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版權眾籌」你瞭解嗎?

「影視版權眾籌」一詞起源於國外,流入香港,來到大陸,發展史已經有很多年的時間,2014年大陸成立了第一家影視眾籌公司,往後幾年出於發展的黃金期,期間有很多電影上映,接下來先為大家介紹幾部已經上映的眾籌電影:

1,《大魚海棠》,2016年7月8日,《大魚海棠》上映,上映三天獲得了院線19%的拍片。這部電影是2013年由梁璇和張春發起眾籌,3593人籌集了158.46萬元,最少的10元,最多的50萬元。最終斬獲票房5.65億。是相當成功的一次眾籌,影片片尾處出現了密密麻麻的3593位眾籌者姓名,帶給所有人滿滿的震撼和感動。當然這些眾籌者也獲得了比較豐厚的回報。

2,《大聖歸來》,2015年7月10日上映的國產動畫片《大聖歸來》同樣也是眾籌電影,上映半個月收穫近6億票房,而這部電影採取的也是版權眾籌模式,事後聽《大聖歸來》出品人路偉說「曾經參與此片投資的89位眾籌投資人,合計投入780萬元,屆時預計可以獲得本利約3000萬元。」按此計算 ,89位投資人平均分紅近25萬,投資回報率高達400%

3,《紅海行動》,今年大火的軍事題材電影《紅海行動》一樣是眾籌電影,總計共32家出品公司發行,上千人參與。製作成本5億人民幣,下映結算總票房34億元,四川文化投資人劉力鳴獨得凈利潤1.2億成最大贏家。

隨著「眾籌電影」的成功,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目光轉向電影市場,但在選擇投資電影的同時,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是影視版權眾籌。

「影視版權眾籌」就是電影製片方在導演,演員都擬定好,待劇本在廣電總局備案通過後 ,向投資者發起的拍攝資金眾籌。以現在市面上比較火的眾籌電影《奪寶大師》為例,製作成本5000萬,分成 1000份,每份 5萬元,面向大眾發行700份,投資者申購一份就佔影視總收益的千分之一。上映之後,投資者可以獲得票房分紅,還有上映到騰訊,愛奇藝等播放平臺的流量版權費,分紅都是按照所投比例進行的。

院線電影《奪寶大師》眾籌進行中,瞭解更多相關可以添加圖上公眾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