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組織制度與時代條件息息相關,摩根士丹利成立和高盛上市前所處的時代,跟我們所處的時代存在很大的時間差。

問這個問題就像問為什麼美國建國200多年後,美國人才開始使用手機,而我國建國幾十年後人民就用上了手機。當市場制度、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到達一定程度,上市對於投行來越來越有有利時,它們便順勢而為選擇上市。

美國投資銀行基本都起步於合夥制,在公司初創時期,合夥制具備特有的優勢。在合夥制中,管理者承擔無限責任,依靠內部協商根據風險分擔情況等進行利益分配。同時,合夥制不像股份制擁有大量股東,通常由一位領袖人物主導公司運行,內部分歧較少,公司運行較為穩定,而且企業收益多留在內部,避免了利潤外流。

為了避免金融市場上投資銀行負責人過度投機的問題, 20 世紀 40 年代之前,紐約證券交易所規定會員公司都必須是合夥制,所以投資銀行根本不能上市。但合夥制的基本特點也決定了其資本規模是有限的,而且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合伙人數量的增加,管理和協調的成本也會快速增加。到了20 世紀 70 年代初,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放鬆對會員單位組織模式的限制規定,允許在交易所擁有交易席位的會員採取股份公司形式。投資銀行們出於業務擴張、內部管理等需要,同時為適應市場環境和監管規則的變化,紛紛由合夥制向股份制轉型。1971年,美林銀行首次公開發行,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首家投資銀行。

改製為股份制,對於投資銀行來說最大的好處在於滿足其快速發展的資金需求。而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過去企業與銀行「單線聯繫」的局面也被打破,變成了多對多的服務關係,金融產品也日趨複雜化、專門化,這就使得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而規模更大的股份制投資銀行更能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合夥制投資銀行的優勢則逐漸消失。

1999年高盛的上市,意味著舊式合夥制投資銀行時代的終結。所以說,並非大投資銀行們對上市不感冒,它們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條件下,選擇了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組織形式罷了。


高盛等美國投行長期採用有限合夥制組織形式,而不是股份制形式。

相比股份制,有限合夥制有著獨特的優勢。在這種機制中,所有者作為有限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註冊資本,但不直接參与決策與經營,以出資額為上限承擔有限責任;而經營層作為普通合伙人,出少量資金,全權負責經營管理,對經營損失負有無限責任。這既解決了投資銀行註冊資本的資金來源問題,保證投資銀行經營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又能充分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一度被認為是投資銀行最理想的組織形式。

然而,隨著金融創新和資本市場的膨脹,有限合夥制投資銀行逐步走上了擴張的道路,開始了由合夥制向股份制的蛻變。1999年,高盛完成了公開上市發行。有限合夥制的投資銀行已基本消逝。

當某個投資銀行放棄合夥制,單獨上市,有可能為自己帶來競爭優勢:充實了資本金,提升企業價值,吸引高端人才,打通激勵機制的通道,增強市場聲譽等。而一旦整個行業跟風模仿、結構雷同後,比較優勢就會喪失,並會產生相當大的副作用。

投資銀行上市以後,賺錢第一,分配製度實施按盈利提成。隨著公司文化內涵被逐漸淡化,員工之間在合夥制時代存在的無形的內部責任約束也蕩然無存。正所謂強物質激勵,弱道德約束。這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已展現的淋漓盡致。

…………………………………………………………………

堅持原創,歡迎關注,我們換個姿態聊財經


我在很多問答中都講了企業上市的目的,上市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股份的權益作為標的來金融的——融資,換句話就是用自己的企業的管理和效益向全社會借錢,目的是繼續擴大企業的經營和產能。這才是上市的核心。

而這種東西到了我國變了味道,怎麼說呢?很多企業把上市當做了一張名片,我是一家上市公司,我的業績可以公開查詢(有多少水分自行腦補),全社會都知道我,我可以輕鬆的把掛牌號碼印到名片上。而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拿出的股票融資換來的錢花在哪裡最正確。有些公司花的對,深化了自己的產業,讓自己更加強大,順便利用上市公司的名片提高了影響力。有些公司不是,目的就是為了炒高股價好高套,這也就催生了殼的「貿易」。這是不健康的,隨時可能爆炸的。

專註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更多精彩財經知識,請關注我。

這也和保薦、經紀、發行等職能的機構的目的性太明確有關係。但是與本文關係不大,不再細說。

那麼投行是幹啥的?搞投資的,也就是金融的最核心的部分,設計金融方略的機構,這種機構不需要生產成本,其主要成本是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有時候時間成本還可以成為增值的手段,其他的就是人才的成本和金融手段的不斷強化,他們做的很多事情是利用了信息、資源的不對稱來盈利的,而且盈利能力很強。

因此,他們完全沒有必要上市,發行股票會改變其管理結構,使企業風格發生變化。而同時很多披露原則的出現讓他們不能發揮金融的力量,進入證券市場同時也就限制了自己的業務在證券市場的靈活性,最重要的是他們本來就是靠外部的資金來實現盈利換句不好聽但很實在的話就是空手套白狼,那麼為什麼要增加融資的難度和成本並且增加披露給自己設立障礙來換錢呢?這種錢沒有市場上依靠產品或者投資融來的錢好花的。

所以,很多一流的投行甚至到現在都沒有上市,就是暗暗的隱藏在市場的叢林中,做掙錢的事,卻深藏功與名。

個人意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