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年代,有不少家長都會幫小孩訂閱一些讀物,想增加孩子的閱讀能力跟各種知識。我記得當我小時候去上作文班時,老師也說要每天看國語日報,或者要多看書才會有東西寫。總之,閱讀,似乎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我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看過漢聲小百科或小牛頓之類的,至少在我小時候,這些東西都還蠻流行的。長大以後,科學人/牛頓/時代雜誌更是包括我在內的不少高中生一度嚮往成為知識份子時,在圖書館或書店裡翻啊翻的想一探這世界的奧妙。

IELTS作為留學考試的一環,也在考驗考生是否能成為高等教育的一份子,其中最引人入勝的(?),就是科學主題了。不管是始祖鳥/恐龍/海龜,或者蝙蝠/心電感應/螞蟻研究,都有可能被拿來當場考試內容。所以平時養成對科學知識攝取的習慣,會讓人在考試時擁有常識,就算有些單字不熟,但多少也能猜得出來。例如這張圖,當我看到時,立刻想到劍九裡某篇文章就在講這個海生動物演化著陸後,再度回到海洋的故事。

劍九Test 1 Reading Passage 3  

增進科學知識,除了看看前面說的幾本雜誌,轉開電視也有Discovery之類的頻道,此外有一些網站也會介紹一些科普性質的新聞,我覺得也是休閒時很好的讀物,像是這篇這個網站上有好幾個大的分類也都很方便想增加某部分詞彙的人多參考,我最近也都會看。

看這篇文章時可以擁有幾項好處:

1.學會一些科學性文章常出現的動詞如resemble, apply (theory), mystified,或者是一些比較高級的動詞像是excel

2.認識一些在這類主題容易出現的基本單字,像是ancestor, predator, tradeoff 等等

3.練習在約700字的文章中抓重點,知道每個科學發現分別是在哪幾句話中談到,感覺文章脈絡/推衍及重心轉移

 

如果是一個很沒耐性的人,一開始透過快速閱讀篇幅中等的文章,可以慢慢培養對英文字的熟悉度。但是長久下來,還是得讓自己習慣在15分鐘內看完一兩千字的長篇艱澀學術性文章。閱讀的速度不是一瞬間就能改變的,需要不斷的練習,看得夠多才有可能把原本慢吞吞的速度加快。除了基本的閱讀技巧必須使用以外,加強單字跟文法,也會讓自己在看複雜句型時更進入狀況。科學文章看多了,不但能讓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會讓你變成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這不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該有的素養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