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子女一律不得被校/園錄取,已開始實行!!!

5 人贊了文章

不知大家發現沒,朋友圈已被P2P惡意逃廢債將入徵信系統,百萬條信息已上報的消息刷屏。

老賴已然無處可藏

對失信人的限制已不在是紙上談兵,失信人猶如過節的老鼠人人喊打。

01

又到了開學季,誠信者的孩子高高興興上學去了,而失信者的孩子卻要因為家長的過失影響學業。

綿竹市法院、綿竹市教育局在「致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或限制消費人員家長們的一封信」中就寫道:

「轄區內相關學校(幼兒園)在招生時需對所招錄學生家長的失信情況進行審查,凡是被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或限制消費的,其子女一律不得錄取;對已招錄的學生,有上述情形著,一經發現,將責令其轉校(園)」。

相信不止是綿竹一個地方在將規定落到實處。

徵信記錄將將會是生活中的重要一環,陪伴你我一生。失信者處處受限,影響自己不說,還連累下一代。

誠如信中所寫的那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影響,家長失信,孩子無辜」。

02

近期,行業內都在說老賴逃廢債上徵信的事兒,其落腳點在「徵信」二字上,在現在,在將來,徵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賴的徵信是徵信,那我們自己的徵信呢?

下面就由俠女來講講個人徵信這點事兒吧。

一個人良好的徵信的落腳點在徵信報告。個人徵信(信用)報告由三大部分組成:信貸記錄、公共記錄和查詢記錄。

信用報告的三大部分:

(圖片來自網路)

養信用的過程就是維護這三大部分的過程。

如何維護信用呢?

有三點最為重要:不要亂借小額貸款,遵守契約,不要逾期

1.不要逾期

信貸記錄包括:信用卡、貸款和其他信貸記錄

借貸記錄:

忘了還款日期或是故意拖延還款,就會發生借貸逾期。

逾期是信貸記錄部分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最容易導致信用污點的行為,可能影響到個人信用評價,從而影響購房貸款,甚至是成為失信人群中的一員。

嚴重逾期的,信用評價低的,銀行基本都會拒貸,比如以下三種情況:

1) 連三累六:兩年之內,有連續三個月不還款、累計六個月出現逾期的行為。有這種徵信污點的人,幾乎會被所有信貸機構拒貸。

2)賴賬,一直不還。

3)信用卡逾期,還款後,立刻停用信用卡

信用卡賬戶逾期,指曾經「未按時還最低還款項」的貸記卡賬戶和「透支超過60天」的准貸記卡賬戶。

信用卡逾期還款後,停用應用卡,會讓銀行無法判斷後來的徵信和還款能力等,更甚者因沒有新的徵信記錄產生來覆蓋原有的污點徵信報告,逾期記錄就會一直保留。

因此,最好一直用,用新的信用記錄覆蓋舊記錄,一般兩三年就好。

此外,銀行的態度會受信貸大環境的影響,局勢寬鬆銀行會放鬆相應政策,局勢緊張銀行會收緊放貸。

而今,在去槓桿、打破剛兌的大背景下,銀行是收緊放貸的,可能一次微小的逾期就會被拒貸。

因此,身上有多項貸款的務必做好記錄,確保按時還款

2.遵守契約。

有諾必行,遵守契約。

能避免在公共記錄部分留下污點。

公共記錄,包含5年內的欠稅記錄、民事判決記錄、強制執行記錄、行政處罰記錄及電信欠費記錄

那些老賴,就可能因拒不還錢的產生民事判決或者強制執行記錄,在徵信報告公共記錄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我們廣大民眾來說,最值得注意的是「電信欠費記錄」。

比如:合約機換卡,需把違約金補上;手機卡停用前,看看有沒有欠費...

別為了這些「小事兒」,在關鍵時刻影響你的買房計劃。

3.不要亂借小額貸款。

如今的網貸公司風控體系越來越完善,為確保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許多網貸公司都會對小額貸款進行審批,因此會在你的徵信查詢記錄上留下對應的次數。

查詢記錄:

產生查詢記錄的行為有很多,如:信用卡的審批、擔保資格的審查、貸款審批和貸後管理等。

以貸款審批和信用卡審批為由的查詢,都屬於「硬查詢」。

硬查詢次數過多,會影響日後的貸款申請,甚至會直接被拒。

而小貸公司因為徵信查詢門款低,方便,快捷,在審核過程中很容易在不經意間留下查詢記錄。

據悉,半年內被查詢超過6次,就會影響貸款申請;

半年內被查詢超過10次,再貸款時可能就會被銀行直接拒絕。

因此,如果準備借款買房,那麼在半年前就該維護自己的徵信。盡量不要在小貸公司、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等上借貸,也不要用自己的信息幫別人借貸,畢竟影響的是自己的信用。

03

個人徵信報告可以到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網站上查詢下載,次數不限,這屬於簡版徵信報告

如果需要銀行列印版詳細徵信報告,可以去當地的銀行諮詢。

線下查詢一年兩次,超過需要付費25元/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本人查詢屬於「軟查詢」,但查詢次數太多,也會影響銀行對申請人的評價。因為銀行會覺得:這人查徵信這麼頻繁,是不是心虛或是缺錢啊?

ps:

企業需要誠信,個人需要誠信,社會需要誠信,誰不講誠信,就無立足之地。

愛惜徵信,人人有責。

俠女本紀:曾任大學輔導員,9年投資經驗。沉迷互金理財不能自拔,已研究p2p理財平台900家,愛打抱不平,預警小能手。微信公眾號:互金俠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