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軍銜都是靠軍功來換取,但凡事都有例外。在1955年我軍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不曾帶兵打仗,也不曾有太過顯赫的軍功,但卻被授予了大將軍銜,而且還實至名歸,這個人就是譚政。

少年時的譚政與陳賡在同一所私塾唸書,兩人一同立志,一起學習,成爲了關係密切的好朋友,之後經陳賡介紹,譚政轉投東山學堂。

學成之後,譚政的想法是回到家鄉,宣傳先進思想,卻不想受到了老舊封建勢力的百般阻撓。無奈之下,譚政又一次向陳賡求助,陳賡知道譚政腹中有非凡才華,便推薦他去武漢的革命隊伍,譚政就此投筆從戎。

在紅軍早期,能扛槍、受過訓練的戰士十分缺乏。譚政作爲一介書生,之前根本沒有摸過槍。但譚政並不氣餒,他堅信靠自己的筆桿子也能爲我軍做出貢獻,紅軍領導被他的堅持打動,留他在部隊裏擔任文職。

機緣巧合之下,譚政成爲毛主席的祕書,他的才華在政治工作中大放異彩,將我軍的組織建設和政治建設放在心頭,爲其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毛主席也對譚政大加讚賞,認爲其政治工作做得很棒,故對其非常信任,許多重要的戰略決策都交由譚政傳達,譚政也盡心盡力,工作中從未有過差池。

在任祕書期間,還發生了陳伯鈞誤殺戰友一事,得知此事的譚政認爲擦槍走火不應與故意殺人同罪,遂向毛主席求情。毛主席思慮再三,認爲譚政說的很有道理,便帶頭力排衆議,保下了陳伯鈞的性命,而這一保,也爲新中國保下了一位上將。

譚政雖任文職,但上了戰場也絕非孱弱之輩,在紅軍攻打廣東梅州的戰役中,羅榮桓爲讓部隊順利撤退而殿後指揮,卻不想身負重傷。譚政聽聞後,二話不說就頂着槍林彈雨重回火線,將不能動彈的羅榮桓擡了回來。

解放戰爭時期,譚政參與和主導了新式整軍運動,對提振解放軍士氣,增強軍隊戰鬥力立下了汗馬功勞。爲肯定譚政在政治工作中的突出貢獻,受毛主席推薦,譚政也成爲建國之後唯一一個靠政治工作位居大將的傳奇人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