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ure.JPG

念書念到大學後對於美式教育和台式教育的不同 真的感觸很深!

我當初在台灣念書時, 成績不算是最頂尖的, 也沒有到校排前幾, 成績也只是普普而已....

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國中考基測的時候 (雖然我知道跟考學測相比, 基測根本不算什麼!)

國三那年, 為了準備基測, 學校硬把全國三班級拆開, 分成了A+, A班和一般班級, A+, A班每天除了正常上課外 都要在學校待到8,9點才能回家, 星期六也還要來學校...

我很不喜歡也很不願意, 雖然我知道有些父母很贊成這個做法, 為什麼呢? 請繼續看下去

雖然我一開始進了A+班 但是說實話, 我過得並不快樂...

可能是我本身還沒開竅吧?! 或著學習能力沒有其他人快, 我在A+班都是吊車尾的, 最後幾經討論, 媽媽還是讓我調回我原本班級念, 反而最後我考上了北市復興高中

在國中時, 每天都是被逼著寫這個寫那個, 寫考卷, 寫評量, 考模擬考, 考段考, 考不好再來被打, 每天都過的一樣的生活

上課時都是老師一人在台上講得天花亂墜, 學生聽得"霧煞煞", 也沒有同學問問題...就算你問了, 老師也可能會說:我們的課來不及了, 我晚點再回答你...

那時上課念書就是要死背, 一直練習老師說的段考必考, 段考就會考好, 但是同學們真的都了解題目背後的道理和涵義嗎?

為什麼這個理論會成立? 會什麼這個算法會比較簡單? 為什麼要用A-B?

打到這裡, 不得不承認台灣的填鴨式教育可能真的埋沒了很多人才, 在台灣你如果成績不好, 大家就覺得你沒用, 以後一定沒出息(講嚴重了點,但是是實話)

但是你用成績決定一切時, 你知道他的興趣在哪嗎? 你知道他的長處在哪嗎? 他如果只是需要一種不同方式的教育呢? 他只是比較晚開竅呢?

在很多父母眼中成績就是一切, 只要我兒子女兒成績好, 他半夜2點睡沒關係, 他不上體育課沒關係, 壓力過大沒關係..

但對我來說, 事情真的不是這樣的,

是的! 台灣是教得比較快, 我國中畢業來美國念高中 他們才在教國中的代數, 但是我們的根基穩嗎? 

來美國的前幾年, 算數學有如如魚得水般自在, 簡簡單單就可以拿高分, 但是到了大學, 很多簡單的基本理論我都不記得我們有學過, 或是根本聽都沒聽過

在美國, 他們是很放任學生沒錯, 因為他們是給你空間, 讓想學的同學自己努力, 不想學的就自己去找你的興趣吧

這樣有何不好? 學習是一種責任不是義務, 對自我負責的責任感, 想學不想學應該是要學生自己決定, 而不是其他人, 不是父母, 更不是這個社會

之前提過, 在社大很多學生都是重回校園, 所以可以感覺得出因為他們非常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 所以他們比別人更認真! 這樣不是很好嗎? 

就拿選系來當例子好了, 台灣大部分高中升大學 都不是選自己有興趣的系而是"選學校"! 學校好壞固然重要 但是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和自己的興趣就不重要嗎?

不得不承認, 台灣考試成績在大學前是贏過美國, 那大學後呢?

雖然大家在電視上都是看到美國大學生在開Party, 但是實際上他們也都還是有在督促自己, 因為美國高中和大學的難易度真的有一個滿大的落差

高中教的真的都很基本, 但是大學就加深了許多! 雖然說我沒在台灣念大學, 不過用台灣高中和大學比較, 對某些台灣人來說可能是我只要混進一個好大學, 然後混畢業就好了,

美國大學生上課的態度 就明顯和台灣不一樣, 老師講解一道題目, 不懂得他們都會舉手馬上問, 他們也會很快的舉一反三

以我親身經歷來說好了, 在台灣老師說的話就是聖旨, 老師都對的, 沒有為什麼, 老師不會算錯..但在這, 學生已經習慣時不時chanllege老師,

他們很快地就會想到一個關於主題延伸出來的問題和老師討論, 而我都聽到他們問的問題後才想:對耶, 怎麼沒想到? 

今天寫了那麼多, 不是只說美國教育比較好, 台灣差, 這些是態度問題! 學生的態度決定一切!

我了解到, 念書, 考試, 搞懂老師講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責任, 而相對的你付出了多少就會影響你的成績, 而成績好的話 是一種肯定, 如果成績不好的 那就是一種警惕!

成績並不是一切, 只要你喜歡你讀的科目, 再怎麼難, 功課再怎麼多, 就連要熬一整夜念書你都會覺得值得, 因為你樂在其中!

像是文章圖片是我上個月的功課時間表, 那些都是要考試, 要交, 要準備的, 雖然說在台灣可能也差不多, 但是我一定會撐不下去, 很痛苦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