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好,也是我現在經常思索的一個歷史問題:為什麼歷史上,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有那麼多中國人,其中不少人前半生英雄一時,後半生卻甘做「狗熊」、「漢奸」呢?這樣的人中,最典型的就是汪精衛了。

在談汪精衛前,還是先談談「人性」吧。

歷史上曾經記載了明代大思想家,大哲學家王陽明的一個小故事,看了之後,對人性的認識,我們似乎會有更深刻的思索。先讓大家看下這個小故事:

王陽明抓住一個強盜,跟他講良知,強盜說你他媽跟我講啥良知。王陽明說,天熱,那你把衣服脫了吧,強盜脫了。然後王陽明說,你把褲子也脫了吧,強盜說這不好吧,王陽明說,你看這就是你的良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其實再壞的人也會有他善的一面,也會有良知發現的時候。例如上面這個江洋大盜。但你不能因為強盜的不經意間良知發現就說他是個大善人、好人。歷史上也有一些大奸大惡之人,在生活中卻有的是個大孝子,例如嚴嵩。在藝術上卻是個大書法家,例如蔡京。

而再偉大崇高的人物,思想世界裡也並非一絲瑕疵也不存在。例如齊白石老先生一生娶了五六個女人,92歲還非要娶22歲美眉,不過沒等到他娶美眉,老先生就望背了。齊白石老先生對女色的貪慕也算人生一點瑕疵吧,不過瑕不掩瑜美,他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偉大藝術家。

總之,人性是非常複雜的,常常是善與惡、正與邪、好與壞的混合體。而對這個人想要蓋棺定論,則關鍵是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抉擇,有時向左邁出一步,就是名垂青史,而向右多跨一步,則遺臭萬年。

為什麼同樣一個人,這一步跨出卻天壤之別呢?

因為,在芸芸眾生,包括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的心底,都有一架「義」和「利」的天平。

縱觀我們璀璨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會發現,凡是心底的天平永遠毫不動搖的傾斜向「義」的歷史人物,他們至死都是「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英雄,例如文天祥、岳飛。而在「義」和「利」的天平間左右搖擺者,就是常常被人稱之為所謂「梟雄」的人了,例如曹操。至於心底的天平從來都是一邊倒的傾斜向「利」,那這樣的人,肯定就是「奸臣」、「漢奸」了,例如秦檜、魏忠賢。

其實,公允的講,汪精衛在1939年5月31日,從上海飛赴日本談判從而降日投敵,建立傀儡政權之前,總的來說,還算是個正面人物。甚至在1910年因暗中策劃刺殺攝政王載灃,事後被捕,判處終生監禁,於獄中寫就名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時,他應該是個大大的「少年英雄」、「決然赴死的義士」!

然而汪精衛心底里也有一架「義」和「利」的天平,只不過他這架天平,起初就是左右搖擺,一會傾向於「義」,一會又傾斜於「利」。最終在1939年則完全一邊倒的倒向了「利」,徹底的投向日寇的懷抱,成為「大漢奸」、「大賣國賊」,被永遠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人永世唾罵!

現在總有些披著歷史學家外衣的居心叵測者,老是想為汪精衛之流的反面人物洗白,替他們絞盡腦汁的找出叛國投敵的借口,或者詭辯當時汪精衛也是無奈中的無奈選擇。有的則歸結於汪精衛性格上的「懦弱自卑、優柔寡斷。」或者歸罪於在與蔣介石的政治鬥法中屢屢處於下風,時時被壓制,處處被算計,無法施展其「宏圖大志」。

如果把這一切當做他可以「投敵叛國」的借口,那實在太蒼白無力了,簡直是掩耳盜鈴、欲蓋彌彰!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

汪精衛「投敵叛國」,歸根結底,是心底「義」和「利」的天平徹底的倒向了個「利」字,無他,其他一切說辭、辯解,終究無法掩蓋那個「利」字!明眼人一看便知。

這個「利」字心魔,才是吞噬汪精衛英雄一時的罪魁禍首,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哀!

「不是東風壓倒了西風,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

無論普通人,還是風雲際會、萬眾矚目的大人物,只要心底「利」的西風,壓不倒「義」的東風,東風反過來就會壓倒西風,「義」就能戰勝「利」,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君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為何最初信仰堅定的熱血青年汪精衛在抗戰時最終淪為千古第一漢奸國賊,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牢獄之災,革命遺志消退。

1910年,27歲的汪精衛為踐行孫中山的革命理想,毅然前往刺殺晚清攝政王載灃。可惜他行刺失敗,被判處終身監禁。剛入獄,他意志堅定,尚且能夠寫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

但是,年僅27歲的他想到將在牢獄中度過餘生,未免感到失意。這時,主審此案的肅親王善耆念他是個人才,多次開導汪精衛,極大地改變了他對晚清政府的看法。另外,日後妻子陳碧君在外不斷為他打點關係,向他表示關愛,使他對生存自由日漸渴望。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汪精衛在善耆和袁世凱的幫助下獲釋出獄。重獲自由的他對生命更加珍視,為革命獻身的意志極大衰退,消極悲觀的思想出現。他暗中幫助袁世凱奪取權利,並於次年和陳碧君完婚。

二、被蔣壓制,政治理想改變。

汪精衛早在1905年就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其資歷很老。1924年,被任命為中央執行委員,孫中山的貼身秘書,並為孫中山起草遺囑。以他的資歷和才能,絕對是孫中山首選接班人,但孫中山走的倉促,沒有明確指定接班人。1925年,他當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務,位高權重,但卻遭到了名不見經傳的蔣介石的挑戰,成為其一生之敵。

1926中山艦事件,身為軍委主席的他竟然指揮不動軍隊,他並沒有力求對抗,卻選擇隱退出國,完敗於蔣介石。至此之後,汪精衛一直被蔣介石壓制,每當遇到挫折,他就以就醫、出國等方式消極應對,其性格的軟弱和政治的妥協性一覽無餘。

三、失敗的人際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國民黨當中被蔣介石壓制的人不在少數,其中不少人和汪精衛消極悲觀,比如高宗武、周佛海、陳公博、梅思平、陳碧君等人。文人的性格中總是帶有一絲憂鬱,這些人湊在一起,就顯得更加的消極悲觀。政治鬥爭的失敗,使他們對蔣介石的離心力越來越強,最終在抗戰爆發後集體脫離蔣介石,另起爐灶,分庭抗禮。

四、對抗戰前途的絕望,最終使他成為漢奸。1938年,日本政府改變戰略,加強對國民黨政府的誘降。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實際上早就和日本人有暗中聯繫,高宗武就是重要聯繫人。經過高宗武的聯絡,發現日本政府不會撤兵,並堅決要求蔣介石下台,尋找新的合作人,於是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就被推到了台前。

汪精衛這麼多年過來,其性格軟弱、政治妥協,政治理想越加消極。抗戰爆發後,汪精衛更是被日本的力量嚇倒,成立了一個「低調俱樂部」,到處散播速亡論,宣揚抗戰必敗。

得知日本人的意圖後,並出於和蔣介石對抗的心愿,對抗戰前途悲觀的汪精衛最終在1938年12月19日在越南河內發表艷電,公開投敵淪為漢奸。

1940年,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鼓吹「中日親善、經濟提攜」。雖然汪偽政權使淪陷區免於戰火,但不可否認它充當了日本走狗,殘殺抗日同胞,是徹頭徹尾的漢奸政府。1944年,汪精衛病逝於日本,逃過了對其正義的審判。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話右上角關注一下,謝謝!


莫向燕台回首望,荊榛零落市寒煙。

1910年1月汪精衛與黃復生等在王府井大街開照相館為掩護,實則為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以後被判處終身監禁。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汪精衛準備殺身成仁,為革命事業流干最後一滴血。

沒想到遇到愛新覺羅?善耄(川島芳子的父親,肅親王,正黃旗內侍衛大臣,民政大臣,中國現代警察創始人。滿蒙獨立運動策劃人,辛亥革命宗社黨,王府井大街和東安市場開發商。)這傢伙覺得汪精衛是個搞君主立憲制的人才,外交部(理蕃院)里收集各國報紙上經常看到民報主編汪精衛大名,袁世凱聘用的楊度搞的憲政研究中心很得老佛爺歡心,留著汪精衛可能會有更大價值。

1910年袁世凱從河南老家回到京師,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全面掌握軍政大權,在他保釋下出獄了。被袁世凱聘用跟楊度一起做憲政顧問,研究君主立憲政體問題。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了,老師孫中山從海外回國當選臨時大總統,考慮到我與老師特殊關係,袁世凱安排我回到南京,老師讓我擔任南方義和參贊。我看到了北洋軍的實力和袁世凱的力量,同時感謝肅親王的不殺之恩,決定採用一切方式完成議和任務,讓老師儘力妥協退讓。

1921年經歷三次反袁革命鬥爭和護法戰爭,老師將國民党進行改組,決定實行」聯俄聯共輔助農工」三大政策,1922年到1923年陳獨秀領導共產黨確立以共產黨身份加入國民黨,我非常反對的。1924年我作為國民政府宣傳部長和總理秘書陪同先總理北上主持國政,不想總理英年早逝,按照遺屬我作為國民政府中央委員會委員繼承先總理遺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浙江奉化溪口的蔣介石,作為投機倒把上海證券市場的經紀人,一朝投身革命也是極盡爭權奪利之能事,借用黃埔軍校校長身份培植自己軍隊實力,還有他的把兄弟許靜江勾結洋人勢力搞定國際資本支持,上海灘流氓大亨杜月笙,黃金榮都是他換貼的弟兄,中山艦事件後,我被奪去了軍事主導權。

1926年北伐軍佔領武漢三鎮,國民政府北遷,我開始培植自己的實力,對外政治口號是」革命的武漢來,不革命的一邊去」,共產黨黨中央過來了,他們帶來了共產黨控制的葉挺獨立團和賀龍一個整編師,同時還有廣大工農武裝群眾支持,我信心倍增。該死的蔣光頭不識時務,非要在上海搞了一個」四一二是件」,還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跟我唱對台戲。政治理想最終抵不過黃金美元誘惑,武漢國民革命軍大員都成了說客勸我移駕南京。

1924年多事之秋,寧漢合流後,我住廣州發生了廣州起義,國民黨右派開始政治反攻倒算,我無奈只有借口赴德國看病。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六中全會,李濟深和陳樞銘策劃暗殺蔣介石,孫鳳鳴以記者身份掩護行動。蔣介石以身體不適沒有參加全體合影留念,躲過一劫。汪精衛深中三槍倒地,躺在血泊之中,英勇的夫人陳璧君沖了上去,哭著怒斥蔣介石:蔣先生如果不想兆銘干,可以明說,何必做這樣事情?蔣介石無言以對,現場氣氛極其尷尬。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我主張外交解決問題的立場仍然不變,派出了周佛海在香港與日本近衛首相代表談判,近衛首相提出」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出中國」和平方案,我指令周佛海簽署協議,同意華北五省自治和偽滿洲國。蔣介石在五次反圍剿不順利情況下,開始將矛盾引入黨內,作為黨主席我的政治影響力正在削弱,於是我決定在對日外交上得分。

1938年我從上海飛赴日本談判,日方派出板垣征四郎為代表,這個中國通對於我國民黨內處境了如指掌,奚落我說:如果中國要成立一個新政府,則需要重慶更多要人支持和軍隊支撐。日本對此表示歡迎!從日本回來,周佛海等投降派三天兩頭登門勸說,千金大小姐的太太陳璧君也要求離開這窮酸沒前途的山城,架不住內外夾攻,想到了1935年的槍聲響起,我彷徨中躊躇猶豫不定的鬼使神差借道越南飛到日本發布了組建南京國民政府的通電。

我成為了舉國痛罵的漢奸,日本人1940年逼迫我簽署政治協議及附件讓我陷入了巨大恥辱,完全是傀儡政權的俯首聽命,這不是我希望做的事情,一切軍政大權都要服從日本人的安排,所有經濟利益滿足日軍戰爭需要,一切教育服從日本文教省領導,到處是日本天皇御影畫像。聽說老家祖墳也被挖開了,祖宗們挫骨揚灰,汪氏。 宗族公開申明開除了汪兆銘的族籍。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上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回顧一生,自幼聰慧好學上進,飽讀詩書禮樂文明,期望自己可以讀書入仕途光宗耀祖,父親和兄長都是師爺不入流。9歲喪父母,兄長家嫂撫養長大,寄人籬下需要謙虛謹慎,後省試中秀才可是科舉制度隨後廢除,只能重新學新學東渡日本留學,在哪裡認識了老師孫中山,開始尋求革命道理與康有為梁啟超的保皇黨論戰,在馬來西亞的檳城認識了首富家的女兒陳璧君,沒有過蜜月期我被派到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再後來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政治的陰謀詭計多端泯滅人性黑暗,最後落到報國無門的下場。


最近一直在研究汪精衛的史料,為什麼當年那個視死如歸的有為青年,到了末期變成了一個遺臭萬年的頭號漢奸,我發現這要從當年刺王和國民黨內部鬥爭說起。

1、北上刺王

當年汪精衛夥同陳碧君等人北上行刺攝政王,由於準備不足行蹤暴露被捕,這本來是要殺頭的罪名,但是汪精衛儀錶堂堂才氣外露,滿清肅親王惜才為他求情得以不殺。

武昌起義後清政府釋放了汪精衛,可以說得上「九死一生」「大難不死」,生命只有一次,經歷了這些後汪精衛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革命事業變得消極妥協起來。每當提起肅親王,汪精衛都充滿了感激的情緒。這一思想的轉變不能不說為以後的投日埋下鋪墊。

2、國民黨內部鬥爭

同盟會時汪精衛是很受孫中山器重的,但是在後來的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的過程中,汪精衛逐漸被邊緣化,沒有實權,被蔣介石排擠,沒有取得國民黨第一的位置,心裡很不快,不甘於久居蔣介石之下。

3、身邊人的攛掇

在汪精衛投日過程中,陳碧君和周佛海(另一個大漢奸)起到很大的作用。

汪精衛生性優柔寡斷,娶個老婆陳碧君倒是潑辣,1935年汪精衛在南京開會時被刺,中槍後倒在陳碧君身上喊著:「疼死啦,要死啦要死啦」,陳碧君冷靜的說「當初幹事業時就想到了有這一天,死就死吧」,事後陳碧君跑到蔣介石處拍桌子瞪眼睛,指責是蔣介石所為。

面對日本人的拉攏,汪精衛在投日問題上舉棋不定踟躕不牽,陳碧君經常催促汪精衛儘快向日本靠攏,其實她何嘗不想過過「第一夫人」的癮。汪精衛手下的親日派也攛掇他向日本投靠,可以說他身邊人對汪投日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1939年底汪精衛在河內發表艷電,公開投日。


關於汪精衛從革命之初的英姿颯爽,身懷家國到舉國抗戰時期成為漢奸賣國賊的這個轉變,是縱橫認為最可惜的革命人物,但是汪精衛的悲劇,其實早在刺殺攝政王載灃後的監獄裡就註定了。

青年革命家汪精衛

對於大部分只讀歷史教科書的學生來說,書中那個漢奸賣國賊汪精衛在年輕的時候,不僅帥氣,而且還有文化,是書香門第,汪精衛也是才華橫溢般的人物,1902年廣州府試中得第一名秀才。

1904年汪精衛考上留日官費生,1905年參加了孫中山組建的同盟會,年紀輕輕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可以說是孫中山先生比較欣賞的人。

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和黃興等人組織了多次武裝起義,但是大多數都已失敗告終,而大批青年都白白奉獻了生命,所以,國內很多人尤其是保皇黨指責孫中山等同盟會成員是遠距離革命家,就是自己不參加革命,而讓年輕人去送死,意在諷刺革命黨。

為了打破這種嘲諷,汪精衛就有了刺殺攝政王載灃的想法,並且得到了孫中山的支持。

刺殺攝政王,不幸被捕

由於革命力量有限,而同盟會革命經驗又不是很充分,因此,就有了刺殺清朝統治者這樣幼稚的決定。

結果汪精衛到了北京還沒等動手就被察覺,並且被下獄,本來按照清朝的法律是應該斬首的,但是當時清朝的攝政王載灃正在進行立憲,並且想和南方革命黨達成諒解,於是就判了汪精衛終身監禁。

要說汪精衛雖然性格軟,但是命硬啊,後來武昌起義,清廷被迫釋放政治犯,汪精衛也被釋放,這時汪精衛就不是過去的那個小汪了,而是大英雄汪先生了,當時汪精衛在獄中寫了一首詩:「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將自己的那點少年豪情抖摟的是淋漓盡致(就是沒了的意思)。

被抓的這段經歷對別人來說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但是對汪精衛來說,是對其性格轉變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縱橫在問答中多次寫了清朝的刑罰,在清朝大獄中待過的汪精衛,一定更是深有體會。

死裡逃生的汪精衛變得患得患失,性格也更加趨於矛盾化,汪精衛曾經說:「救我命的是肅親王,我每當回憶這個時候的事,總想到清朝末期的偉大政治家」。其實,這是一種對革命道路發生懷疑的思想,性格上也更加趨於優柔寡斷,革命鬥志完全被磨平了。

1911年汪精衛和楊度組織了「國事共進會」,不是以批判清廷為立場,而是轉向調和,這就是其放棄革命指責的表現,今天他能向清廷妥協,明天他就可能向日本人妥協。

被蔣介石排擠出國民黨核心權力層外

從清廷大獄出來的汪精衛就像變了個人,就連孫中山都有點看不上了,後來還去法國留學,超然於政治之外,當然,汪精衛在革命中除了早期的功績,後期也沒有什麼表現,當然,孫中山的護法和護國運動都沒有什麼表現。

但是,憑汪精衛的資歷在國民黨內部還是大佬的地位,在孫中山死後,和廖仲愷、胡漢民成為領袖級的人物,實際上後來都被老蔣干翻了。

1926年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汪精衛很被動,意思說,我是國府主席,又是軍委主席,蔣介石弄這麼大的動作,實現不和我商量,這不就是造反嗎?關鍵,汪精衛又控制不了老蔣,老蔣有兵啊!後來汪精衛就引咎辭職了,後來在和老蔣的鬥爭中,幾次三番的被老蔣放倒,也實在是沒有辦法了,畢竟老蔣太厲害。

汪精衛最後的漢奸之路

汪精衛早年是留學過日本最早的一批人之一,因此,深知中國的力量難以戰勝日本,對戰勝日本持悲觀看法,汪精衛曾說「須知數十年來,中國軍事經濟,在物質上著著落後,固不待言;即組織上亦幼稚不完善。」

因此,在和日本談判時幾乎是卑躬屈膝,只要不打仗,什麼都行,因此,在他的批准下籤訂了「何梅協定」,後來汪精衛更是公開言和,正是針對汪精衛的言和論調,才有孫銘九等人刺殺汪精衛的舉動。

到長沙會戰時,汪精衛的思想又進一步發展「我對於覓得和平的意見,在會議里不知說過多少次,到廣州丟了、長沙燒了,我的意見更加堅決,更加期其實現。」其實,就是對投降日本更加肯定了。

最後,汪精衛在被蔣介石排除國民黨核心權力層外,再加上自己性格上的懦弱,以及對抗日悲觀的情緒,最終促使其投敵叛變。

這世界對汪精衛的悲劇一共有兩個,一個是讓一個大好愛國青年最後走上了漢奸的道路,另一個是汪精衛1944年剛死,第二年抗戰就勝利了!


汪精衛當漢奸不過是旁人的認識和定性,尤其是後來者在這一認識基礎上認識汪精衛,了解汪精衛,汪精衛漢奸的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但是在汪精衛本人來看,他做的事情也是為了民族大義,曲線救國,在旁人看來就是漢奸行為,但在汪精衛看來,實在是救民救國第一良策!

汪精衛變成漢奸與蔣介石有莫大的關係,正是與蔣介石在政治以及軍事爭鬥上的失利,逐漸將汪精衛推向了日本人的懷抱,當國內附應者漸息時,不甘就此沉淪的汪精衛,徹底抱定了投靠日本人的決心。

其實漢奸這事,汪精衛作為政界的老司機,也深知其中的毒,對於他這樣的黨政大員來說,中了此毒,斷無解藥,那為何汪精衛還如此執迷不悟呢?

開始汪精衛可以說是國·民·黨一派最強硬的人,尤其是在九·一八事變以及後來的熱河事變,汪精衛差點沒有因為張學良不抵抗以及蔣介石的抵抗不積極氣死,他力主對日強硬,果斷採取軍事措施。

但都被掌握軍權的蔣介石放在一邊,置之不理,後來汪精衛氣不過,宣布下野,赴國外考察。

當時的政界汪精衛頂著半邊天,蔣介石離了他也玩不轉,因此又極力勸汪精衛回國主持大政,但汪精衛的條件就是張學良必須下野,大有有他沒我,不共戴天之勢。

但汪精衛回來後在對日態度上就變得模凌兩可起來,尤其是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時,汪精衛極力附和,當年轟動一時的《何梅協定》、《秦土協定》,都是汪精衛主導下籤訂的對日協議。

而蔣派則成了主戰派,面對汪精衛的主和派,大開殺戒,先後戴笠刺殺了主和的汪派人物外交部長等。

胡漢民也因為立場不堅定,擔心人身安全,到香港避風頭,汪精衛深感孤立無援,漸有另起爐灶,東山再起之勢。

最終在1938年底,汪精衛在陳壁君等人的聯合攛掇下,發表《經濟提攜,共同防·共,東亞共榮》的署名文章,公開投敵。

汪精衛投敵的理由在他看來是曲線救國之舉,但不管如何美化,漢奸這事,臭可就是臭了,而且就汪精衛是漢奸這個是。

蔣介石認的死死的,後來蔣介石走了,繼任的有關方面也認的死死地,在如何認識對待汪精衛問題上,雙方達成了難得的一致!


汪精衛,一個讓蔣介石恨之入骨的一個人,他結局的悲哀,讓人感到有幸災樂禍,背叛國家,賣國求榮,憑這兩點死1萬次都不足惜,但是在這之前,他親自之身前往載灃的府邸,刺殺載灃,又讓人感到不起這個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她是為了什麼才做了這一切。

其實在讀完這個人一生以後,我經常把他跟另外一個人聯繫在一起,這就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這兩個人幾乎一開始都擁有著自己遠大的理想,當然,溥儀的夢想是復活整個大清帝國,而汪精衛的理想是救助整個積貧成疾的全中國。

在這期間,汪精衛的整個思想分為三個階段。

當解脫的希望和擺在面前的現實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大多數人會選擇去信仰,這就是當時從舊社會走過來的那一批人,他們所擁有的共同理想,汪精衛本身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於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生問題。年輕氣盛的汪精衛選擇用一種最激進的方式去告訴全中國,有辦法拯救你們。

對於理想,汪精衛那個時候願意付出百分之百的生命去奉獻給自己偉大的理想,所以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汪精衛可以不顧一切的去刺殺載灃,可以成為全國所有革命人士的英雄。

此時的他可以拋棄一切,按照當時人民社會的一種說法,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我要顧忌什麼東西,什麼都不需要顧忌,我只是為了我的理想,願意付出我自己的生命。

但是當汪精衛從大牢裡面走出來,當他的夫人,投懷送抱,二人成親的時候,這個時候汪精衛感到了一絲不舍,他在想的是自己為什麼那麼傻,就一個熱血沖頭,然後跑過去刺殺別人,最後差一點點把小命兒搭在裡面,他這樣對的起自己懷裡的夫人嗎?

讀過歷史的都知道,汪精衛號稱中國四大美男子之一呀,這是跟杜月笙,周恩來所齊名的一個名稱,但是他的夫人確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為什麼忘記為這樣一個美男子會取這樣一個服務員呢?原因就是這位夫人可以追求汪精衛到瘋狂的地步,升職不惜拋棄一切,一心一意支持汪精衛的所有的行為,最終,汪精衛被打動,然後在大牢里出來以後跟這位一起結婚。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年輕氣盛,建立在自己孤家寡人一個,當你有了家庭,當你有了想要顧及的東西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真的好傻,真的好傻,所以我們發現,當汪精衛回到廣東主持國民黨內部事務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人做事情喜歡圓頭圓腦,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十分圓滑,並不想得罪任何人,也並不想做任何冒險的事情,總之第一條要務,先保住我的小命兒,因此,漸漸地他的風頭被另外一個青年才俊所掩蓋,這個人就是蔣中正。

汪精衛名正四海的時候,蔣介石在幹什麼?蔣介石這個時候還只是一個鄉紳的兒子,一個日本人的手底下的小弟,一個青幫的小弟,所以對於這個後起之秀汪精衛實際上表示100個不服氣,但是蔣介石為了能夠控制軍權,為了之後的一系列活動,娶了宋美齡,不惜用手段當了黃埔軍校校長,最後,即便國民黨政府定都武漢,蔣介石仍然在南京另起灶頭,這一切的事情是脫了銳氣鋒芒的汪精衛不敢做的。

所以蔣介石能夠壓過汪精衛,實際上停的都是汪精衛,已經失去的東西,這就是對於理想所付出的那種執著,汪精衛倒在了自己的腳下,最終整個國民黨確立了蔣介石作為領頭羊的一個地位。

汪精衛表示,如果能夠保住中國革命果實,至少保住自己心裡最低的底線,不要要我的小命兒,我跟你講,節食合作,並且抱有很大期望,認為自己加入蔣介石能夠跟蔣介石的南京政府一起合作,共謀天下,豈不美哉。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將介石要搞的就是獨裁豈容卧榻之側有他人酣睡,汪精衛遭到了最嚴重的排擠,一怒之下,汪精衛丟掉手裡的所有活,跑到歐洲旅遊去了,原本以為曾經的中國的青年才俊的代表即將離開中國,這一點讓所有人感到可惜,但是誰都沒有想到日本人打進來了。

日本人跑了進來,蔣介石想要聯合各方勢力一起抗日,這個時候他找到了汪精衛,但是汪精衛表示跟日本人對抗沒有任何勝算,因此他表示不與蔣介石合作,但也不明公開表示支持誰?蔣介石發火了,命令特務將汪精衛處死,結果殺人的刀只是砍在他身邊,像汪精衛的秘書給刺殺了。

憤怒之下,泥人還有三分火氣,汪精衛做了自己一生最錯誤的決定,投靠日本人,不僅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兒,也要去追求曾經最高的權利,還有就是去報仇,去復仇,最終,汪精衛做了日本人的走狗,替日本人在整個中國大陸上為虎作倀,為非作歹。

汪精衛是漢奸嗎?肯定是,如果就是因為他被人逼迫才去投靠日本人,那麼這一點永遠都不可能作為他不是漢奸的理由,現實意義上,有誰不是被逼迫的做其他事情的,生活就是一場強姦,活著你就習慣了,但是任何人任何事,做事情都有自己的準則,沒有了這一套準則,那你和瘋狗有什麼差別?或者說你失去的人最基本的一個信條,思考。

汪精衛作為曾經南京政府的二號人物,他的身份已經確定了,他就算死也不能給日本人當差的一條設定,更何況他還是一個中國人!無論他的理由有多麼華麗,也無論他做這些事情多麼無奈,他是漢奸,這個命題永遠沒有改變。


為什麼汪精衛在革命之初身懷家國,在抗戰時卻成為漢奸國賊?其實在桃花石雜談看來,這看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其實在背後卻有著相同的行為動機,即都是為了政治投機。行刺載灃的行動為汪精衛贏得了一生的好名聲,但如果細細分析,這次行刺,其實遠不是什麼壯烈的行動,其背後有著明顯的政治作秀成份。
公派留日學生汪精衛

汪精衛本名汪兆銘,1883年出生在廣東三水。他21歲時,當時的兩廣總督岑春煊公開招考赴日本留學的公派留學生,汪精衛參加考試被錄取,被派往日本法政大學留學,所以汪精衛的政治生涯其實從一開始就帶上了日本背景。

在日本留學期間的汪精衛

而正是在日本期間,汪精衛通過胡漢民等人結識了革命黨。1905年,只有22歲的汪精衛加入同盟會,成為了孫中山的助手。因為其文筆出眾,曾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以「精衛」為筆名發表了大量號召革命的文章,而身為公派留學生卻號召革命,汪精衛的做法自然自己招致了兩廣總督岑春煊的不滿。所以他找到當時擔任其幕僚的汪精衛兄長汪兆鏞為汪精衛定了一門親事,想通過讓他回國成親的方式讓其放棄從事革命活動。但汪精衛收到家人來信之後,卻選擇了公開與家庭脫離關係,而這一舉動也贏得了革命黨的好評。

青年汪精衛

1906年,汪精衛以200多名學生中的第二名從日本法政大學畢業,其本人的才華遠超常人顯露無遺。之後他就開始隨孫中山奔走南洋各地從事革命活動。當然到此為止的經歷,確實可以說汪精衛有著一腔革命熱血,願意為了推翻清朝腐朽統治而付出,甚至不惜與家庭決裂。但從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的是,汪精衛只是到了日本之後,看到了清朝的統治不可能長久,因此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加入他認定會成功的反清活動,以圖在將來革命成功之後得利。

行刺「壯舉」

接下來就要說到汪精衛行刺載灃的「壯舉」了。不過這次行刺的背景一定要交待一下,汪精衛回國之前,當時國內保皇黨報紙掀起了一場針對孫中山和汪精衛的輿論戰,誣陷他們將同盟會的活動經費據為己有。受此影響,梁啟超等保皇改良派甚至說革命黨:

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

而為了回擊保皇派的攻擊,汪精衛等人決定回國搞一個大行動,以堅定民眾對革命黨的信心。汪精衛於1909年12月回國,開始密謀行刺活動。次年2月21號,汪精衛等人在北京後海銀錠橋附近埋設炸彈,但卻發現準備的電線太短,沒法實施,所以放棄計劃。

但當時他們的行動不知怎麼被別人知道了,而且很快被公開,轟動了北京。但即使這樣,汪精衛還是在兩個月之後才被捕。所以從事情的整個經過來看,其實汪精衛雖然是密謀行刺載灃,但從行動上卻並未真正落實,連炸藥都沒埋,事實上等於還處在策劃階段,沒有真正實施。而且埋設的還是遠程引爆的電控炸藥,其實實施者本人所承受的風險相對還是較小。

成為政客之後的汪精衛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次行刺活動,也可以看成是汪精衛等人為了挽回貪污等指責而進行的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宣傳活動,主要目的是為同盟會挽回名聲。當然作為當時只有26歲的年輕人,汪精衛這時承擔起具體行動的責任,並冒被發現抓捕的風險也是他為了自己的事業必需做的了。

聚光燈之下的審判

但汪精衛在被捕的時代正是清廷進行司法改革的年代,和國際接軌的《大清現行刑律》在汪精衛入獄兩個月之後就正式公布,其中廢除了斬首等殘酷刑法,死刑只保留了絞刑一種,而且很多適用條件都有放寬。而汪精衛嚴格地說只是密謀行刺,並沒有被抓現行,而且沒有造成任何後果,所以其實按照新法律並不是「罪大惡極」,雖然現代的歷史記載說有人要判他的死刑,但其實他在當時是沒有性命之憂的。

此外,汪精衛之前在海外的革命活動已經為他贏得了一些名聲,所以他一被捕入獄,馬上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因此清廷在審訊他時不但不要求他下跪,而且為其提供的飲食得體,還允許他的家人將日常衣物送入獄中穿戴,並一人一室,行動自由,最終也只是判了他一個無期徒刑。而在當時的政治環境里,無論後面有沒有武昌起義,可以肯定這種「國事犯」都會早晚被特赦。

民國時期的汪精衛和蔣介石

而且汪精衛得到輕判,其實除了其「罪行」並不嚴重和當時法制改革的大環境之外,還跟他自己「認罪態度良好」有關係。汪精衛被抓之後,其實關押環境非常寬鬆,所以他終日寫詩作賦,因此寫出了後來很有名的那首《慷慨篇》:

……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

這首詩為汪精衛贏足了慷慨烈士的名聲,也成了他後來重要的政治資本。但在被關押期間,汪精衛可不是只做了這一首詩,他在獄中的時候,清朝的肅親王善耆多次去獄中探望他,並和他一起談論天下大事,探討詩歌。以至於汪精衛的思想甚至還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在獄中所作的詩歌里竟然出現了「豆萁何苦更相煎」這樣的詩句,認為反清鬥爭是同室操戈,這其實已經完全背離了革命黨人當時的理想的。

民國時期的汪精衛和閻錫山

而後來汪精衛在監獄裡悠哉游哉地住了一年多之後,武昌起義和之後的一系列事件爆發,清廷大赦國事犯,汪精衛出獄,轉身就變成了開國元勛。


但從行刺這件事的整個過程來看,這次行動只是汪精衛在已經看準了天下大勢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政治行動,整個過程其實並沒有冒太大風險,並不值得被吹噓為什麼身懷家國的壯舉。從某種意義上,他的行動其實和後來投靠日本人一樣,都是政治投機,只是最後這次他完全利令智昏,把家國利益甩在一邊,偷雞不成蝕把米,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其中原因非常複雜。

首先,汪精衛為何走上賣國道路。

孫中山去世較倉促,沒有確定接班人,但孫中山帶有地域偏見,多次表示廣東人比其他地方人更聰明,所以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上位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孫中山彌留之際,為他記錄遺言的是汪精衛,胡漢民歷史上曾與孫發生過矛盾,所以在當時國民黨內,一般認為人緣好、少年成名的汪精衛是理所當然的接班人。

蔣介石本沒有機會,但他手中有軍權,此外佔據上海後,獲得了寧波幫的財務支持,所以公然自立中央,一時國民政府出現了寧漢分裂,汪精衛主持的征服在武漢,蔣介石主持的政府在南京。

因武漢政府在軍事上弱於南京政府,加上內部大佬叛變,汪精衛不得不承認蔣的領導權。但蔣擅權,汪精衛的影響力資源對他構成了挑戰,所以寧漢合流後,汪精衛備受排擠,後來不得不赴歐。

抗戰爆發後,汪精衛借道越南回國,此時他與日本人已有私下接觸,並表達了一定媾和之意,蔣介石雖屢次勸汪共同抗戰,但最終決心採取非常手段,派刺客在越南暗殺汪,可惜殺死了汪的秘書,這一極端舉措使汪精衛再無退路,下決心投靠日本。

其次,日本為什麼要接納汪精衛。

日軍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巨大戰果,以為中國會很快屈服,但蔣介石為人非常有韌勁,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3次為日本遞媾和書,條件一次比一次苛刻,當時于右任、居正等元老都傾向於求和,蔣介石心力交瘁,甚至病倒,但他堅決不肯退讓。

由於戰爭發展順利,日本當時首相近衛文麿為討好陸軍,宣布「不以蔣介石為談判對象」,這就自絕退路。此時尚具談判對象的,只剩下汪精衛。

隨著戰爭發展,日本發現中國面積太廣,日軍數量太少,根本無法維持基本治安,稅收之類更沒法指望,所以不得不依賴傀儡政權。汪精衛如肯投靠,等於是幫日本政府解了套。畢竟日本當時還遭遇了經費困難,原陸軍部說幾個月就能征服中國,能迅速實現資金迴流,結果都成泡影,所以急需一個能收稅的機構,以戰養戰。

其三,汪精衛何以自欺。

汪精衛也是很愛惜名譽之人,為何甘當賣國賊呢?因為日方初期給出的條件非常誘人,承認他所領導的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可以擁有軍隊,一旦條件允許,日軍撤軍,並定出具體時間表,此外官員任命可以不受日方干預,從這些條件看,基本承認了中國獨立,條件只是交稅和暫時駐軍,所以汪精衛認為自己並沒有賣國。

在汪精衛偽政府成立的第一年,汪精衛還是很有幹勁的,在稅收上比日軍直接佔領時期增加了很多,此外成立了2個軍,可沒過多久,日方強制繳了其中一個軍的械,並且規定這些軍隊不許擁有重武器,等於名義上是軍隊,其實是警察。

日軍初期確實將佔領的領土讓出一部分,讓汪精衛的軍隊接管,所以汪精衛在「剿匪」上比日軍一度下手還狠,可後來日本又收回了一些地區,加上汪精衛軍隊待遇太差,導致戰鬥力直線下降。

汪精衛從第二年起,便基本處於磨洋工的狀態,等著日本退讓,特別是日本承諾第二年開始從中國撤兵,但事實上沒有撤兵,只有換防,這讓汪精衛意識到自己可能成了傀儡,但此時他已無力改變局面了。

其四,汪精衛算不算漢奸?

網上對此有很多爭議,個人觀點是:汪精衛毫無疑問是漢奸。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從汪精衛的主觀意圖來判斷,現在很多文章無非是說汪的私德不錯,在主觀上還是愛國的,即使在日本的羽翼下,他也說過一些愛國的話,但問題是,人的主觀意圖很難推斷,還是應從具體行為上去判斷。

汪精衛偽政府屠殺了大批愛國人士,幫日本人榨取稅收,且分化了抗戰力量,不論主觀意圖如何,這些行為都構成了犯罪的事實,說他是漢奸沒有任何問題,他的行為理應被後代所唾棄。

當然,可以具體去分析他墮落為漢奸的成因,通過更多角度的挖掘,可能帶給我們更多的認識。人很難完全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常常會受各種力量所左右,少年時沒有約束,容易按自己的想法做,年齡越長,涉及的利害關係越多,想做判斷自然就要考慮各種因素,很難完全任性而為。

如果民族國家意識能更強一些,將其視為一個底線,結果也許會不同。


.謝邀,汪精衛的前半生是充滿傳奇色彩。汪精衛(1883——1944)本名汪兆銘字季新,筆名精衛。出生於廣東三水,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 1905年,參加同盟會,參預起草同盟會章程,深受孫中山先生器重,被同盟會評議部推為評議長,經常以「精衛」為筆名,在《民報》發表文章《民族的國民》《論革命之趨勢》《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等一系列文章鼓吹三民主義思想,駁斥康有為,梁啟超的保皇謬論,受到孫文讚揚。

1910年,汪精衛與黃復生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被判終身監禁,在獄曾賊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想以死報效國家,名揚天下,好多仁人志士的精神動力。辛亥革命後,在臨時總統孫文身邊工作,草擬總統就職宣言。1924年,國民黨「一大」被孫文指定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後任宣傳部長,11月隨孫文進京,任秘書。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汪任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

1925年以前的汪精衛,雖然在「南北議和」上有傾向袁世凱為大總統思想行動,但始終是孫文的忠實追隨者,為國家的共和統一,民族的崛起,竭盡全力,功不可沒。孫文先生逝世後,廖,胡,汪成為國民黨的領袖人物,廖是左派,得不到右派的支持。胡是元老,資歷高,但平時好罵人,尖酸刻薄支持率低下。汪在「一大」是三大政策支持者,為人謙卑圓滑,善於調和化解矛盾,左右逄源,即得.到左派的支持,又不讓右派有敵對情緒,被推為廣東政府主席,是國家一把手。後北伐戰爭勝利後,政治新星蔣介石,遂漸控制了政權,「寧漢」.合流後,汪雖是行政院長官,但是政權的競爭,處於劣勢,由於汪的性格軟弱,政治鬥爭稍有失意,便引咎辭職,出國考查。政治生涯的失意落魄,使汪精衛想思想消極,意志萎靡不振。

日本侵華後,多次誘降蔣介石,勻未成功,為了順利,盡怏結束中國征服戰,減少代價,曰本在東北有傀儡政權」滿州國」,又想在中原有一個合法外衣的國民黨人的傀儡政府。於是,政治悲觀絕望的汪精衛便是首選人物。

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衛文磨發表《東亞新秩序聲明》12月又發表《日華邦交調整大綱》。誘惑汪精衛投靠日本,汪精衛一派在越南河內通電與日本合作,鼓吹」曲線救國」謬論,日軍強大,不可戰勝的謊言。更可笑的是,對東北的「滿州國」予以承認,以兩國元首的身份與薄儀會面。

」曲線救國」無疑是汪投降行為的美麗謊言,汪對抗日分子,從未心慈手軟,其手下在上海的特務機關」76號」在當時是談虎色變。

汪精衛與日本人合作後的所作所為,是徹頭徹尾的漢奸行為,毫無爭議可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