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趙可 來源丨記者站

(ID:jizhezhan001)

美團在生鮮電商賽道上的佈局,受挫。

4月15日,市場上有消息稱,美團旗下新零售業態小象生鮮位於常州、無錫的門店即將關閉,而距離此前開張運營,也就約半年時間。

資料顯示,小象生鮮是美團旗下集生鮮食品、餐飲、電商和即時配送於一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生鮮超市,承諾三公里配送範圍內的訂單最快30分鐘送達。去年5月,小象生鮮在北京方莊商圈開設了首家門店,隨後於7月在無錫開出兩家門店,同年10月在常州同時開出了三家店。

據瞭解在美團線下新零售的佈局中,小象生鮮有着不低的權重,其不僅是重要的線下流量載體,同時也是美團配送、大數據、技術研發等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

但事實證明,這最終都落空了。

對於此次小象生鮮位於常州、無錫的門店選擇關閉,有業內人士認爲,這意味着小象生鮮正式進入戰略收縮階段。

一個背景是,自去年10月常州三店同開後,小象生鮮便再無擴張動作,此前官方曾表示2018年完成20家門店鋪設,但截至目前也就僅有7家門店。此次無錫、常州共5家關店後,也就僅剩北京的2家門店。

美團官方迴應表示,此次小象生鮮戰略收縮原因在於,其無錫及常州門店經營表現不佳。調整過後,也是爲了集中力量探索更具增長潛力和速度的社區生鮮零售方向。

換言之,美團在生鮮電商賽道上是以戰略嘗試的方式,尋求突圍路徑。而小象生鮮更多就是試點意義,當小象生鮮未能完成市場驗證時,等待其的自然就是收縮調整的結局。這也正是美團近幾年對外戰略擴張的常規手段。

但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因子。

首先美團在生鮮電商上的佈局,是跟風口之作。

去年,在盒馬鮮生的攪動下,市場上涌現了一大批生鮮電商新零售業態的追隨者,京東的7FRESH、蘇寧的蘇鮮生、美團的小象生鮮等等,模式都很相像,主打生鮮零售+餐飲堂食+即時配送等。搶入風口,可以理解,但對於缺乏足夠經驗、準備的美團來說,生鮮電商的坑,也就很難能躲掉。畢竟線上運營跟實體零售,並非簡單的就能融合一起。

其次小象生鮮“試錯者”的戰略角色相比較同行,難免尷尬。過去,小象生鮮對外一直強調幾個門店的實驗屬性。從差異化的布點來看,與其說是擴張,不如說小象生鮮以不同要素下的門店測試運營,尋找最適合的生存空間。而一旦方向有所變動,就會及時止損。

更關鍵的是,本質上,覬覦生鮮電商大蛋糕上的美團,其並不是單純的服務方,而是既扮演裁判員,又當上了運動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團今年1月上線內測了美團買菜APP和小程序,後者聚焦“三餐食材”等核心日常生活消費品類,通過“前置倉”的社區化選址和即時配送系統,爲周邊社區居民生鮮零售及配送服務。測試期間,美團買菜0元起送、免費配送、最快30分鐘送達,配送範圍爲服務站點周邊2公里內。

這是美團小象事業部新推出的測試性業務,是美團自營to C的生鮮業務,目前正在快速擴張。據美團今日發佈的消息,4月17日美團買菜將於上海峨山路新開服務站,截至本週,美團買菜在京滬兩地服務站數量將達到10個,其中北京3個、上海7個。

美團大肆推行自營生鮮業務的美團買菜,這就會與入駐美團閃購等平臺上的商家形成正面競爭。從美團的此番動作,或也能出美團在生鮮電商佈局的商業邏輯:利用商戶合作方的流量建立起來的消費者心智和流量後,再反哺給自營業務。

有報道稱,目前僅品牌商家在美團上的生鮮類營業額都在2億元以上,不排除美團看到這部分的營收空間後想要自己做的可能。

一來是急於變現,謀求更多利潤的壓力。一個事實是,美團仍然深陷鉅額虧損的泥潭。根據美團財報,2017年美團經調整虧損28.5億元,在2018年擴大了近兩倍,達到85.17億元。週刊君不完全統計,僅過去四年裏,美團合計虧掉了1508億元,調整會計準則後,這個數字依然高達227億元。

即便王興給資本市場的迴應是,美團會像亞馬遜那樣,可能經歷長期的虧損後,纔會開始盈利。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團不面臨着盈利壓力。畢竟資本市場上美團的市值已經大幅縮水。再說虧損雖然現在能夠承受,但美團必須要嘗試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以證明其未來有盈利的足夠想象空間。

二來,作爲千團大戰殺出來的倖存者,美團比誰都明白生存的重要性。且美團的核心商業邏輯,一直以來都是利用美團外賣這樣的一個剛需、高頻、大流量的業務,給高毛利的比如酒店、到店、旅遊業務導流,但不容忽視的,後者這些美團擴張的業務領域,每一個都擁有着資本雄厚、深耕多年的競爭對手。

這也就導致了,美團會特別注重眼前的流量收割,將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並非推動行業長期發展,從而避免出現生存危機。

外賣業務上,正是明顯例證。

今年3月11日,美團發佈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根據財報顯示,美團2018年在外賣上的營收高達381.4億元。結合美團2018年的日均交易筆數17.5百萬筆,做一個簡單計算便能得出,美團外賣每天能從外賣商家賺走1億元,平均每單賺走6元。

2017年,美團的外賣毛利率僅爲6.3%,而在2018年裏,這一數據卻出現了翻倍增長,達到13.8%。在騎手的薪資水平和公司運營成本不出現大幅變化的前提下,有觀點認爲,外賣毛利率的翻倍增長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外賣商家抽成的提升。有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以來,美團外賣開始逐步上漲佣金,從15%漲到18%,再到19%,甚至高達25%,上演了高抽成的傳統粗暴流量收割。

再回到美團生鮮戰略上以流量反哺自營業務,上線美團買菜與平臺商家直接競爭,這都是蠶食商家利潤的行爲。

不過並非所有玩家都如此。

相比較而言,口碑、餓了麼則踐行着“讓本地生活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一貫理念。其搭建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則致力於持續協助商家引流、拉新、增加銷售額和降低成本。

業內早有共識,在圍繞吃、喝等的本地生活服務上,賦能商家,纔是王道,反之,與商家爭利,很難走遠。

況且生鮮電商業態現在仍是新物種,賽道內的創業者們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問題,時下正是行業規範升級的關鍵時期。彼此理應圍繞提高坪效、增強用戶體驗感、管控食品安全、以技術手段賦能商戶等迴歸零售業本質上發力,美團卻出現了與商戶爭奪利潤的跡象,這在業內看來,難免有些背道而馳。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