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妻》是一個女人所能付出的全部。溫順是一個不恰當卻合適的詞語來形容世人眼中的妻子,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她,因為即使她的丈夫有再高的成就,她也不過是完成了一個妻子照顧丈夫的責任。然而《賢妻》的主人公所作的不止於此。

影片最優秀的地方就在於人物,刻畫很細膩。表面上他們好像是相處的如同那些令人羨慕的老年夫妻一樣和諧,而當賢妻的丈夫被確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表現的悵然若失。這種心情可以理解。親近的人獲得榮譽,即使再真心的祝賀,人難免會聯想到自身,對比起來,我的人生意義在何處?於是落差形成,這是《賢妻》掩上的一道門。

門之後的真相是,這個女人所付出的遠不止自己一生的時間與感情,也包括她的夢想、才個性,她泯滅了自己,為了一個頻繁出軌的、才華平庸的丈夫。這些作品、榮譽大部分都應當屬於她。造就這一切的原因,電影描述的並不夠。她生長的那個年代裡,社會對女性的不公,以及她與丈夫之間已成定局的愛情,都表述的不夠。

如果這些信息都更令人信服,那麼《賢妻》可悲更甚,觀眾就更能理解在這對夫妻的不正常關係中,對錯並無意義,是人生的種種早就的。她令人同情,但也真心實意的愛她的丈夫,所以在失衡、憤怒的頂點也無法答出為何嫁給丈夫這樣的問題。她的丈夫所承受的,自己在寫作才華上不如妻子,這般的痛苦也是真實的。 丈夫的死亡對這個家庭,對從某種意義上都令人同情的這對夫妻,甚至是一種幸運了。不用再撕開過去的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