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麗丹 編/李愨

出品/搜狐財經“公司深讀”

2018年,工行淨利2977億,建行淨利2547億,農行淨利2027億,中行淨利1801億,四大行每日淨賺額達到26億元,可謂是“越來越賺錢”。截至目前,6家國有大行、7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年報業已披露。

但衆多銀行高管薪資與銀行的盈利情況並不成正比。搜狐財經“公司深讀”對上述13家銀行的高管層薪酬情況進行梳理,發現幾家股份制銀行薪酬均超百萬;而六家國有大行的高管層薪資均未超過100萬。中行行長劉連舸、交行行長任德奇的薪資更是隻有23萬元和38萬元,還不到幾個股份行員工薪酬的平均水平。

從統計情況來看,六大行的高管們“最慘”,從董事長到行長、副行長,薪資均未超過百萬,而市場化較強的股份制銀行如平安、民生、浙商等,不乏年薪四五百萬的高管。

具體來看,2018年,工行離任三位副行長;農行原行長趙歡離任,兩位副行長相繼離任;中國銀行四位副行長離任;交行年中也有兩位副行長離任。變動最大的郵儲銀行,董事長和行長均在2018年8月離任,目前尚未有新的人事任命。

工行原有的三位副行長爲張紅力、王敬東、李雲澤,三位高管先後在2018年7月、9月、9月離任,年內在工行所獲的薪酬分別爲30.73萬元、41.10萬元和46.28萬元。

年初升任證監會主席的工行原董事長易會滿,2018年所獲薪酬爲67.29萬元,與目前工行行長谷澍一致。工行目前在任的兩位副行長鬍浩、譚炯2018年所獲報酬爲61.83萬元。

易會滿在任期間,工行淨利長期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增長速度達到3.9%。作爲全球最賺錢企業,易會滿擔任行長以及董事長的6年時間內,工商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68萬億。

農行、建行、中行、交行董事長的薪酬均在69-73萬元之間,從副行長情況來看,交行副行長郭莽成爲過去一年中薪酬最高的國有銀行副行長:全年薪資達到92.30萬元。另外5大行的副行長薪資多在65萬元左右。

職位高的人工資並不一定比職位低的人工資高。從年報情況來看,部分國有行的行長年薪還不如副行長:中行行長劉連舸,年薪23.22萬元,還沒有到達自己行的平均線;原中行副行長,現交行行長任德奇,一年在兩行的薪資加總爲69萬元,未超過交行副行長郭莽的92萬元年薪。

如果行長們可以自主根據薪資選擇公司,那麼股份制銀行顯然比國有行要好的多:各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浙商銀行行長徐仁豔年薪555.16萬元;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年薪468.99萬元,平安和民生兩行行長鬍躍飛、鄭萬春的年薪分別爲457.19萬元和411.03萬元。

部分銀行還在年報中指出,根據商業銀行薪酬監管指引,高管人員的部分績效薪酬將延期支付,這意味着,部分銀行高管的年薪高於年報中披露的數字。如平安銀行2017年年報披露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的年薪爲466.97萬元,在2018年7月又發佈補充公告,披露2017年稅前薪酬其餘部分,達400.71萬元,兩項合計超800萬元。

儘管浙商銀行行長徐仁豔在年報中披露的薪酬超500萬元,成爲暫時性的“第一”,但其採取的披露方式爲一次性披露全部薪酬,包含了多年的遞延薪酬,最終薪酬在大型銀行中排名中游。

此外,任意一位在股份行內領取薪酬的行長年薪都超過了100萬元,遠高於國有行的薪酬。如招商銀行的四位副行長,薪酬全部在340萬元以上,民生銀行5位副行長中,4位副行長薪酬超過300萬元。

據悉,國有大行高管薪資遠低於股份制銀行的原因是幾年前發佈的“限薪令”,該規定表示,2015年1月1日起,國有銀行董事長、行長、監事長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的薪酬,按照國家關於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執行,據報道,限薪令執行後,五大行高管的最高年薪調降至人民幣60萬元左右。

彼時,由於限薪令的執行,又正值民營銀行如微衆、華瑞等大量成立,國有大行曾經掀起一股“離職潮”,中行、建行、交行甚至央行等都出現了高管離職的情況。

德勤中國幾日前在博鰲論壇上發佈的《中國六大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實踐研究報告(2019)》顯示,受限薪令影響,2015年之後,六大商業銀行執行董事的薪酬從110萬元平均水平,下降到了約58萬元。2017年年報顯示,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執行董事薪酬是六大商業銀行執行董事薪酬的9倍多。六大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的薪酬爲60-70萬元,高管平均薪酬爲 60.8萬元。

根據德勤中國調查,對於“限薪令”的接受度,老一代銀行家最高,中年一代接受程度較低;而青年一代尚未進入中管幹部序列,但對未來已開始擔憂,有時面臨被提拔的機會反而猶豫,甚至不願意被提拔進入高管層,有的乾脆直接跳槽到股份制商業銀行。儘管限薪範圍是中管幹部,但實施中,下屬職員也會受到高管薪酬天花板影響。

【“公司深讀”系搜狐財經精心打造的品牌欄目,聚焦公司報道與深度調查報道。若有意接洽搜狐財經採訪、爆料等事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