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正式開徵。多排放多繳稅,少排放少繳稅,不排放不繳費的稅收規則,將倒逼企業增加環保設備投入與支出。這對於我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建設美麗中國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在近幾年「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重要環境治理政策相繼出臺,淘汰鋼鐵、水泥等領域落後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人們已切身感受到環境的改善,這個冬天,京津冀等霧霾高發區,藍天明顯見多。北京市環保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微克/立方米,完成國家「大氣十條」下達的PM2.5年均濃度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標。

  儘管大環保產業持續高景氣,但2017年大環保板塊整體表現仍較弱,大智慧生態環境指數2017年整體上漲2.62%,大智慧土壤修復、PM2.5、節能環保相關分類指數2017年分別下跌8.02%、6.60%、2.94%,均跑輸同期大盤(滬指2017年累計上漲6.56%),不過,部分龍頭股表現仍十分精彩,蒙草生態2017年股價實現翻倍,美欣達、先河環保、格林美、東方園林、龍凈環保等個股2017年累計漲幅也均在40%以上。

  正是因為大環保板塊2017年的整體「蟄伏」、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行業基本面的持續改善,大環保板塊2018年的機會也受到市場各方的廣泛認可。

  十九大報告作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內中國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中「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等論述顯現出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也成為大環保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的根本政策保障。

  十九大報告還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可以說,當前新時代下人們對健康、安全、美麗新生活的追求愈發迫切。需求是生產的第一動力,也意味著大環保產業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產業未來佈局看,筆者認為,短期環境監測市場受環保稅開徵政策刺激主題機會將明顯,由於環保稅實施建立在污染物的精準計量之上,因此對污染數據的監測設備需求將急劇增長,同時由於環保稅是以排放量計稅,工業企業的第三方治理市場以及節能減污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打開。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環保稅面向大氣、水、固廢和雜訊四個領域進行徵收,且所有收入歸地方,這將大大激發地方政府執法主動性,保障環保稅政策的順利實施,大力促進水污染治理、大氣監測治理、固廢處理等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有市場分析人士稱,諸如蒙克環保、碧水源、清新環境、格林美等細分領域龍頭股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而受益於美麗中國建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整個大環保板塊所蘊含的中長期價值十分明顯,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治理領域,煤改氣、天然氣、風電、光伏發電、地熱等清潔能源領域,以及新能源汽車領域都將迎來歷史性機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