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根之所以將彈頭挫成十字形(銼去尖端做成十字狀凸凹形達姆彈),除為了增加殺傷力之外,沒有其他說法。

安重根:不讓獨立就要你命!

伊藤博文:安桑,你太魯莽了!

砰......

或許很多人認為安重根是個身懷家國情仇的好漢子,是個為了國家榮辱而鋌而走險的有志之士。其實安重根的身份很不簡單,他與伊藤博文還是舊相識。

出身貴族家庭的安重根從小接受過良好教育,熟悉東西方文化,並且通過神父若瑟為其洗禮,成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1905年,朝日簽訂《乙巳條約》(又稱:第二次日韓協約或韓日保護協約)後,安重根來到山東居住,後移居上海。期間開辦兩所學校,自己擔任校長。

後因為發動國債報償運動被日本人通緝,安重根逃亡俄羅斯,並且再次組織義軍隊伍,安重根任參謀中將。自1908隻1909年間,安重根率領300義軍多次與日軍展開戰鬥,先後斃傷日軍50餘人。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安重根與倖存人員逃亡海參崴。

1909年10月,安重根知道「老朋友」伊藤博文要前往哈爾濱與俄國使臣會晤,於是他計劃趁此機會除掉伊藤博文。為何說伊藤博文是安重根的「老朋友」,那是因為當年安重根還是朝鮮貴族的時候,多次遇到過伊藤博文,雖然兩人不是很莫逆,但好歹也算舊相識。安重根曾在1907寫信給伊藤博文,希望通過溫和方式緩解兩國之間的矛盾,但是伊藤博文不吃這一套。

伊藤博文的態度使得安重根認為必須要下狠心才行,他希望用刺殺伊藤博文的義舉來喚起更多的有志之士,來扭轉亡國滅族的局面。

抱著這種思想,安重根與禹德淳、曹道先、劉東夏等人來到哈爾濱,幾個人摸清路線後,制定了刺殺方案。為了刺殺行動能一次成功,安重根將達姆彈彈頭銼去尖端做成十字狀凸凹形。

10月26日上午9時,伊藤博文乘坐的列車進入哈爾濱火車前,車站上除了華人警察外全是荷槍實彈的俄軍士兵,迎接伊藤博文的日本僑民和看熱鬧的中國人擠滿站台。安重根混在人群之中,口袋裡是已經打開保險的勃朗寧手槍。

當個頭矮小、滿頭白髮的伊藤博文微笑著走出火車後,迎接的人群開始熱鬧起來,安重根為了求證來者是否是真實的伊藤博文(他擔心是替身),特意擠到人群前面辨別。辨別無誤後,安重根掏出槍朝著伊藤博文連開4槍,口中不斷用俄文高喊「韓國,萬歲!」(Корея! Ура!)。

安重根發射的四顆子彈,三顆命中目標,伊藤博文半個小時後不治身亡。安重根也被俄國士兵當場逮捕。

後面發生的事情不必敘述,安重根被俄國人交給日本人,最終別列舉了15條罪狀,每一條都可以判死刑。雖然許多名流人士力保安重根,但最終無果。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在這一天走完了人生之路。

安重根雖然是大韓義士,但是刺殺伊藤博文的地點卻在中國,此時使得不少無辜人士受牽連,日本人和俄國人藉此要挾,日、俄、韓三國之間的買賣,卻要中國人買單,你說搞笑不搞笑。


安重根1909年10月26日晨七時,將8顆刻有十字凹凸形狀的達姆彈壓入了他那把勃朗寧m1900式手槍中來到哈爾濱火車站。八時隨著日本人的歡迎隊伍混入了候車室,九時三十分檢閱完畢的伊藤博文折返,距安重根五米左右時安重根對準伊藤博文連開三槍,隨後朝向隨行其他日本人又開四槍,全場頃刻大亂。俄國憲兵當場逮捕了高喊:高麗亞烏拉!(韓國萬歲)的安重根。1909年10月26日當天安重根被俄國移交給了日本。2010年3月26日經過重重「審判」後,安重根從容就義。安重根所使用的達姆彈學名半金屬包覆彈,又稱開花彈,是最兇殘子彈,被譽為邪惡的化身(達姆彈是1897年由英國駐印度兵工廠軍方總監克萊上尉所設計,並取兵工廠所在地加爾各答附近的達姆鎮命名)。鉛彈頭刻上十字凹凸,是為了加強彈頭的侵砌破壞力,造成被擊中者的傷口呈開放性創傷,並大出血,難以搶救,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更是無力回天。下圖二、三、四為現代達姆彈,它已不用人為在鉛彈頭上刻上凹凸線,而是由現代加工技術的幫助下變身為半被甲彈,擊中物體既成開花狀態,而且能夠精準的控制彈頭變形方式和大小。,雖然歷史上達姆彈在1899年即被海牙公約明文禁止,但如今達姆彈(半被甲彈)仍被當做特種子彈用於反恐和狩獵等活動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