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首先我們說蘋果此次的內容服務更多的是佈局未來,而並不是所謂的短期利益,如果是短期的利益,蘋果大可以發布更多的硬體產品,來進行收割。

很顯然,蘋果目前也意識到了所謂內容為王在硬體為主的前提下,如果能夠搭配好軟體方面,包括互聯網的運行環境,以及內容的產出,作為一個世界非常著名的硬體平臺來說,這對蘋果是一次絕佳的壟斷機會,也就是軟硬體同時出擊。

相比來說高盛只看到了蘋果,在初期可能無論是盈利狀態還是虧損狀態都不是那麼樂觀也不盡如人意,但問題是,蘋果目前手握如此高的現金流,如果不開發其他業務,顯然這些資金就白白等著通貨膨脹。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在美劇包括影視方面,比較火熱的美國,hbo光靠著權力的遊戲,一年就能夠凈賺幾億美金,我個人覺得這個利潤已經非常豐厚了。而假如蘋果的付費用戶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水平的話,那這個利潤也是比較誘人的。

當然,我們看到的只是純粹的內容產出,利潤蘋果可能著眼的未來在於打通硬體平臺以及軟體互聯網包括內容方面的邊界,蘋果已經從APP store上獲益頗豐,也是支撐蘋果進軍軟體內容服務包括付費業務的決心。

與此同時,其實影視圈對於蘋果也是垂涎已久,沒有一個人說可以拒絕蘋果的邀約,我個人是覺得,蘋果強大的影響力完全可以拓展到影視界,包括內容產出以及軟體互聯網方面。

看問題肯定是要以長遠的發展,以國內目前的狀態來看,如果有一家建平臺同時還擁有騰訊愛奇藝這種視頻網站的話,我個人覺得這簡直太強悍了,而想像力也會更豐富,玩的手法也會更多。


很明顯,不管是Tv 還是新聞,或者是信用卡

這些業務都已經不是什麼新的業務了,比方說在國內這些公司就有大量的存在,如今日頭條、騰訊視頻,螞蟻花唄。這些業務能夠擴大影響力,能夠賺錢,但是想要獲得和蘋果硬體一樣的超額收益是不太可能的。比方說目前的YOUTUBE甚至還沒能夠找到非常好的盈利方式,中國的三大視頻內容提供商也沒能夠獲得超額收益。

就目前來看,蘋果的服務毛利率在60『%以上,主要還是依靠其商店下載等等的服務費用,這些都是有限的,已經有很多軟體的服務商對此不滿,比方說之前的微信就因為打賞問題與蘋果鬧得不愉快。如果蘋果的硬體縮水,那麼這些都將是過眼雲煙。

硬體是蘋果的生存之本,通過一個封閉的社圈獲得了很多軟的利潤,可是如果硬體不行,那麼這些軟體的好處也會隨著倒塌。


蘋果的新服務,指新流媒體服務,對於蘋果公司這般體積量的超級企業來說自然貢獻不大,只能說該服務不能起到拯救蘋果股價,讓蘋果股價維持強勢乃至更上一層樓的作用,至於跌27%,我認為高盛所言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產品創新乏力和定價過高的因素,再加上近年安卓機型的強化崛起,已經讓蘋果遭受了較大的衝擊和質疑,近期在華市場降價促銷也不過是刺激一些忠實的果粉換機,中長期刺激效應不大。如今的新流媒體服務——新的流媒體視頻和新聞訂閱服務,只不過是蘋果公司的產品附加業務,企圖增強用戶的認同值,但是在如今各種媒體視頻和新聞app充斥的時代,我國內就有今日頭條系、百度系、騰訊系等產品APP佔據該領域的主流,蘋果的新流媒體服務縱使有借蘋果產品的裝機優勢,實際又能佔據多少活躍用戶,多少市場份額,然後又能從中盈利多少呢?高盛說的蘋果新服務對利潤貢獻不大並不虛!

更重要的是,蘋果股價在過去伴隨美股十年大牛市漲幅驚人,市值最高達1萬億美元以上,如今美股搖搖欲墜,十年大牛市終結在即,蘋果卻沒點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出現,在接下來很難在美股牛市終結轉下跌中做到獨善其身,不要說跌1000億美金,跌2000億、3000億美金乃至更多都是可能的事情。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高盛的預測往往都是為自身利益服務的。


蘋果:天下人也誤會我,你知我是誰。我是神……。護士:蘋伯乖乖快來喫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