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鄭鈞這幾天火了,對,就是那個唱「赤裸裸」的搖滾音樂人,就是那個跟黃貫中合作過「大地」的耿直男人。

耿直討人嫌,果然是一句至理名言,這不,鄭鈞又「討人嫌」了。

鄭鈞點評當今音樂(視頻)

鄭鈞說了很多人想說卻不敢說的話,說了很多人不愛聽卻又無可奈何的話。

他到底說了啥?

1、大環境變了,音樂不再是純粹的藝術。

2、排行榜崩了,選出屎來喂大眾吃。

3、表面上很火的歌大多是屎,衡量標準完全喪失了。

4、美好的東西照樣美,經典永恆。

5、歌曲的生命力大於人,現在卻是先人後歌。

6、這樣的環境正在迫使很多有才華的人遠離音樂圈。

7、「我」不想一輩子活在屎堆里。

鄭鈞有沒有很過分呢?他是不是嚴重低估了大眾的審美呢?沒有,完全沒有,相反他說得算很客氣了。

環顧當下,那些在某音某榜上瘋狂吸取流量的歌手們,雖然喜滋滋地賺到了大把快錢,但他們的絕大多數歌曲與真正的美感是背道而馳的。

無能藝人、無知大眾和無良媒體聯手製造了一個畸形的標準,一個好壞顛倒的標準。在這一標準之下,那些發自內心去創作的優秀音樂人得不到賞識和肯定,真正的好作品更是難有出頭之日。

我們正在讓耳邊的音樂世界快速墜向一個可怕的極端,這個極端恰好是藝術之美的反面,是低俗的醜陋。

這並不是說今天的音樂清一色要不得,好作品好歌手依然存在,但與享盡紅利數量龐大的這撥人相比,好歌手的影響力和體量實在不值一提,他們甚至連「主流」的尾燈都看不到。

如今年輕人愛聽愛唱的歌,與過去音樂愛好者們聽的作品相比,不啻天淵。有意思的是,科技的進步讓現在的歌曲在編曲、混音、樂器、效果等指標上秒殺過去,然而在創作初衷、靈性展現和本源之美方面卻被老歌打得體無完膚!

音樂,逐漸變成了一種套路戲法,背離藝術早已十萬八千里。

那些爆紅的低俗音樂為什麼能隻手遮天?它們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呢?在成蹊看來,有四大「秘訣」:寫不出來就瘋狂地抄+無論如何顏值要高+庸俗順口的口水調+沒有感情愣擠愣造。

這些人用道家的小無相功催動少林絕技,表面上看威力無比,實則危害至深。那些日夜苦練滿身童子功的僧人們,只能一邊在角落裡無奈地念佛,一邊看著這些人表演。

僅舉一例來說明吧,很多人喜歡的中國式民謠,其實應該叫做轉基因民謠,它們是一種看起來像民謠而不是民謠的玩意兒。一個虛假的故事,一幅愁苦的表情,一把能彈響的吉他,配上扎心撓肝的歌詞,齊活,只要旋律順耳歌詞揪心就行了。美其名曰民謠,實際上純扯淡。

有兩個現象很值得一說,經常聽惡俗歌曲的人想向上提升自己的鑒賞力非常之難,而聽慣了好作品的人再倒退回去聽惡俗的歌曲無異於自虐。這兩種現象代表了兩種人,水火不容的兩種人,他們之間沒有交集,也幾乎沒有調和的可能。

我知道你很想討論到底什麼樣的歌才是好音樂呢?這是一個無底洞問題,聊起來幾天幾夜也無法盡興。我的意見很簡單,一掛耳機,一顆投入的心,然後自己去尋找吧。

為了避開屎堆,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還是很必要的。

成蹊是非專業人士,不會樂器不懂樂理,比一些「大神」差得遠呢。我只是喜歡聽歌而已,欣賞對我來說是莫大的享受和樂趣。今天,我想把欣賞能力的大體進化過程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用。

Level? 人聲萬歲

什麼前奏尾奏,愛誰誰,我只聽人聲和歌詞,對旋律及樂器音色完全無感,只要唱的不順耳或歌詞不扎心直接就不聽了。這是標準的聽唱,而不是聽歌或欣賞作品。

Level? 朗朗上口

逐漸開始對調調有感覺,並能主動找到一些旋律悅耳的歌了,可總是聽一批換一批,無法長期聽下去,很多歌都是聽一段時間就膩了煩了。

Level? 樂器之聲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在某個電光火石的瞬間,耳朵突然對部分樂器的音色有了好感,沒想到這些樂器居然有時候比人聲的魅力還大?從此,開始側重欣賞中意的樂器之聲。

Level? 解鎖層次

也許是被一首歌的貝斯撩到,也許是感知到了高低排列的音色之妙,你終於解鎖了層次的概念。留心不同層次的樂器音色和人聲成了樂事,漸漸懂了,在好歌的諸多層次里,少了哪個都是不完美的。往往在這一時期會對旋律越來越敏感,同時發現,旋律似乎也不那麼重要。

Level? 風格劃分

在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經過沉澱後,猛然察覺有許多作品聽起來都差不多,於是便時不時冒出一種衝動,根據節奏、音色、結構、速度、樂器種類和唱腔的不同,想試著將音樂進行大體的分類。也許分得不太準確,但就是想分。

Level? 好壞標準

雖然之前死不承認,但到了現在可以大膽地說一句了,音樂是有好壞之分的!歌曲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對欣賞能力較低者的一句安慰之言。依照音樂人創作初衷的不同、天賦的深淺、才華的高低、演唱的特點和演奏的水準,腦海中對音樂好壞的標準,第一次立體了起來。

Level? 懂得敬畏

不再輕易否定任何一首歌,會以更加投入的心態去欣賞作品。喜歡把各流派的音樂都試著聽一些,不斷佐證自己的判斷和感知。在頻頻對接音樂人的思維後,變得敬畏藝術,當然,也在果斷遠離垃圾。

Level? 尊重作品

不再希望強迫自己區分風格流派,因為任何流派都有可能出現絕妙的作品,關鍵看自己能不能鑒賞和發現。再流行的風格也能出現大作,再高端小眾的類型也有濫竽充數的,再簡單的設計也可以是黃鐘大呂,再複雜的技法也可能是巴人下里。

Level? 加量加價

聽好歌成了習慣,習慣成了自然,隨著聽歌數量的不斷增加,欣賞深度也與日俱增,此時終於可以沉浸在作品裡和作者進行直接對話了。那不經意間跳出來的共鳴和律動,讓你感動莫名,也讓你思緒難平。你已經如願積累了一些聽歌的小偏好,不想對外人道。

Level? 碰觸靈魂

任意拿到一首作品,迅速就能通過各種音色感知到天氣、時間、情緒、事件甚至是畫面,並在內心對作品有個大致的判斷,進而再細細咀嚼。調子、歌詞、演唱、和聲、樂器、結構、副歌、曲風等客觀因素,每一個都很重要,每一個又都不重要。整體氣質才是一首音樂的靈魂所在,所有細節的存在都是為這個靈魂服務的。

注意,這只是成蹊在2019年1月7號這天的認知而已,在這10層之後,依然還有無數驚喜在等候。欣賞沒有極限,藝術永無止境。

我們要做的很簡單,讓耳朵尊重作品,讓內心尊重藝術。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點,身邊的「屎」就會越來越少,那些造「屎」的人也就沒有機會再火爆。也唯有如此,藝術之美才會重新回到人們耳邊,那些真摯精誠的音樂人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一些視頻和音頻在這邊無法順暢發布 請移步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路有家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