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點長,大家得有點耐心。

支付寶剛推出來的相互保,很多人在沒搞懂之前,就在大唱讚歌。

自從阿里入駐了信美相互以後,源源不斷的開始有新動作,最近在支付寶上搞出來最大的動作,就是相互保

不同於先收保費後賠保額的傳統模式,相互保採取的是事後分攤機制,即每半個月公布一次賠付結果,加上10%的管理費之後,由項目里的所有參與者分攤。

乍一看,感覺這個方式童叟無欺啊,保險公司就抽水10%,清清爽爽,毫無黑箱。

搞創新嘛,吸引大眾眼球可以,但是內行人還是看出不少門道。

1.停售風險存在隱患

現在自己按時交錢,以後產品停售了,那之前的攤到每個人身上的保費,算是白交了。

這是相互保存在的最大風險,很可惜,在市面上所有的宣傳文章中,沒見到有誰指出這點的。

相互保的精算師們也一定想到了停售風險,而且在投保規則中也寫明了兩種停售可能。

一個是參保人數連續3個月不足330萬。

這個很容易理解,保險是基於大數法則的,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投保人來分散風險,那麼保險公司很容易受到個別理賠案例的衝擊,嚴重影響利潤。

而且支付寶不是也說了么,每個理賠案例分攤到每個參與者頭上不超過1毛錢,也就是說,如果沒有330萬投保人進來,每個月只要發生一筆30萬的理賠金,保險公司就虧個底光。

另一個是「出現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導致相互保無法存續」,說白了就是被保監會叫停。

監管機構一向是滯後於市場創新的,想要顛覆保險行業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相互保的停售可是不同於市面上百萬醫療險的停售,後者真要是產品停售,保險公司大不了推個新產品更新換代一下,最差情況提價就是了。

但是相互保這種全新模式的創新,一旦被叫停,肯定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升級換代是沒戲的,因為很可能被否定的是這種經營模式。

從業機制的轉變,會動了很多代理人、很多其他保險公司的蛋糕,比如相互保如果僅事後收取10%的管理費,那麼其他保險公司跟不跟進呢?

如果支付寶做大了,所有的重疾險市場都歸信美相互一家,那其他保險公司的買賣還做不做了?

如果連鍋都給端走了,那麼國內在編的700萬代理人的傭金績效都沒了,那麼本來就複雜的人身險市場,誰來給普通老百姓做宣導呢?

沒了圈內的人做對接,生澀的保險條款一定會對應無止境的理賠糾紛。

比如在健康告知中所列的那麼多專業醫學術語,普通消費者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理解的,那麼少有閃失偏差,最後理賠時因為既往症被拒,必然就會造成投訴激增的情況。

投訴多了,監管機構可能就要想想辦法了。

2.拋棄投資端可能會導致保費增加

傳統保險公司先收進來保費之後是可以再拿去投資的,不管保險公司的投資水平如何,總體來說機構跑贏散戶,這個是沒爭議的。

傳統保險公司利用預收保費去盈利,至少是可以起到反向降低保費的功能。

一家公司如果能從資產端獲利,那麼負債端就會稍微激進一些,遇到市場上打價格戰的時候,往往會主動跟進。

比如2015年前海人壽、國華人壽、珠江人壽等等小公司,就是因為在當時股市大牛市的時候跟進,在保險市場給到的萬能險利率最高到了8%。

如果在投資方面不積極操作,那麼賣的保單成本就一定會高,很多外資險企就是這麼乾的,國內有名的外資保險公司都差不多,因為其外方股東都要求穩健經營。

結果就是,這類保險公司投資部門把錢都投到債券市場,穩穩的吃利息,權益類的股票市場倉位極低。

然後你能在保險消費市場看到的結果就是,這些外資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告訴你,他們的服務好,保單價格貴是正常的。

誰信誰是冤大頭,無非就是保險公司自己的經營策略罷了。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精算師八哥是希望保險公司投資方面越激進越好,如果公司試圖依靠投資收益以便推出便宜的保單,得了便宜的是我們消費者。

投資賺了那就繼續降價賣保單,投資虧了想要提價,那市場不答應,投保人再去其他激進公司尋求保障即可,最後的結果估計就只有保險公司自己的股東們補錢。

回到相互保,如果沒有預收保費的投資盈利,那麼保險公司利潤來源就少了很多,那麼提供的保險服務就會偏貴。

打個比方,如果還是採用預收保費的形式,可能拿去投資對應的收益,就可以減少這個10%的管理費,比如到8%。

從長遠來看,這是一筆不小的錢。

但是如果沒有後期的理賠數據,還真的沒法比較傳統重疾險保單和相互保的保費誰高誰低,因為定價機理完全不同。

有人會宣稱相互保險沒有股東賺利潤,人人都是股東啦,所以得出來的結論就是保費對於我們每個投保人來說就非常便宜。

凈扯淡。

理賠那邊每個月多賠幾單,保費不管是先收後收,都一樣得增加,而且後面我會說到,因為管理費是跟理賠金額掛鉤的,賠的越多公司越賺。

換你,你都知道以後圈的羊多了,該咋辦。

除了收取保費模式本身的不利因素,相互保還有個問題:

不管年齡大小,事後攤到每個人身上的保費是一樣的!

大家都知道年輕人發病概率低,不管是健康險還是壽險,都是歲數小的保費便宜,歲數大的保費貴。

比如50多歲的人,健康險保費往往是30歲人的2倍,是18歲的人的3倍。

但是相互保這種雨露均沾的分攤模式,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不要以為一個理賠案例就是1毛錢嘛,至於算的這麼細嘛?

等以後參保人數多了,一個月理賠上千起,到時候肉疼就明白了。

3.等待期

相互保這款重疾險的等待期設置為90天,正好跟停售風險裡面提到的連續3個月對於人數要求330萬的一致。

我感覺這不是巧合,因為在等待期內出險,保險公司是拒賠的,並且會做解約處理。

也就是說,90天的等待期給了支付寶一個天然的宣傳窗口期,在窗口期里因為不會發生賠付,所以可以盡情造勢打廣告。

而一旦剛過90天,理賠案例也不會多,前期廣告宣傳熱度消減之後,又可以拿少量的理賠案例進行二次廣告。

但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理賠其實會隨著時間而增多,畢竟隨著項目中被保人年齡增加,重疾發病率肯定是要提高的。

不要幻想參保人數多了,每個人分攤的錢會少,參加的人多了,發生理賠案例也一樣多啊。

4.理賠

買保險光看價格那是捨本逐末,關鍵要看後期理賠,但是往往理賠發生在十幾年之後,很多人也不太去多想,以後的理賠到底會是什麼樣。

先要明確,相互保的保障責任中,沒有輕症、中症、被保人保費豁免這些市面上常見重疾險的標配屬性。

要麼就是直接重症賠全款,要麼就一分不賠。

而且相互保的投保年齡只到59歲,看過八哥《帶你了解5種常見癌症》這篇文章的都知道,癌症的高發一般都是60歲以後。

相互保在你最需要保障的時候斷供,你得掂量掂量。

相互保項目中,對於巨額理賠造成的賠付風險,完全由參保人自行承擔,也就是說虧多虧少,保險公司基本不在意了。

在P2P裡面很類似的,如果有自融池的,雖說平台自己承擔了破產風險,但是在資金使用安全性方面,平台可是得瞪大了眼睛,畢竟每筆虧錢都是自己兜著。

但是要是純做信息中介,一來一去賺點差價的錢,那麼對於借款人的資質審核,自然就沒有自融屬性的要求那麼高了。

保險也是一樣,一方面要是遇到一個愣頭青理賠,如果之前是既往症投保,對方真的就是跟支付寶死磕,鋪天蓋地黑你不賠錢,鬧到法院一審二審,即使支付寶完全理賠合規,但對於其聲譽依舊存在很大風險。

畢竟創新伊始,最受不了的就是市場反應。

大家對於保險公司合規理賠還存在誤解,不是有句玩笑話么,「保險公司就兩個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道理放到相互保,不也一樣?

另一方面,因為參保人數眾多,動輒上百萬人,那麼對於個案理賠,即使手鬆一下,對那些本來不符合資質的理賠申請都給過了,那麼這上百萬人誰會有精力關注理賠公示,在乎每個案例的一毛錢呢?

經濟學裡有個名詞,「公地悲劇」,意思就是說,草地要是沒有主人,大家都來放羊,把草連根都吃光,最後這地就廢了。

而且不要忘了,保險公司的利潤可是來自於管理費的,如果這個月沒有一起理賠,那保險公司也一分錢賺不到。

賠的越多,保險公司管理費的10%相應就越多,不管公司自我要求有多嚴格,至少在利益動機上來看,理賠的時候是有拿我們的錢,慨他人之慷的嫌疑。

還有個地方需要注意,就是相互保目前宣傳的每個人最多賠1毛錢,那是針對每個理賠案例的,很多人誤以為是每半個月。

以後參保人數多了,一個月發生上千起理賠案例,那麼很可能一個月攤到人頭上的保費就是幾百塊。

到時候你該考慮,還要不要繼續留在這個互助項目里。

退吧,以前保費白交了,也不甘心,炒股的人都懂割肉止損的難;

不退吧,一個月幾百塊保費花著肉疼,也不知道哪來這麼多理賠的人。

畢竟不像傳統重疾險,保費每年交多少,交幾年都是確定好的,真要是放開浮動起來,以後也夠糾結的。

5.結論

事物剛開始發生的時候,都是醜陋的,但這不妨礙其迭代進步,就像之前百萬醫療險剛推出的時候,很多保險公司認為醫療支出的理賠費用不可控。

幾百塊保費對應以後十幾萬的理賠支出,即使已經運行了3年了的百萬醫療險,至今也僅僅是少數保險公司跟進,大多數保險公司還不肯進局。

畢竟啊,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所以對於信美相互在支付寶上策劃的相互保,八哥還是動了動手,點進參與了一把,也算是支持一下創新,反過來給那些傳統的大型保險公司敲敲鐘,別只盯著上市財報里的客均利潤了。

參與歸參與,市面上推陳出新的其他重疾險,依舊是要多關注。

別忘了,水滴籌剛出來那會多火,宣稱每個人一個月就交1塊錢,以後得了大病平台管理賠。

結果呢,沒到半年,就被保監會叫停,然後轉型做眾籌信息平台。

大意就是不給你們理賠兜底了,愛捐錢是你們的事,平台我就是安安心心賺商家廣告費,再幫著農戶賣蔬菜水果。

其實相互保也是一樣,你眾籌參加進項目了,最後不還是給你看廣告,叫你出門左轉去買人保健康出的醫療險么?

我要是相互保的策劃研發,想要轉手推銷好醫保,我一定不會用「升級保障」這四個字,很容易讓人感覺相互保是不是保障不足啊。

相互保理念挺好,支持一下,但是不能all-in,不能把保都壓在支付寶身上,傳統的重疾保單該投還是不能耽誤。

不僅僅是身體健康狀況等不了,時間拖久了連產品紅利都抓不住了。

如果參加了,其實還有個好事,就是我們投保人能真實的觀測到重疾的發病情況,以前是保險公司依靠歷史數據來定價,現在我們可以實時觀察到全國的最新賠付數據。

從這個角度,相互保也是在教育市場,讓人們更直觀的對重疾發病有個感覺。

關於重疾險有什麼產品套利機會的,可以看看《甲狀腺癌:重疾險紅利還能給多久?》這篇文章。

真有好事,精算師八哥會及時告訴大家的,相比於相互保,重疾險里的甲狀腺癌才是更應該關注的那。

大家如果對於保險有任何問題,歡迎添加八哥微信(jssbg001),八哥會很樂意在業餘時間回復大家的任何疑問的,希望多交一些朋友,真正能在保險方面幫到大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