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註解:

具:準備,置辦。

雞黍(shǔ):雞和黃米飯,代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黍,黃米。粽子的原料之一。

郭:外城。

斜(xiá):傾斜。

軒:窗戶。

面:面對。

場:打穀場、稻場。

圃(pǔ):種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園子。

還(huán):回來。

就:靠近。引申為做某件事。

菊花:菊花酒,古人重陽節時喝菊花酒。

參考譯文:

老朋友準備了上好的酒菜,邀請我到農家去作客。

成蔭的綠樹環繞著小山村,遠遠的青山在城外側卧。

打開窗子就面對著打穀場和菜園,喝著酒我們談論著今年桑麻的好收成。

告別時老友和我約定,等到重陽節一定要來一起喝菊花酒。

擴展閱讀:

這首詩整體風格明快洒脫,詩人興緻盎然地記述了他到農家作客的全過程。首聯表面是記述了一次簡單的邀約,但作者的快樂情緒已經清晰可見,一位興沖沖地急著要去農村吃小笨雞的可愛老頭的形象躍然紙上。隨後四句描繪了優美靜謐的田園風光和豐收年景下兩位老人家的豪情對飲,尾聯中還不忘約定下次喝酒的時間,讓整詩意猶未盡,令人神往。

此詩作於開元末期,距離安史之亂的爆發還有十幾年的時間,正是杜甫後來所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的珍貴樣本。孟浩然前半生為仕途奔波,給宰相張九齡寫詩說「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希望自己能像魚兒一樣為人所用,然而終究沒能等到釣者,一次次地「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創作本詩的時候,年近半百的孟夫子已經放棄了功業之心,回到襄陽故居,怡情山水,恬然自得,膾炙人口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正是寫在此時。

有花有酒有老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寫出這樣的詩,我們為他高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