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轉運、信號轉導及利用效率(上)

來自專欄從分子到細胞6 人贊了文章

氮肥投入約佔肥料年施用總量的60%,是大多數非豆類作物種植中主要的生產投入。硝態氮是植物從土壤中獲得的兩種主要氮形態之一。在過去十年的研究中,關於植物如何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硝態氮,以及如何將硝態氮有效地分配到不同的植物組織中以響應環境變化,如何感知和傳播硝態氮信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本文從氮的吸收轉運氮信號的傳遞以及如何從分子水平提高氮利用效率這幾個方面展開。相關介紹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篇介紹氮的吸收轉運,下篇介紹氮的信號傳遞和分子水平上提高氮利用率的策略。


硝酸鹽和銨鹽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兩種主要的氮形式。在有氧條件下,根系吸收的硝態氮在細胞質中,經過硝酸還原酶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質體或葉綠體中由亞硝酸還原酶轉化成銨鹽。對植物而言,過量的亞硝酸鹽和銨鹽是有毒的,植物需要協調土壤中氮的供應量、自身氮的需求量、根據土壤碳氮比,調控氮的吸收。植物吸收的硝態氮可以儲存在液泡,整合不同組織的氮供應和需求信息,調節氮代謝過程中酶的活性,並在轉錄水平、轉錄後水平調節代謝通路上各種組分的丰度,結合翻譯後修飾調控代謝通路中各組分的活性。

為了了解植物是如何整合不同來源的信息並作出適應性變化,研究人員鑒定出了一系列氮吸收、轉運、信號傳遞過程中的組分,整合這些組分並組成代謝、調控網路,便於大家深入瞭解氮的利用過程,為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新的策略。


第一部分,氮的吸收、運輸和分配

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對硝態氮的吸收、轉運和分配需要藉助轉運蛋白和離子通道完成,如轉運蛋白NRT1、NRT2,離子通道CLC、SLAC等。很多教科書上都說,硝態氮從木質部運輸,有機氮從韌皮部運輸。但是對於韌皮部硝態氮轉運蛋白的研究表明,韌皮部硝態氮的轉運對氮的分配也至關重要。

這裡詳細介紹NPF(NITRATE TRANSPORTER 1 (NRT1)/PEPTIDE TRANSPORTER (PTR) family)轉運蛋白的生理功能。

擬南芥和水稻中有大量的NPF基因,大部分NPF都是低親和的硝酸鹽轉運蛋白,但AtNPF6.3(NRT1.1/CHL1)和 OsNPF6.5(OsNRT1.1B)表現出對硝態氮的雙親和性。擬南芥有53個NPF基因,水稻有93個,大部分NPF蛋白定位在細胞膜。這些NPF轉運的底物不同,但是到底是什麼決定了這些NPF轉運蛋白的底物特異性仍然未知。

下表列舉了一些擬南芥和水稻中的NPF蛋白,它們的底物、新舊名稱、亞細胞定位、基因表達情況及功能。

1. 關於NRT1

1.1 硝態氮的吸收

植物從環境中以質子/硝酸鹽耦合的方式吸收硝態氮。

1.1.1 擬南芥NPF6.3(NRT1.1)是高等植物中第以個被克隆的硝態氮轉運蛋白,它一個雙親和性硝態氮轉運蛋白。在突變體中,無論外界氮供應水平是高還是低,吸收的硝態氮都會減少。NPF6.3會根據環境的N水平調節對硝態氮的親和性,NPF6.3的磷酸化決定這一過程。當環境中氮含量高,NPF6.3會形成二聚體,二聚體是較為剛性的結構,親和力低轉運速度慢;當環境中氮含量低,NPF6.3的Thr101發生磷酸化,二聚體解聚,成為比較柔性的結構,親和力高轉運速度快。

1.1.2 與NPF6.3不同,NPF4.6(NRT1.2)是一個組成型表達的單純低親和性轉運蛋白,該蛋白也可轉運ABA。

1.1.3 OsNPF6.5(OsNRT1.1B)與擬南芥NRT1.1同源,是雙親和的硝態氮轉運蛋白。作用於硝態氮的吸收和地上地下硝態氮的轉運。秈稻和粳稻中該基因一個單鹼基變異導致氨基酸置換,Thr327Met使得秈粳稻對硝態氮的吸收轉運存在差異,秈稻的氮肥利用率高於粳稻。

1.1.4 OsNPF2.4 是水稻的一個低親和硝態氮轉運蛋白,作用於硝態氮吸收和地上地下硝態氮的轉運,還影響氮的再利用,同時間接影響鉀的地上地下分配。

1.1.5 NPF8.9(OsNRT1)有兩個不同剪接形式的轉錄本,NPF8.9b有六次跨膜結構,蛙卵異源表達系統確定其有0.25mM硝酸鹽吸收活性,過表達NPF8.9a和NPF8.9b可以增加植株地上乾重。


1.2 硝酸鹽的地上地下運輸

硝態氮被植物細胞吸收以後,有的被同化利用,有的儲存在根部,有的會運往地上部。硝態氮的根莖運輸能力因植物種類而異,並受環境條件的制約。

1.2.1 AtNPF7.3(NRT1.5)介導硝態氮的木質部裝載。突變體中地上部硝態氮減少,地上/地下硝態氮比例降低,木質部汁液中的硝態氮含量也下降。

1.2.2 AtNPF7.2(NRT1.8)作用於硝態氮從木質部卸載及逆境耐受。該基因在韌皮部薄壁細胞表達,且其表達水平受到Cd鎘的誘導,突變體表現出氮依賴的鎘敏感表型。該基因通過增加根中氮的存留量提升逆境抵抗能力。AtNPF7.2和AtNPF7.3表現出Cd鎘脅迫下的拮抗功能,二者作用相反,也體現出植物既要適應逆境又要協調生長,需要功能上相關的不同基因進行調控和平衡。

1.2.3 AtNPF2.3 作用於鹽脅迫下的硝態氮轉運,減少逆境引發的根部氮積累。該基因組成型表達,但是其功能在鹽脅迫下比正常情況下更為重要。

1.2.4 AtNPF2.9 介導了硝態氮的韌皮部裝載,負調控硝態氮的地上地下運輸。突變體在高氮條件下,地上/地下硝態氮比值升高。

1.2.5 AtNPF5.11、AtNPF5.12和AtNPF5.16 定位在液泡膜,使儲存在液泡的硝酸鹽流出,以便將這些積累的硝態氮運輸到地上部。當外界缺氮,過表達這些基因使根中積累的氮減少。

1.2.6 OsNPF2.2 作用於硝態氮的地上地下運輸及液泡發育。在正常條件和缺氮條件下突變體表現出相反的氮分配表型,突變體中液泡的發育也受到影響。


1.3 硝酸鹽的地上地下運輸

運輸到枝條後,植物將根據葉子的發育階段、氮需求和硝酸鹽的容量決定硝態氮是被儲存還是被同化。協調不同組織之間的硝態氮分配是高等植物高效利用硝態氮的關鍵。

1.3.1 AtNPF6.2(NRT1.4) 介導了硝態氮在葉柄的儲存。該基因在葉柄和葉片中脈高表達,突變體中葉柄的硝態氮減少,葉片更寬大。該基因使硝態氮儲存在葉柄、葉脈,進而調控葉片硝態氮穩態,影響葉片發育。

1.3.2 AtNPF1.1(NRT1.12)和 AtNPF1.2(NRT1.11)將硝態氮分配到正在發育的組織。突變體中,完全展開的葉片氮積累量高,即使增加了土壤氮供應,突變體新生葉的硝酸鹽仍然較少。該基因將硝態氮轉入主脈韌皮部,使木質部流向韌皮部的氮被新葉再利用。

1.3.3 AtNPF2.13(NRT1.7)作用於缺氮條件下硝酸鹽向新葉的運輸。缺氮時,老葉的氮源流向新葉,在突變體中老葉表現出氮積累。缺氮時該基因的功能更為重要,相應的,降解AtNPF2.13 的E3泛素連接酶NLA 會在缺氮時受到miR827的抑制,使得AtNPF2.13可以在缺氮時將硝態氮轉入新葉。


1.4 種子發育和氮貯藏

對種子的發育而言,氨基酸和肽鏈這些有機氮是非常重要的。當然,硝態氮也會在種子積累,調控種子休眠、發育等生物學過程。

1.4.1 AtNPF2.12(NRT1.6)將硝態氮轉入發育中的胚。該基因表達於角果和珠柄區域的維管束,受粉後該基因的表達量升高。突變體中成熟種子的硝態氮含量減少,因為硝態氮對胚早期的發育十分重要,突變體中胚的敗育和種子發育缺陷會增加。

1.4.2 AtNPF5.5 影響擬南芥胚的氮積累,在胚中可以檢測到該基因的表達,突變體胚中氮含量下降。該基因的表達模式和亞細胞定位上不清楚。


1.5 氣孔運動調控

氣孔運動受到多個代謝/信號通路調控,以便乾旱時減少不必要的水分散失,維持二氧化碳的攝入。硝酸鹽可以作為滲透物質影響氣孔開閉。

AtNPF6.3(NRT1.1)表達於保衛細胞,施加硝態氮的條件下,突變體氣孔導度下降,蒸騰速率降低,對乾旱脅迫的耐受能力增強。


1.6 NPF轉運蛋白的其他功能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除了轉運硝態氮以外,NPF轉運蛋白還有很廣泛的其他類型的底物。

1.6.1 多肽

所有的NPF同源基因在非植物的有機體中均展現出二肽轉運活性。

擬南芥中AtNPF8.1(AtPTR1)、AtNPF8.2(AtPTR5) 和 AtNPF8.3(AtPTR2)在蛙卵和酵母異源表達體系中均展現出二肽而非硝態氮的轉運活性。AtNPF8.1 和AtNPF8.2 定位在質膜,作用於根和花粉的二肽吸收。AtNPF8.3 定位在液泡膜,調控種子發育和開花。

AtNPF5.2(AtPTR3)的表達受到逆境的誘導,也作用於抵抗細菌侵染。該基因可以回補酵母二肽攝入突變體的表型,但是二肽轉運和抵抗逆境及細菌病害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

AtNPF8.4(AtPTR4)和AtNPF8.5(AtPTR6)定位在液泡膜,調控種子發育和開花,但它們沒有二肽轉運活性。

水稻的OsNPF7.3(OsPTR6)作用於短肽運輸,調節總氮含量,還能調控生長。

1.6.2 氟化物

AtNPF2.4 和 AtNPF2.5 有向外轉運氟化物的活性。AtNPF2.4 在根的中柱表達,作用於木質部裝載和氟化物向地上轉運。而 AtNPF2.5 在根的外皮表達,作用於向根外輸出氟化物。在高鹽的情況下,AtNPF2.4 的表達會下降, AtNPF2.5 的表達會升高,這兩個基因共同作用使高鹽條件下地上部氟化物減少。

1.6.3

AtNPF7.3 突變體中地下向地上的鉀運輸減少,但是酵母中並沒有發現該基因有鉀轉運活性。酵母表達該基因,展示出pH依賴的鉀外運活性。因此學者推測它可能作為一個質子/鉀的反向轉運蛋白,影響鉀的木質部裝載。

1.6.4 植物激素

有些NPF 在表達受體和共受體的酵母體系中顯示出 ABA / GA / JA-Ile 的轉運活性,還有一些NPF 既能轉運硝態氮,又能轉運植物激素。

1.6.4.1 生長素

AtNPF6.3(NRT1.1)轉運生長素的活性可以被硝酸鹽抑制。缺乏硝態氮時,它可以轉運生長素,在側根根尖的積累,進而抑制側根生長調整根繫結構。硝態氮抑制AtNPF6.3 對生長素的運輸,也可以是AtNPF6.3 的轉錄水平和蛋白水平下降。

1.6.4.2 ABA(脫落酸)

AtNPF4.6(NRT1.2/AIT1)、AtNPF4.5(AIT2)、AtNPF4.1(AIT3)和 AtNPF4.2(AIT4)在酵母體系中顯示出ABA的轉運活性。npf4.6 的擬南芥突變體植株表現出對ABA處理不敏感的發芽表型。

1.6.4.3 GA(赤黴素)

AtNPF3 不僅能影響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轉運,調控葉片硝態氮積累,還能夠影響根內皮的GA積累。蛙卵異源表達系統顯示,該基因的硝酸鹽轉運不影響GA轉運活性,但是AtNPF3 介導的GA刺激下胚軸伸長表型只在低硝態氮條件下才能表現。

1.6.5 硫代葡萄糖苷(芥酸)等次生代謝物

硫代葡萄糖苷(GLS)是富含氮、硫的次生代謝物,可以使十字花科植物免受食草動物啃食。5個NPF蛋白:NPF2.10(GTR1)、NPF2.11(GTR2)、 NPF2.9(NRT1.9)、NPF2.14 和 NPF2.13(NRT1.7)有芥酸的轉運活性。NPF2.10 和 NPF2.11 還具有低親和的硝態氮轉運活性,但是硝態氮不影響其轉運芥酸。蛙卵和酵母異源表達系統還顯示NPF2.10 有GA和JA-Ile轉運活性。

單萜類吲哚生物鹼(MIAs)是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鹼,如長春花鹼。長春花的CrNPF2.9 表達於表皮細胞,從液泡向外轉運輸出MIA中間體。


2. 關於NRT2

通常NRT2 是高親和的硝態氮轉運蛋白,蛙卵異源表達系統也顯示有些成員表現出對硝態氮的低親和性。擬南芥中有7個NRT2 基因和2個NAR2 基因,水稻中只有4個NRT2 基因和2個NAR2 基因。除了AtNRT2.8 外,7個NRT2 可以與NRT2.1 在細胞膜發生蛋白互作。當與NAR2 在蛙卵異源表達系統共轉時,AtNRT2.1、AtNRT2.2、AtNRT2.5、OsNRT2.1 和 OsNRT2.3a 的硝酸鹽轉運效率提升。但NAR2 對於AtNRT2.4 和 OsNRT2.3b 的底物轉運並不是必須的。

2.1 有4個NRT2作用於硝酸鹽吸收

AtNRT2.1 和 AtNRT2.2 是兩個相關的高親和硝酸鹽轉運蛋白。AtNRT2.4 和 AtNRT2.5 也是兩個硝酸鹽高親和轉運蛋白,但它們只有在缺氮時才表現出對硝態氮吸收的貢獻。

AtNRT2.1 在主根的成熟區表達,AtNRT2.4 在初生根幼嫩部分和側根遠端表達,AtNRT2.5 在初生根和測根根毛表達,AtNRT2.4 和AtNRT2.5 也在韌皮部和地上部葉片主脈和側脈表達。

2.2 AtNRT2.7調節種子硝態氮含量和休眠

AtNRT2.7 在種子中特異性表達,是唯一位於液泡膜中的NRT2轉運蛋白,負責將硝酸鹽載入到液泡中。突變體的種子硝酸鹽含量降低了35-70%. NRT2.7在原花青素積累或氧化過程中也發揮功能,雖然原花青素的表型與非硝酸鹽含量不相關,但是突變體的種皮是淡褐色。

2.3 AtNRT2.1、AtNRT2.5 和 AtNRT2.6 作用於植物與微生物的互作

NRT2.6 的功能缺失突變體沒有硝酸鹽相關的表型,但由於活性氧的產生減少,對致病性致病菌歐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的攻擊更敏感,硝態氮不影響這一過程。NRT25 和 NRT2.6 的突變消除了根際細菌Phyllobacterium brassicacearum STM196 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NRT2.1 突變體顯示出對細菌病原體Pseudomonas syringae 的易感性降低,因為該突變體對細菌分泌的冠菌素不敏感。對於不同的NRT2轉運蛋白和不同的微生物,其對應的機制是不同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