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是中國上古部落時期,連續出現的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首領,他們開創了名垂青史的王位禪讓制,但僅僅曇花一現之後,隨着大禹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啓,禪讓制又快速消逝在歷史長河之中。禪讓的目的就是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經歷了前兩次的成功案例,大禹爲什麼不繼續將這種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呢?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若想看清這位姑娘的真實面貌,就必須將她的妝容卸掉。歷史上每一個王朝覆滅,後繼者都會選派文臣爲前朝編纂史書,爲了一定的利益,這些史書便會對史實做出一定的修飾,流傳下來的古書典籍幾乎皆是如此。但有一本書卻比較例外,由於它長埋於地下,所以逃脫了後世的裝扮,也躲過了歲月的侵蝕。

這本書叫做《竹書紀年》,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首作,戰國時期的魏國補錄而成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有人可能會提出疑惑:春秋戰國那麼多國家,肯定編纂了大量古籍,爲什麼只有這本特殊?大家別忘了秦始皇曾經幹過的一件事:焚書坑儒。其實秦始皇坑的何止是儒生,他下令將列國史記全部焚燒了個乾淨,只留下了本紀《秦記》。實際上,秦皇把歷史給坑了。

《竹書紀年》能夠逃過一劫,得益於它爲戰國時期的魏襄王陪了葬,從而免遭火毀。西晉咸寧五年,即公元前279年,大約距離魏襄王去世約六百年後,一位叫做“不準”的盜墓賊在盜挖襄王墓時偶然發現了這本《竹書紀年》,裏面記載的內容成爲轟動一時的爆炸性新聞。

《竹書紀年》記載了自黃帝至戰國上下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小解暫且從中摘錄出關於堯舜禹的記載。與傳統正史大爲不同,世人眼中的聖賢君王舜和禹,在該書的記載裏變得分外真實,關於舜的記載:“昔堯德衰,爲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按照《竹書紀年》的記載,堯禪讓舜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堯帝勢微後,打算將帝位傳給兒子丹朱,但舜趁機將其囚禁在平陽,打算謀取帝位,舜同樣囚禁了丹朱,使他們父子不能相見。同樣地,舜禪讓給禹的故事與此相似,禹將舜及其部族流放在了荒野,直至死去。

這樣的情節刺激了不少專家學者的神經,與正史相悖的言論也的確有令人懷疑的成分。那麼《竹書紀年》裏寫的會不會是胡編亂造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其真實性。

首先,《竹書紀年》與長沙馬王堆墓葬羣中出土的古書記載相類似,而且它的很多內容還能與同時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及其秦簡的記載對應上,從而驗證了其史料的準確;其次,韓非在其名著《韓非子》裏也提出了對堯舜禹的質疑,他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此外,宋朝時期的一次亡佚事故,給該書的真實性又釋放了煙霧。由於儒學在宋廷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所以可以想象得出來,《竹書紀年》這種“異類”對當時的學術界造成了多麼大的衝擊。可以說,宋時亡佚是人爲事故。但反過來想,如果《竹書紀年》只是一本無中生有的不實史書,那麼宋人又爲何那麼在乎它的存在呢?

堯舜禹的禪讓故事流傳了數千年,但事實到底如何早已無法論證,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