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 國文

一、單選題 40% 

二、病句修改 10%

三、翻譯 20%

四、短文寫作 30%

(方便考生們作答,我把解析設為黑色字體,請反白看解析!很貼心吧)

 

一、單選題 40%

1.「飯來張口、茶來伸手」常用來形容人:

(A)按部就班

(B)好吃懶做

(C)不善養生

(D)貪小便宜

 

這題絕對是送分題阿,正是[好吃懶做]無誤!

不善養生這個選項倒是挺有創意的。


2.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今年的尾牙辦得很成功。

(B)端午節家家戶戶包綜子。

(C)氣油的價格越來越高。

(D)人人要尊守交通秩序。

 

(A)今年的尾牙辦得很成功。--正解! 因為""是動詞,動詞後要用"得",而非"的"

(B)端午節家家戶戶包子。--粽子

(C)油的價格越來越高。--汽油

(D)人人要守交通秩序。--遵守


3.按照文意,下列語句的排列順序何者最為妥當?

甲、持續數秒鐘後又隨湧浪覆滅而瞬間消逝

乙、那剔透如玉的綠光閃現在浪峰頂端

丙、隨湧浪堅定的移動著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是D

這三個句子 是在 描述某樣東西 怎麼樣 最後怎麼樣

(天阿~~我把解析寫得比什麼都還複雜了!)

一開始 我先看了一遍三個句子

我判定乙是第一個句子 因為主題很明顯"那綠光"

甲和丙都有"湧浪" 但甲一定是壓軸

因為甲句中提到"又"隨湧浪..代表湧浪已經出現過了

才會"又"怎樣怎樣的

句尾的消逝也很適合作結尾

所以答案正是 (D)乙丙甲


4.下列各「」中的詞語,使用正確的是:

(A)他「自詡」為全班最笨的人,但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B)他的身材穠纖合度,舉手投足之間「翹楚」動人。

(C)「晌午」一到,母親早已準備好早餐,等著我們享用。

(D)這棵樹的枝葉「扶疏」,烈日下濃蔭密布,是乘涼的好地方。

 

這題正解為 D。 

A.自詡(ㄒㄩˇ),自誇、自我吹噓的意思。當我們說某人目空一切、狂妄自大,自以為在某方面了不起時,會用“自詡”。

而這個人明明成績名列前茅,卻說自己是全班最笨的人 所以應該是過分的謙虛....可以用"自謙"為笨蛋。 (好討厭的人)

B.翹楚 原指高出雜樹叢的樹木 (翹:高出;楚:荊木),高出一般灌木的荊木,後被引申為超群出眾、出類拔萃的人才

C.晌午 正午,都看到"午"這個字了,怎麼樣也要吃午餐,而非早餐 

D.扶疏 是標準的陷阱題 大家看到"疏" 就會覺得是"稀疏" 但扶疏卻有茂密、某物成飄散狀的意思 可以想像枝葉繁茂集結飄散各處 所以可以乘涼


5.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
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莊子.秋水》)故後世以「曳尾塗中」一詞表示:

(A)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B)尸位素餐,恬不知恥。

(C)全生遠害,不願富貴。

(D)拖泥帶水,推諉塞責。

「曳尾塗中」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於貧賤。

其實這篇不懂原文也沒關係 只要知道莊子的風格

就算不知道莊子的風格 若大概知道世人對他的風評

就可以猜出世人會拿來形容莊子的詞一定不可能是ADB

原文在此: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

(他們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

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

“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

這只(神)龜,(它是)甯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裏搖尾巴。”

不在意大富大貴的莊子是放浪不羈 沒人能綁住他的

然而逃離現實也不是辦法

因此「曳尾塗中」後也比喻在污濁的環境裏苟且偷生。

 

6.《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與下列何者意思相近?

(A)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B)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C)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D)不慎其前,而悔其後,雖悔無及矣。

 

答案是D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君子開始做事時,就要小心謹慎, 開始相差雖很微小,結果卻造成極大的差誤。

慎始,一開始做事就要"謹慎",否則造成的錯誤會太大、無法挽回。

a強調的是做事循序漸進;bc同樣強調從細微處做起,才能達成遠大的目標;d一樣強調"做事要謹慎"

(A)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指做事要循序漸進。

(B)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高達九層的土台,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比喻任何遠大的目標,都從目前細微的小事情做起。

(C)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萬里那樣遠的路程,開始於腳下的第一步。比喻任何遠大的目標,都從目前細微的小事情做起。

(D)不慎其前,而悔其後,雖悔無及矣。孔子说:在做事之前不慎重考慮,而在事後後悔,雖然後悔也來不及了。

 

※請閱讀下文後,回答第 7 題

但我知道,我並不「該」得什麼,我曾赤手空拳來到這世界,

沒有人「該」愛我,沒有人「該」養我,沒有人「該」為我廢寢忘食,出入攜抱。

我也許繳了學費,但老師那份關懷器重是我買得到的嗎?

我也許付了米錢,但農夫的辛勞豈是我那一點錢報償得了的?

不是在生命退潮的黃昏,而是現在,我要學習說「謝謝」。(張曉風《謝謝》)

7.下列選項何者不是上段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

(A)人都有愛人和被愛的權利。

(B)金錢並非萬能,要能當下感恩。

(C)心存感激於別人的付出。

(D)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答案就是a...文章從頭到尾強調的都是他人付出的太多、要感激他人

並沒有提到什麼愛與被愛的權利


8.《韓非子》中曾引慎到之言曰:「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則失其所乘也。」

此段文字強調君王所憑藉的是:

(A)仁心 (B)謀略 (C)威嚴 (D)權勢

這段文字原文:

"龍乘著雲飛,蛇在霧裡游,等到雲霧消失了,牠們也就和蚯蚓螞蟻一樣了。"

這裡的龍蛇指的是在高位的君王,他們所乘坐的雲霧便是權勢,蚯蚓螞蟻是指身微言輕的平民們。

正是權勢讓君王高高在上,沒了權勢,他們就和平民一樣。故,君王所憑藉的正是(D)權勢


9.《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意謂君子

(A)不因親近其人而用其言,不因疏遠其人而廢其言。

(B)不舉用巧言令色之人,亦不應隨意拔擢低階人員。

(C)不以一個人的外在形貌作為拔擢人才與言論之依據。

(D)不因人言論得當即舉用之,不因其人地位卑微或才德平庸,便廢其言論。

答案就是D。 君子不會因為一個人說的話好,便舉薦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德性有缺,就不把他說的話當一回事。

 

10.某一對句之上聯為「平安即是家門福」,下列選項何者最適合作為下聯?

(A)松柏長留歲寒春。

(B)守成不易戒奢華。

(C)孝友允為子弟箴。

(D)秋水文章不染塵。

這題答案是C。一開始我先淘汰B和D

因為上聯的"即是" 我覺得是 BE動詞"is" 也有"="的意思

平安=家福門 平安"就是/就等於"家福門  

B的"不易" 是形容詞; D的"文章"是"名詞" 與上聯都不配

接著我淘汰了A..雖然一開始 看著松柏和平安、 家福門和歲寒春 心動了一下...覺得好配喔!

但是看到"長留"...這個動詞.. 立馬選擇了"允為"

 

11.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行者常至,為者常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
古老格言告訴我們,最大的決定因素在於『自己』。但人生的實際閱歷卻也一再
提醒我們,它們往往和個人的才智、努力、德性、作為不成比例,而似乎有超乎
這些的其他決定因素。」(王溢嘉《命運的奧義》)作者要強調的是

(A)人要為自己的禍福負責。

(B)人的成就與其閱歷有關。

(C)人無法決定人生所有的事。

(D)人的成功需要外人協助。

就是c! 作者強調的是 最大的決定因素並不只是在於自己 這就是命運的奧義阿~

人無法決定人生所有的事 有些事情就是天注定~

 

12.以下「哲學家/哲學主張」,何組所述正確?

(A)荀子/非樂

(B)莊子/尚賢

(C)商鞅/正名

(D)墨子/明鬼

 

正解是D。 荀子/正名;墨子/非樂、尚賢、明鬼


13.如果有一本古代人物圖像畫冊,以某一人物搭配某種動植物,其中五頁的動植物分別
為羊、牛、梅、菊、蓮,則這五個人物按照順序排列,最有可能的選項是:

(A)司馬遷、柳宗元、李白、王維、周敦頤

(B)蘇武、老子、林逋、陶淵明、周敦頤

(C)司馬遷、老子、林逋、王維、蘇軾

(D)蘇武、柳宗元、李白、陶淵明、蘇軾

這題答案是B。看這四個選項 一開始司馬遷和蘇武共同競爭"羊" 想到"蘇武牧羊" 馬上淘汰A和C

剩下四個人 我只知道陶淵明是菊 但兩個選項都一樣 想到蓮花..隱隱約約想起 愛蓮說

再說蘇軾這麼豪邁(一直想到東坡肉) 不大適合蓮花形象 蓮花當然就是周敦頤囉^^

剩下幾位請看連結:老子降青牛 、山園小梅 林逋周敦頤 愛蓮說

 

14.「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 罄竹難書:『』」,請根據前一組成語的對應關係,選出
『』內的成語應是:

(A)歧路亡羊

(B)咎由自取

(C)學不躐等

(D)擢髮難數

答案是D。 "按部就班"與"循序漸進"同義 與罄竹難書同義的就是擢髮難數 

同樣是指罪狀太多、無法數盡 前者是寫罪狀的竹子不夠用 後者是頭髮也不夠數


15.下列有關潔淨身體之文字本義,其所潔淨之部位由「髮、身、手、足」依序排列,何
者正確?
(A)沐、浴、盥、洗

(B)浴、沐、盥、洗

(C)盥、洗、沐、浴

(D)洗、盥、浴、沐

 答案是A。 這題我用的..既然"髮、身、手、足"有種依序排列的感覺

先頭髮~在身體;再來換手,最後是腳..那麼就選聽起來也很有規律的 "沐浴 盥洗"

 

16.注音符號是由漢字簡筆而來,兩者具雙聲或疊韻關係,下列注音符號的來源何者有
誤?
(A)ㄌ→力 (B)ㄗ→節 (C)ㄙ→私 (D)ㄞ→艾

答案是D。既然是簡筆而來,字形一定有相似之處,所以AC毫無疑問。

雖然"節"字有"ㄗ",但發音不見ㄗ,可能會有人選B,就被騙了,因為節的古音念做"ㄗ"。

艾字的下部"乂"的確也念做ㄞˋ,可是ㄞ的由來是"亥"字。

其實注音符號不多,可以看一下"注音符號的由來",就能輕鬆解題了!


17.洪自誠的《菜根譚》中說道:「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
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此一段話,使用了何種修辭技巧,使其文意更為充足飽
滿?
(A)對偶 (B)譬喻 (C)轉品 (D)排比

正解為D。 風....;花....; 路.... 就是用排比的技巧

這四個應該屬"轉品"比較不熟,轉品就是詞性轉變


18.「耕」字右旁的「井」是聲符,左旁的「耒」是義符,其意為何?
(A)亂草 (B)農具 (C)樹木 (D)農人

正解為B.農具。「耒」是古代木製耕具上的曲柄。


19.「百戰不殆」的「殆」字和下列何字讀音相同?
(A)「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的「迨」。 (B)「苔痕上階綠」的「苔」。
(C)「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的「貽」。 (D)「含飴弄孫」的「飴」。

答案是A。 殆ㄉㄞˋ 、迨ㄉㄞˋ苔ㄊㄞˊ貽一ˊ飴一ˊ


20.張曉風《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所謂百年,不過是一千二百番的□□、三萬六千五
百回的破曉,以及八次的歲星週期罷了」,句中的□□應填:
(A)晨曦 (B)盈月 (C)春秋 (D)暮靄

答案是B. 一開始我看到數字太多覺得不舒服..冷靜了一下又回頭看..破曉 歲星

破曉是太陽、歲星是星星...三套組少了月亮! 當然選月亮 

不過更簡單的看 一開始就說百年了 所以能夠拿來計算時間的不外乎是

月亮圓了幾次、太陽登場了幾次、星星繞了幾次

 

二、病句修改 10%

1. 案發現場,充斥蔓延著詭譎的氣氛。

2. 我不禁忍不住笑了起來。

3. 她的身體太過懦弱,無法負荷這樣勞累的工作。

4. 聽說臺灣是個寶島,我不曾經去過那裡。

5. 這對年輕父母要外出旅遊,所以暫時把小孩托孤給鄰居。

 

1. 案發現場,(充斥)(蔓延)著詭譎的氣氛。---刪除(充斥) 或 刪除(蔓延) 都可 擇一

2. 我(不禁)(忍不住)笑了起來。--刪除(不禁) 或 刪除(忍不住) 都可 擇一

3. 她的身體太過(懦)弱,無法負荷這樣勞累的工作。--(虛)弱

4. 聽說臺灣是個寶島,我不曾(經)去過那裡。--刪除(經)

5. 這對年輕父母要外出旅遊,所以暫時把小孩托(孤)給鄰居。--刪除(孤) 多一個字就變成詛咒..

 

三、翻譯 20%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
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
曰:「學(斅)學半。」其此之謂乎!(《禮記.學記》)

雖然有好菜擺在那裡,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義理),如果不去學習,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貴。

所以說:學習過後才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後才能反省,努力向學。

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後才能自我勉勵,發奮圖強。所以說:教與學相輔相成的。

《尚書‧兌命篇》說: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學習的效果,教學互進。是這個意思。


四、短文寫作(30 分;文長限400 至600 字,須分段並加標點符號,不得以詩歌形式寫作)

即將成為華語教師的你,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什麼風景最讓你戀戀難忘?什麼節慶最讓你載欣載奔?

什麼樣的人物最讓你感懷在心?請以「在地的感動」為題,作文一篇。

短文寫作的重點:

1.字要工整、絕對不要寫錯字

就算只有0.001不確定怎麼寫的字,也不要寫。寧可以用普通一點的詞彙替代。

不然寫錯個六個字就扣六分還得了...

2.分段清楚:起承轉合大家都知道。

開頭我通常採開門見山法,直接點出本文核心!

像這篇"在地的感動"我就用"臺灣的人心"當作主題。

我先講幾個台灣的優點:景色美、美食多、生活便利...

接著說道,這些優點固然很棒,但是台灣最美最棒的是溫暖的人心。

就這樣在第一段點出了我心中"在地的感動"是什麼之後~

第二、三段就可以好好發揮。

如果時間充足,我就會寫兩段,可能用兩個不同的故事相互映襯。

一個是我自己經歷的感動;一個是外國友人所經歷的感動。

但如果時間快不夠了,我就只寫一個故事,但是可以寫得更深入點。

第四段便可以做結語。

閱卷老師們要改這麼多份考卷、看這麼多篇短文,

我覺得短文要拿穩分數不是靠寫得華美,

有時候看了太多堆疊的華麗詞藻,就像是吃了一大堆的高級海鮮,會反胃。

盡量寫一些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

用誠心寫,老師們會喜歡的。

 

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