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君的評審團又來發徵集了,本期關注的新書是北京大學教授楊立華的《中國哲學十五講》。

對於中國哲學的歷史,讀過書的人都能說出一二——孔孟之學,老莊之道,程朱理學,陽明心學,等等。更不用說,中國哲學的幾大流脈,千年來一直影響着中國人爲人、處世、思考的方式。

或許正因如此,怎樣去講授中國哲學史,怎樣去闡釋、評價中國哲學史上的諸位哲學家,是一個牽涉頗多的大問題。它關乎講授者的信仰和趣味,也無法擺脫時代的潮水和印跡。比如,儒家在哲學史中的“正統”地位應怎樣評判,在唯物主義史觀的參照下怎樣解讀古代哲學,各位哲學家所佔的分量與篇幅何如……從上世紀30年代馮友蘭先生的兩卷《中國哲學史》開始,90年來問世的一部部中國哲學史給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也遺留下各自不同的問題。

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部《中國哲學十五講》,是一本講座體的中國哲學史。它源自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多年來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講稿和課堂錄音,因此帶有更流暢的表達風格,和鮮明的個人趣味。

我們想知道,對中國哲學有興趣、有研究的讀者能從這本書中感受到什麼,會給它怎樣的評價與解讀。所以,如果你感興趣,就來報名參與評審團吧。書評君將從中選出幾位讀者作爲評審員,在閱讀後寫下自己真實的觀感、思考和評價。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中國哲學十五講》

《中國哲學十五講》

作者:楊立華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9年3月

- 關於本書和作者 -

楊立華,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家與道教,近年來主要着力於宋明哲學及魏晉哲學的研究。

楊立華教授在北大哲學系可謂“人氣爆棚”,曾當選北京大學十佳教師。他從2000年開始在北大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迄今已近20年,這本書即是他二十年來研習和講授中國哲學史的結晶。

翻開《中國哲學十五講》,“十五講”的形式對應着十五位中國古代哲學家,除此之外的內容和人物一概未提,十五位之中孰重孰輕也一目瞭然。

《中國哲學十五講》目錄(小節略)

第一講 性與天道:孔子的哲學

第二講 以無爲用:《老子》的哲學

第三講 盡心知性:孟子的哲學

第四講 真知之路:莊子的哲學

第五講 有無之辨:王弼的哲學

第六講 自然之理:嵇康的哲學

第七講 性分自然:郭象的哲學

第八講 太極誠體:周敦頤的哲學

第九講 易兼體用:邵雍的哲學

第十講 自立吾理:程顥的哲學

第十一講 一物兩體:張載的哲學

第十二講 形上定體:程頤的哲學

第十三講 理氣動靜:朱子的哲學

第十四講 自作主宰:陸九淵的哲學

第十五講 心外無理:王陽明的哲學

而具體的內容,也因源自講課的實錄,既清晰明瞭,又多見鮮明的觀點和旨趣。這種個人化的講述方式,也許做不到四平八穩的“正確”,但充滿生機。

比如,在第一講講授孔子的哲學時,楊立華用了一節來討論“通向幸福的道路”:

然而,人不可能僅僅停留在自我保存的層面上。雖然看起來,很多人都喜歡“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對於這樣的人,孔子甚至說:哪怕是下棋和賭博,也強過於這等什麼都不幹的吧!《論語·公冶長》有這樣一則: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對於“晝寢”的含義,有註釋者試圖別作解釋。因爲“晝寢”雖然不好,似乎並不足以引致孔子這樣的“深責”。但如果我們考慮到孔子所列舉的根本價值,以及基於這一根本價值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就能夠理解他之所以會如此嚴厲地批評“晝寢”這一偶然的懈怠的原因了。

將“好逸惡勞”理解爲人的本質傾向,在今天的時代氛圍中仍然是頗有市場的。在一個高揚啓蒙的時代,未經理性檢驗的觀念卻總能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平正清醒的目光在一切時代裏,恐怕都屬難能吧。人真的是“好逸惡勞”的嗎?我們只需做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就夠了:設想給一個人最好的居住和飲食條件,但卻禁止他從事任何意義上的活動,有誰能承受這樣的生活呢?看看我們身邊那些癡迷於“博弈”的人,有誰不是樂不知倦的呢?稍作思考就能知道,人想要逃避的其實只是被強迫的勞動。因此,理想的社會不是讓人免於工作,而是要創造條件讓人們追求符合自己的性情或能夠滿足榮譽感的勞動。

再如,在第十三講的開篇,這樣介紹朱子:

朱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可以認爲是孔孟之後,一人而已。我甚至覺得在很多方面,朱子的思想是超過孟子的。朱子學問的格局極大。不僅思想深刻,學問也極廣博,且詩文俱佳。與程子終身只是謹嚴不同,朱子自有活潑生動處。朱子喜飲酒,常酒後縱歌。張栻曾爲此專門寫信規勸。其《觀書詩》曰:“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與這樣的詩相比,唐詩大都顯得雕琢。看朱子用詞,無一絲錘鍊的痕跡,全是自然流淌出來。

在全書的序言中,楊立華寫道——

哲學家總有其無法超越的時代性。通過揭示哲學家的時代關切與其思想的關聯,從而賦予哲學思想以歷史的具體性,是思想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但如果因此忽視了哲學思考的普遍意義和價值,歷史的具體性就成了完全意義上的過去的遺存。歷史的遺物最多隻是當代的鏡鑑——一種有益的提醒,而不能成爲塑造今天的精神世界的真實力量。哲學史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具當代性,如何讓偉大的先哲們成爲我們的同時代人,對我而言,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這本小書只是對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哲學家的哲學體系的闡釋,而不是通史意義上的哲學史寫作。在代表性的選擇上,明顯有個人趣味的痕跡。揭示每一位哲學家的根本問題,呈顯其思想展開的脈絡和結構,明確其概念內涵以及具體的問題指涉,是本書各章的着力所在。問題的根源性、解決問題的路徑的典型性以及具體展開中思理的普遍性,使得這些已經“過去了”的思想能保有恆久的生機。思想的具體性同時就意味着普遍性。從時代的歷史細節中曲折地生長出來的普遍之思,總能克服“客觀”歷史的外在性,獲得更爲鮮活的當代品格。而只有通過經典文本的深細解讀,纔有可能在思的道路上與曾經的偉大心靈相遇。

本書是我多年來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階段性總結。以歷年的講稿、課堂錄音的整理稿爲基礎,統一了行文風格和論述結構,並對關鍵問題做了更爲深入和明確的闡發。將每一概念、命題的內涵清晰地表述出來,克服不同程度的語焉不詳或含糊其辭,既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也是寫作中始終貫徹的自覺。

《中國哲學十五講》

作者:楊立華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9年3月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由於中國古代哲學有其獨特的屬性和一定的閱讀門檻,在這一期,希望你對中國哲學有濃厚的興趣和長期的關注,或者有哲學相關學科背景。

| 期待將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只需要:

| 點擊“閱讀原文”,在表單中告訴我們你爲什麼想讀《中國哲學十五講》,或者你對中國古代哲學有怎樣的瞭解和興趣

| 等待我們的回覆。我們會選取5位評審員,然後確認地址與聯繫方式,儘快將書寄出。

| 在兩週內(從收到書之日起)將書讀完,發回500-1000字的評論或讀後感。

如果你被選中爲當期閱讀評審員,我們還將邀你加入“閱讀評審團”微信羣,讓你遇到更多熱愛閱讀、認真思考的同路人。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一本免費寄送的書,換來這麼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贈閱並不是“閱讀評審團”的核心,我們所期待的,是讓有意願有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讀者,有一個發表和交流的平臺;是讓那些原本靈光一閃、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勵和督促之下能夠被文字所記錄、被他人所閱讀;是爲了通過認真的討論,讓“熱點”的潮水中多一些獨立的、真誠的聲音;甚至,是爲了發現和培養新的書評作者,讓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然後看到你從此不斷成長。

你,來嗎?記得是“閱讀原文”哦。

評審團

閱讀需要主張

微信公衆號ID : ibookreview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