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之後有SFC,WII之後有WII U,但和N64、NGC、Switch等主機的名命毫無關聯

此名世嘉對主機的命名似乎和任天堂相似,MD、土星SS、DC之間也是沒啥相似度

任天堂、世嘉的命名方式,與索尼、微軟的命名方式,各有什麼考慮,又各有什麼優劣?


n64和NGC嚴格來說在命名上是有關聯的,它們都是NXX,這個N代表Nintendo(任天堂),「64」是顯示自己64位主機的身份,畢竟在當年64位是一個不錯的噱頭。而GC代表game cube,這麼命名是因為NGC是方的。這兩個名字有點像Xbox360和Xbox one,都有一個表明身份的前綴。從SFC改到N XX應該一方面是想突出那個64,另一方面是想讓N64這款3D主機和之前的2D主機區別開來。至於之後的Wii嘛,因為N64和NGC被PS1和PS2爆的太慘了,而且任天堂沒有想到索尼會在PS3上栽跟頭。所以他們決定與PlayStation錯位競爭,推出了Wii,既然是錯位競爭,那麼這款主機就要與主流不同,標新立異。而任天堂自己曾經也是主流,所以既要和自己的過去說再見,又要突出新主機的特性,改一個和之前無關的名字也就勢在必行了。

以上的解釋對大部分情況可用,但解釋不了為什麼Wii U和Wii差別很大,命名上卻相似。所以我覺得任天堂在推出了fc,SFC,n64,NGC之後,可能是覺得兩代換一次命名方式是一個好主意,而且他們的主機每過兩代都要有大變化,因此這種方式也就沿用了下來。


從美版來看,1986年的NES一直到Wii之前的NGC是同一個序列,命名上並沒有斷檔。

NES =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NES - Super NES - Nintendo 64[上標] - Nintendo Game Cube

如果你要問為啥沒叫NES2 NES3……那隻能說是因為市場推廣的緊迫需求所在。按理說NES -&> Super NES -&> 下一個應該叫Ultra NES吧?但那時的任天堂為了在市場上彰顯新產品64位元的特性,就命名為N64了。

早年的主機行業是一片染血的紅海,格局和現在寡頭競爭略有不同。今天耳熟能詳的品牌,都是那時游出來的大佬,還有一堆跳進去再也沒上來的小佬。

想像一下另一個架空的世界,iOS面世不久,Android緊緊跟上,這時又冒出了Windsor Phenix和BrandBerry系統,第二年又出現了Riccy、Opsso和Vyvio三種新的操作系統。這差不多就是當時主機戰爭的形勢。注意過去的人並不能預知未來,誰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是勝是敗。競爭對手多,嶄新的技術又來得突然,所以就算像世嘉這樣的強者,也沒能一直剋制住不在產品序列命名上面搞新花樣。

但相同的是,大家都希望以命名的方式在彰顯新技術,吸引玩家入坑。每一款新主機的推出,都要應對新的市場挑戰,對市場推廣來說,起一個新的名字是有必要的。

除了天選之子(注)Playstation,沒有任何一家的產品序列命名能保持不變,能從1排到了4。

*註:此處做中性詞用,並非褒義,勿噴。

誰給了索尼這麼大的自信,當然是天時地利。第六個主機世代,是以Xbox萌新進場,PS2大獲全勝的結局落下帷幕。此時天下已平,或者說主機市場已經進入了寡頭競爭的時代,索尼又處在領先地位,PS3已經不需要任何新功能的名頭來標榜自己。只要放出話來我來了,我叫PS3,玩家就會買爆。

這就是世界上沒有PlayStation Bluray這臺主機的原因。

微軟這邊,也沒能實現保持簡單的1-2-3-4這種序列命名。其實Xbox 2代幾乎就叫Xbox 2了,最後改叫Xbox 360,是因為這臺Xbox 2需要和PS3同臺競技,如果用自己的2去打人家的3,顯得落後。會爆炸的那臺三星手機本應該是Galaxy Note 6,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

微軟野心很大,想打造一個客廳之王,鏈接社交與PC,統一家中所有娛樂,所以選擇了360這樣一個名字。時至今日,客廳之王這一遠大理想仍未破滅,後來三代叫Xbox One這個命名很大原因也是基於微軟"娛樂大一統"這樣的理念。

誰也無法保證Playstation就一定會有5和6,不信你看PSP 4000叫什麼來著?


索尼微軟是情況特殊

這兩家公司都不是以遊戲為主業的,所以他們都是專門給自己的遊戲機建立了一個品牌。強調Playstation而非索尼,這實際上是沿襲當初Trinitron Walkman品牌獨立的方案,在80、90年代這是一種很先進的商業思維。後來的XBOX也是一樣,確切的說是微軟摸著索尼過河,當然實際命名還是有一定的個性(腦殘個性)。NINTENDO這個牌子本身就是遊戲品牌,沒有歧義,所以沒有另建品牌的迫切性。

至於任天堂的老主機名稱沒延續下來,純粹是一系列歷史偶然造成的。別說遊戲公司了,古代中國遇到重大事件皇帝還會換年號呢。

FAMICOM是family computer的縮寫(日本人特喜歡玩這套,pasocon是personal computer的縮寫),當初起這個名字是因為ATARI崩潰導致所有商家都不願意賣遊戲機,整個遊戲市場向學習機(home computer)轉型,family computer說白了就是想蹭熱度。FC最初還想過作為學習機發售,直接捆綁鍵盤BASIC套裝,後來這個點子被SEGA用了,變成SG1000和SC3000。

美國那邊也是一樣,FC的美版最初叫AVS,後來叫NES,總之就是避免讓大家聯想到遊戲機,實際銷售定位是「家庭影音器材」。

FC和NES的名字加了個SUPER延續到下一代,但是這個名字確實太傻逼了,就好像養了條小狗起名叫小貓一樣。所以趁著次世代戰爭的機會改名了。

發生在16位和32位時期的這場戰爭被美國人稱為BIT戰爭,廠家利用當時玩家素質低知識水平差的弱點,片面強調CPU的位數,打擊競爭對手,期間甚至發生了NEC用顯卡定址位數碰瓷16位CPU的惡性事件(美版叫TurboGrafx-16)。因為8&<16&<32&<64 這個很直觀的原因,才用了NINTENDO 64這個沙雕名字。最早N64的名字叫Ultra 64 ,臨發售才換掉的。

N64慘敗後,類似的名字當然是不能用了,於是有了game cube,然後NGC再輸,換WII上,WII太成功了,而WIIU的創意又實在不太靠譜,所以才碰瓷了WII的名字,否則這玩意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和WII不一樣。WIIU又慘敗,正好換名字。

至於掌機的情況,和家用機又不一樣了。

gameboy這個品牌從GB GBC GBA一路走來,經營得很好,下一代主機的代號是gameboy evolution,但是索尼突然公佈了性能和性價比都秒殺任天堂的PSP,打得任天堂措手不及。DS實際上是臨時替換方案,由於這個方案風險太大,為了避免砸了gameboy的牌子,才換了更貼切的Dual screen。

沒想到DS空前成功,gameboy反而淪為側室,這十幾年來,業界一直就有任天堂將重新啟用gameboy名稱的傳聞,但隨著家用機掌機的一體化,也就成為了傳說。

而且gameboy這個名字不安全,雖然朗朗上口,但是太容易被友商惡搞了。

這是SNK的

這是SEGA的


任地獄的主機,是姓N,後面跟名字(FC美版也是姓N的)。

索大法和巨硬,PS/XB是姓,後面跟名字。

這樣看就比較清晰了。

倒不如問,為毛巨硬後面,又是360又是one,為毛不能XBOX,XBOX2,XBOX3一直下去呢,


因為最初,大家開發遊戲機壓根就沒想著要做續作。

最早的遊戲機多數都是一機一遊戲,幾乎不存在換卡帶的情況,所以機器的名字幾乎就是遊戲的名字(Pong時代)。

最早出名的卡帶遊戲機雅達利2600其本名叫VCS(Video Computer System),2600是為了和新型號5200攀上親戚才改的名,7600同理。而後來出的Lynx和Jaguar,一般人也不會把它們和前面的三者聯想成一個系列吧。

世嘉的情況相似,SG(mk3)、SMS、MD、SS、DC,除開sg1000到mk3是同款改型,其他的都是不兼容的全新機型。因為是不同的東西,名字就基本沒聯繫。

所以老任隨意改動機器名字,就是為了區別/聯繫不同的主機。老任的老是老奸巨猾的老,怎麼起名對自己有利他們心裡清楚得很。

これはゲーム機ではないスーファミもうすぐ出るぞ32ではなく、そな倍だetc.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