龍、陳怡、瞿小松、劉索拉、秦文琛、郝維亞、唐建平等等。

尤其中國的民族交響樂形式,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上能和西洋交響樂團規模、編製、音效音響相媲美的只有中國的民樂團。相信不久以後世界上能行成西洋交響樂和中國民族交響樂兩種交響樂團獨大的局面,也希望更多中國作曲家能創作出好的民族交響樂作品。


中國的嚴肅音樂創作大體上承襲的俄派,中國的嚴肅作曲家杜鳴心、鮑元愷、王西鱗、關峽、郭洪鈞等都是很優秀的。

推薦杜鳴心的鋼琴協奏曲,很優秀的作品,前兩天我跟幾個朋友還在討論。還有非常非常多高質量作品,某些人沒接觸過不代表不存在。

還是那句話,求求半吊子愛好者和路人不要瞎回答亂科普,特別是憑印象張口就中國垃圾中國不行的,你們有幾個是作曲系的?有幾個人真正關注中國嚴肅音樂動態?

———————————更新分割線————————

放個杜鳴心鋼協第一樂章的鏈接 有興趣可以點進去專輯聽完

分享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單曲《I. Allegro appassionato》: http://music.163.com/song/458238992/?userid=1297028489 (來自@網易雲音樂)

這裡借花獻佛,推薦幾個網易雲整理好的中國嚴肅作曲家的專輯(侵刪)。有興趣的可以關注這個網易雲賬號@拉赫瑪尼糯夫,這個孩子我認識,很優秀的一個孩子。

分享拉赫瑪尼糯夫創建的歌單「盛宗亮:北極光」: http://music.163.com/playlist/2055492158/134082839/?userid=1297028489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拉赫瑪尼糯夫創建的歌單「關峽:大地安魂曲」: http://music.163.com/playlist/1983738079/134082839/?userid=1297028489 (來自@網易雲音樂)

前陣子洗腦循環了幾天大地安魂曲哈哈哈

分享拉赫瑪尼糯夫創建的歌單「鮑元愷:京劇交響曲」: http://music.163.com/playlist/1983648360/134082839/?userid=1297028489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拉赫瑪尼糯夫創建的歌單「杜鳴心:長城交響曲」: http://music.163.com/playlist/1985982363/134082839/?userid=1297028489 (來自@網易雲音樂)


近有陳其鋼,郭文景,譚盾,葉小綱,瞿小松,陳怡這批央音77-78屆作曲系的大拿。

遠有王西麟,朱踐耳,陳培勛,杜鳴心這批戰亂時代的大神。

還要啥自行車 ?

——————

.

.

.

只能說,不想看見什麼,就真的看不見什麼。


各位大佬說了 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那我個人以為 我們是否可以探討一下另外一種容易被忽略的合奏形式—管樂交響樂呢?

管樂交響樂這個比較容易被忽略 也比較容易被認為是普及藝術 總是覺得其不代表最高藝術價值.但普及性好 個人以為 也是中國交響音樂的發展之道呢?高級的 深刻的作品是好的,普及的 被大眾接受的作品也是好的 對嗎?何況管樂交響樂 這種形式 真的不low吧.

簡單介紹一下作曲家以及作品 有時間再展開.

王和聲—大量運用民族旋律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在業餘樂團的上演率極其的高.代表作品有《草原夜色美》交響詩《圓明園》《華夏隨想》《五聲神韻》《彝海》協奏曲《瑤山情歌》等 以及一系列軍樂作品 諸如《成功之路》

陳黔—世界管樂屆都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作品有《追夢》《榮歸》以及多部交響曲.陳老師的作品很現代 很難 也很高級.

還有好多作曲家 諸如曉藕 臺灣的 顏明秀 等等.我國軍樂體系培養了很多 音樂學院也有許多.當然我國的管樂發展史軍樂體系是繞不開的大山 所以軍樂體系培養出了許多管樂交響樂的作曲家 很正常.隨著管樂市場的壯大 優秀的作曲家總會涉足這個領域的吧 畢竟經濟利益是真實的~


我國的交響樂創作僅僅從作曲技術來講,是不斷進步的。這個和我國音樂學院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對外交流的增加有關。

但是技術是一回事,是否被人認可是另一回事

改開前我們的作曲家的大量作品都是廣受人們歡迎和喜愛的,作曲家真正的在寫普通羣眾喜愛的東西。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嚴肅音樂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交響樂,還是歌劇,聲樂作品等,都獲得了極大的進步。

但是從國際影響水平來講,是幾乎為零的。這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前面有答主講歐美人不喜歡中國音樂,不接受中國音樂,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國的民族音樂早在18世紀就為歐洲音樂家所知,19世紀的作曲家有很多都借鑒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元素。真正的問題在於,在改開前,我們由於美蘇的封鎖,導致我們的優秀作品無法走出國門,而在改開後,又盲目崇外,拋棄了我們的民族傳統。

這就導致了,改開前的作品,民眾聽的太多,改開後的作品,全是可聽性極低的現代音樂。普通民眾不接受是理所當然的。

可喜的是,現在我國的作曲家正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民族音樂,發展民族音樂,進一步在民族音樂領域進行深耕。而我國的作品也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擴大而不斷走向世界。

分割線————————————

前面有答主認為音樂應當與政治分開

個人覺得這個想法很天真

文藝作品從來都是和政治緊密相關的

脫離了政治的文藝作品是沒有時代價值的毫無意義的作品

真正應當呼籲的是減少政治力量對文藝創作者的幹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