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說的這幾種調味品,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味精是從小認識度比較高的。蚝油是出來當廚師才知道有這麼個調味品,魚露可能因為菜系的不同,當了十多年廚師,就用過兩三次。這三種調味品真正走進中國家庭,也沒有多少年,放不放完全在於個人口味來定,自己炒菜,想放就放嘍。只是不要過量就行,畢竟烹調的本質還是在於最大限度發揮食材的優勢,調味只是輔助。(三種調味料,合理使用,對身體沒有任何壞處,更不存在會引起什麼病了。)

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或稱麩氨酸辣,最早從海帶汁液中提取;

雞精:主要成分和雞精一樣,在此基礎上加入雞肉粉,精鹽,水解植物蛋白等物質;

魚露:以小海產品為原料,經鹽漬發酵分解後製成,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調味品(好的魚露,是純天然的鮮味劑)

蚝油:以生蚝提煉汁液濃縮並調和後製成,鮮味十足。


首先回答,我會放。

你上面所說的幾種調味品,都含有一個共同的成分,也是主要的調味成分,叫谷氨酸鈉(味精)。它在烹飪裡面起到提升鮮味的功能。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以不吃谷氨酸鈉(味精)為健康準則,其實是對谷氨酸鈉(味精)存有誤解。

即便是普通的烹飪,自然就會產生谷氨酸鈉(味精)。廣為流傳的故事是味精的發現是日本人發現海帶燉豆腐非常鮮美,從中提取出了味精。我們燉肉過程中,肉中的蛋白質也會水解成氨基酸,其中就含有一種氨基酸叫谷氨酸,谷氨酸和鈉離子在一起,就是谷氨酸鈉(味精)。通俗一點講,只要你燉肉湯時候放了鹽,一定會產生谷氨酸鈉(味精)。

稍微細心的人會發現,谷氨酸鈉(味精)是廣泛存在於各類調味品中的,雞精、醬油、耗油、某些醋等等。

更多關於吃的問題,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內容,專家們現實生活理論化,我會把專家們的理論現實化,這樣能讓更多老百姓看的懂。


關於樓主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酒店目前要求的就是不放味精,雞精,一般雞精改用品質好的雞粉,味精在高溫下容易產生谷氨酸鈉等有害物質,雞精又屬於複合調味料,魚露一般很少用,屬於複合添加劑,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如果不是必須使用不聯繫購買,耗油可以炒肉類的時候放點,也不要放多,放多了反胃,主要是提鮮,身體攝入適當的耗油是有益的。

最後個人感覺,想要提升自己廚藝和健康指數,最好就用一些基本調料,比如:食鹽,十三香,醬油醋,白糖,雞粉,用太多的複合調味料做出來的菜不僅對自己沒有進步,而且調料味道太濃失去食材原有的本味是最大的錯誤,切記物極必反!


很多廣東人平時做菜都會放蚝油,冷熱食用皆適宜。我做菜也是比較喜歡放蚝油,一般的蚝油都含有味精,所有我做菜是不放味精的。很多人以為蚝油是油脂的一種,其實它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調味料。蚝豉(牡蠣干)熬製成的湯,經過濾濃縮後即為蚝油。

魚露,又稱魚醬油,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是閩菜、潮州菜和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水產調味品,是用小魚蝦為原料,經腌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經實驗研究發現魚露中含有多種亞硝胺類物質,建議少吃。

味精是指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谷氨酸鈉結晶,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雞精其實也是味精的一種。嬰幼兒、哺乳期的母親都不適合大量食用味精、雞精,會妨礙鈣和鎂的吸收。


炒菜還放耗油,魚露,雞精,味精之類嗎?

一般來說我們去外邊兒酒店之類的吃飯,這是肯定必須要放的。如果在家裡你自己做飯的話耗油我們可以放,然後雞精,味精的話,全憑個人喜好,可放可不放。這就是我個人的理解啊,大家要是有什麼不同意見的話,我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


我炒菜蚝油用的少,雞精基本上不用,味精,魚露都不用


我住在東北農村一個不知名的村莊,因為有4里地不通車,每回上街里買食材都要步行才能坐上公交,所以家裡經常會缺各種調味料。我做燉菜或涼拌菜的時候多,燉菜時,蔥姜蒜末.大料.食鹽是少不了的,蚝油,雞精,我不放,出鍋時再放少許味精即可。炒菜時偶爾放些蚝油,出鍋時再放少許味精。


我炒菜時只放油鹽 生抽都很少用到


當然會放,馬哥最近很少吃味精了,一般用蔬菜精和雞精,魚露不太喜歡吃所以沒有吃

蚝油的話呢,馬哥是自己做

1、買20個生蚝

2、生蚝洗乾淨不放油直接下鍋煮

3、煮到生蚝縮水,湯汁濃郁的時候把生蚝撈出來

4、將剩下的湯汁熬制濃稠,加入適量剁碎的豆瓣醬和鹽

5、裝瓶備用


會啊,我就很喜歡耗油撈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