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音樂的一檔直播節目,說是可視化電臺,其實就相當於是綜藝節目,週二到週日每天播出,很高產。這樣密集的播出檔期,還能保證嘉賓陣容,從流量級的坤音四子ONER,實力派的張碧晨、劉思涵等,到創造101選手李子璇、劉人語、陳芳語,明日之子選手斯外戈、鄧典、田燚,還有易安音樂社、TF家族、BOYSTORY這樣的少年團,外國歌手MIKE以及3unshine、飛飛臧鴻飛、馮提莫等等,為什麼這個節目能請到這麼多歌手,這檔節目對於歌手來說算是很有優勢的資源嗎?


看完鄭鈞的那期《見面吧電臺》,我首先想到的是,佛朗克曾經在《我生命中的街道》中說過的一句話:一個沒有小酒館的城市,就是一個沒有邂逅的城市。

酒固然是重要的,但對於人們而言,微醺時候的彼此交流,也很重要。

對於音樂而言,也是如此。

舞臺固然是重要的,但對於聽眾而言,有關於創作和生活的交流與共鳴,也很重要。

《見面吧電臺》這檔節目其實有著形制上的優越。

它既是電臺,滿足了人們在忙碌或是休憩時打發時間的作用;又是一檔細節完整的訪談節目,給粉絲們提供了最大程度融入與參與的可能。

它全程直播,同時將可視化演播廳設在大型商場,這意味著路人與粉絲可以直觀接觸音樂與歌手,這意味著即便整檔節目並不完美,但卻沒有設定和劇本而更加真實。

整檔節目包含打歌現場,製作過程,幕後背景,粉絲互動……一個半小時的直播時間,不長,但信息量足夠大。

你們知道這就像什麼嗎?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檔節目,我就覺得,這就像是優化版,線上版的Livehouse。

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歌手為什麼都選擇上這個節目的時候,我想要從大學四年混跡Livehouse的心得來說說看。

Livehouse,作為近十年瘋狂崛起的一種酒吧形式,靠各種音樂人的巡迴演出,圈子裡集思廣益的瘋狂派對,和對音樂與酒純粹又熱烈的信仰繁衍過活。它是一種更加潮流的生活方式,我們距離舞臺僅僅一米,我們能夠迅速接收到彼此傳遞的訊息,無論是熱烈迎合還是感同沉默,在我們身上發生化學效應的,不是崇拜和遙遠的光環,而是真正的共鳴。

當我們彼此都有默契的時候,在那個場合,音樂和酒纔是解藥。

《見面吧電臺》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說是線上模式的Livehouse。

節目提供了音樂人和粉絲高頻次的緊密接觸,在音樂本身的刺激下,更多的提到了唱片製作的背景與歌曲創作時的心態。粉絲們總是願意傾聽的,任何能夠與偶像更為接近的細節,都是他們渴望的部分。

而對於音樂人來說,他們不僅僅需要眾人對他才華的認可與崇拜,他們在很多時候,也需要表達和傾訴。

人們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但無論如何,沉默帶來的只有意義曲解與軌道偏離。

對於歌手而言,創作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飽含著千萬人期待的那條路上,作為創作者,他們也有許多猶豫與困苦。每一首歌的意義,製作的曲折,那些沒有作品的時候內心的焦慮,怠於創作時粉絲的離開和路人的不理解……每一首歌存在的意義,從來就不僅僅是歌曲本身。

而對於音樂人來說,一個這樣的平臺,可以接觸到一直支持自己的人們,可以講述創作背後的故事,可以不再沉默,不再僅僅只是站在舞臺上做一個偶像,是在這個時代,非常難得的一個存在。

音樂也是一種社交,我們當然要儘力飛得更高,但也想偶爾能夠落下地來。

就在寫下這個回答的前一天,我剛看完鄭鈞的那期節目。

他是我愛了很久的老男人,年輕人憤怒,充滿著搖滾歌手的滿腔孤獨與能量,後來結婚,許多年不再做音樂。這樣的他,在今年,帶著自己的新專輯,去了《見面吧電臺》。

這是他時隔十二年之後的作品,平和,甚至有點溫情,用柔軟的語氣,規勸人們好好生活。

我很驚訝的是,這個老牌搖滾音樂人,他的身上不再有絲毫憤怒,嘲諷,理想主義者式的荒唐與追逐。反而提起如今,他說,不能更好了。

他看起來比年輕時和善太多了,甚至是慈祥的,一點兒也不搖滾。但他通透,明白,一如我們這些仍舊困於憤怒,與無限浪費的年輕人,未來可能成為的模樣。

我一邊喫著宵夜,一邊聽他用無所謂的語氣說起抑鬱的那段生命,說一個生病的人對於痊癒的渴求,說那些艱難,那些逃離光環的日子,那是我曾經愛他的時候,並不知道的。但他那麼說,並不太有所謂的樣子,幾乎也要治癒我了。

後來,當鄭鈞的歌播起來,位於演播廳外的零星幾個歌迷,漸漸被大批聞聲而來的路人淹沒,所有人聚在一起大合唱,場面宏大而真誠。

看到這一刻的時候,我真實的感受到,鄭鈞是整整兩代人的青春,他的憤怒是所有人過去的憤怒,他的透徹是所有人未來的透徹。

這檔電臺至今已經播到第十一週,每週連播六天,嘉賓天天不同。

有那麼多的市面上叫得上名字的藝人、音樂人、人氣偶像,都來這裡聊天打歌,帶著不同流派風格的最新發行的音樂作品,我覺得是很好的。而這也幾乎可以體現了,《見面吧電臺》作為一檔打歌節目,已經是歌手們新歌宣發最有力的渠道之一,甚至是他們發新歌后,最先想到的渠道之一。

就好像每個獨立音樂人在新發專輯之後,都要全國Livehouse轉上一圈,來場巡演一樣。

我們年輕人喜歡的東西無非就是那些,潮流,真實,彼此理解,默契共鳴。再有一些好玩的活動發生,就足夠吸引我們那並不狂妄的小眼光了。

我們年輕,但我們不膚淺,我們熱愛音樂,不僅僅熱愛音樂本身的旋律,還熱愛它在這個世界上,立體而深刻的意義。

音樂,是永遠的解藥。


這個節目我有關注幾期,個人感覺有一個客觀原因是歌手有打歌需求,而現在國內打歌節目並沒有幾個吧23333

不過從節目本身出發,還是不錯的,節目中會有多次播放藝人歌曲的環節,對歌手推廣新歌還是很有利的,而且主持人採訪的整體談話內容及遊戲環節、粉絲互動環節,都給藝人提供了很好展示自我的機會(俗話說就是好圈粉 ),感覺他們也許比較看中這一點~上次劉思涵那期,快結束的時候還說沒有聊夠不想走,一是節目內容讓藝人舒適,二是節目能讓藝人更圈粉


先從一個觀眾的角度說說我為什麼會看這個節目,第一,總覺得直播節目有一種別樣的魅力,能看到那些所謂大明星們未經剪輯的、沒有修飾的樣子,也許從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透露出以前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更能從細節處看到平時的行為到底是人設還是本色,舉個例子,這周的嘉賓劉思涵,在節目裏說想和雷佳音合作,「就想捧住他的頭,看看到底有多大」,沒想到女歌手這麼皮的

第二,電臺這種形式確實吸引我,而這檔創新後的可視化電臺就更讓人驚喜了,對於喜歡的明星我會看直播看畫面,對於路人明星我就收聽而已,同時還可以整理桌面、做做運動,充實了很多無聊的時間

再回歸到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有觀眾就有市場,那明星們就很有理由選擇這樣的節目來參加,對應我說的兩個原因,第一點,明星也想在直播當中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通過個人的魅力固定粉絲羣體,第二點,通過簡單的聲音的層面,先吸引聽眾,說不定合了「耳緣」就路轉粉了呢


搬運樂評人呆若木一的一片相關文章。

《在這個時代,宣傳音樂光停留在舞臺上是不夠的》

對於華語音樂人而言,如今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壞在互聯網流量經濟泡沫遮蓋了審美評價體系,好也好在互聯網時代,音樂人有各種渠道去曝光自己、宣傳音樂。比起以往喉舌都執掌在各大紙面、電臺、電視媒體的情況,如今音樂人對於音樂的宣傳倒是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有著五花八門的渠道可供選擇。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一秒成名的機會。

對於綜藝節目而言,若要帶出音樂相關的信息,除了舞臺表演展現音樂、打歌之外,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宣傳?

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注意:

其一,對於其創作思路、幕後故事的分享——能夠讓聽眾更為瞭解音樂人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東西、試圖做過的努力,對作品本身有更為深入的感知。

其二,對於音樂相關的議題的討論、對於圍繞自身相關新聞的看法的分享——能夠讓聽眾對音樂人建立起更加人格化的理解。

其三,與粉絲互動——增強音樂人本身與受眾之間的黏性與有機聯繫。

以上三點,都是歌手在音樂宣發的過程中,能夠加以努力的一系列事物。通過這些手段的加成,能夠事半功倍地讓聽眾與作品之間建立起更為深切的共情體驗。這也是如今的趨勢。從單純的歌曲、現場,到視覺、MTV、深入訪談,再到今天百花齊放的局面,或許會有原教旨主義者抱怨音樂不再純粹了。但換個角度想,其實是流行文化更加多維、更加立體了,已經能夠全方位地入侵我們的五感乃至思想世界。

因此,除了一系列打歌節目之外,傳統的那些結合以上幾點、能夠讓音樂人與聽眾迅速建立起深入聯繫的電臺節目,也迎來了互聯網時代的進化,應運而生了一些新的綜藝形式。《見面吧電臺》即是其中之一。這個節目正在憑藉自身的口碑與宣傳效果,逐漸成為音樂人首選的「新歌宣發新陣地」。

作為一個「可視化電臺節目」,《見面吧電臺》是這麼做的:

第一、在大型商場設置線下透明可視化演播廳,同時結合線上直播。在線下商場的人流能夠更為直觀地接觸到歌手,感受到音樂在生活中的可感知存在,線上直播則跨越空間的限制,能夠讓全網的音樂愛好者都能聆聽節目的播出。

第二,一個半小時左右的節目,通過多個環節的串聯,呈現出音樂在各個維度的側面。環節包括:歌手訪談、打歌板塊(新歌播放)、遊戲互動、粉絲電話連線、私房歌單分享、歌手客座DJ報榜等。

結合以上設置,目前播出的近50期節目中,有不少歌手的表現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如劉思涵在節目中穿插三種語言(中文、法語、四川話)演唱《走在冷風中》的段落。劉思涵在大眾的認知中,一直是一位形象相對冷艷、嚴肅的實力派歌手。但她在節目中的表現卻意外地親和、幽默。三種語言穿插演唱《走在冷風中》,在中文與法語的部分可以聽出她紮實的演唱功底,四川話部分卻格外逗趣。這個片段讓劉思涵包裹在音樂之中的人格更為鮮活、有溫度。

而李子璇在節目中教學101舞蹈的片段也是個不錯的例子。李子璇在《創造101》中以深厚的舞蹈功底聞名。她在互動環節的101舞蹈教學,是節目中偶像藝人在歌舞方面的專業延展示例——節目中對藝人才能的展示是多元化的。

而李子璇在節目中教學101舞蹈的片段也是個不錯的例子。李子璇在《創造101》中以深厚的舞蹈功底聞名。她在互動環節的101舞蹈教學,是節目中偶像藝人在歌舞方面的專業延展示例——節目中對藝人才能的展示是多元化的。

許茹芸今年新出的專輯《綻放的綻放的綻放》是一張劍指金曲獎的唱片,風格跨度大,有搖滾、有獨立流行、也有傳統的抒情曲等等。演繹這些風格的曲目,許茹芸的私房歌單也體現了她對曲風的多元接觸——除了抒情繫的中文歌,還有Beatles《Across The Universe》這樣的迷幻經典,有Tori Amos《Silent All These Years》這樣的小眾流行,也有Lady Gaga《Bad Romance》這樣的個性舞曲、Bjork《Army Of Me》這樣的另類佳作。這些廣泛的涉獵與歌單的展示,也能夠讓聽眾知道自己受什麼樣歌曲啟發,進而分享歌手本人的審美路線,影響更多的聽眾。

得益於節目的宣傳效果,節目播出後,有不少歌手的宣傳成績、影響力都直線上漲。

就拿3unshine來說,她們在參加節目的一週之間,她們的新浪微博指數增加了20477,排名提升了2611位。

或許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歌手選擇上這檔節目的理由之一。節目播出至今,我們可以看到前輩歌者(許茹芸),實力歌手(劉思涵、胡夏),獨立音樂人(阿肆)、說唱新星(那吾克熱)、人氣偶像(許魏洲、李藝彤)、樂壇新人(錢正昊、斯外戈)、偶像團體(ONER)等多種多樣不同的嘉賓,幾乎涵蓋了音樂行業的方方面面,足見節目在歌手中的口碑與受歡迎程度。

===

《見面吧電臺》用另一種方式,為流行音樂打開了一扇可視的窗。

節目通過巧妙的環節設置,趣味性地結合了歌手在歌曲宣傳中所需的創作思路分享、音樂相關話題的看法分享與粉絲互動等,讓歌手和其音樂作品與聽眾建立更深的聯繫,讓聽眾更瞭解歌手與他們的音樂。

音樂人們能夠在節目中受益,用更多的方式宣傳自己的作品,聽眾們也能以一種更為輕鬆的方式去了解、接觸到歌手的方方面面,沉浸在豐富多彩的流行文化之中。

《見面吧電臺》可以說是音樂類電臺節目走入可視化、走入互聯網時代、反哺音樂行業的成功嘗試。


這是由你的附帶節目啊!


簡單來說,對歌手們利大於弊,有利益就有驅動力,當然這裡的利益不是指通告費這麼簡單,芒果臺快本沒有通告費、明偵通告費也不高(聽說),藝人們為何還要搶著上?看中的是平臺是資源

樂評人鄒小櫻解釋過這個問題

這電臺是看得見甚至摸得著的,是可以和大家見面的。其「見面」,從內容側,指的是每期都會邀請明星嘉賓和大家見面;從形式側,一方面是選擇了大型商圈的半開放場地進行直播,讓粉絲可以和明星見面;另一方面,則是該節目最大的競爭力所在:通過多機位的視頻直播,藉助傳統的明星電臺訪談的節目樣式,讓明星和全網的觀眾見面。這樣的設計,在儘可能讓電臺保持「輕」的特質,同時又彌補了其在傳播維度上的短板,這是《見面吧電臺》最閃光之處。

《見面吧電臺》基於QQ音樂平臺,對於歌手來說(尤其是剛發了新歌的歌手),也算得上是很重要的必爭之地了,錄節目上首頁賣專輯,簡直一氣呵成,對於歌手來說,還有什麼比專輯賣座更重要的呢?銷量上去了名利雙收

而且這檔節目是直播,所以流程相對簡單,也不存在綵排,節目時長大概在1個半小時左右,可以說錄製節目的時間成本很低了,何樂而不為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