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20,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开启了他个人的第五次中国行。除了与清华大学继续加深在汽车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外,丰田英男不断向外界释出的“中国很重要”这一讯号,同样引人关注。

 

尽管坊间流传着一句“开不坏的丰田”,但在中国市场,丰田的产品却无法像在美国市场那样“为所欲为”。事实上千禧年之后,丰田原本有机会更好的进军中国汽车市场。但对高风险的畏缩,让其最终错失良机。而如今,随着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充满挑战的新机遇,开始向丰田汽车展开怀抱。


丰田总裁——丰田章男

 

1937年诞生至今,丰田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的汽车品牌。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丰田汽车的“成长”往事。

 

1
丰田的“诞生”


最初,丰田公司是以生产自动织布机起家的。直到1930,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之下,丰田才真正开始扩大自己有关汽车生产的业务。此后,创始人丰田佐吉的儿子丰田喜一郎,开始着手小型汽车发动机的研究。

 

最终在1934年的9月,丰田公司成功研制出了首台实用汽车发动机——A型发动机。作为一款6缸直列式发动机,这台A型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65马力

 

而随着对造车核心问题的攻克,仅仅一年后,丰田旗下的第一台乘用车——Model AA便正式宣告了诞生。这也加快了丰田公司汽车业务部门独立的脚步。终于在19378月,丰田汽车公司宣告成立。


Model AA车型复原图

 

像很多企业一样,丰田汽车的发展也并非一路顺遂。二战之后,遭遇重创的他们,一度来到了破产的边缘。然而绝境之中,于1950爆发的朝鲜战争,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助丰田“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

 

考虑到从本土运输物资成本高昂,且时间缓慢,美国于是将大量的武器装备、粮食衣物等订单,统统交给了其盟友日本。就这样,朝鲜战场不仅拯救了当时频临经济崩溃的日本,同时也将丰田汽车,重新拉回到了正轨。

 

2
丰田登陆美国


1957年,丰田汽车携皇冠车型正式登陆美国加利福尼亚。不过在最初,皇冠车型并未在美国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反而是SUV车型兰德酷路泽,成为了当时消费者心中,丰田汽车的官方名片。


转为美国市场打造的卡罗拉

 

1966,面向美国消费者打造的卡罗拉,成为了丰田打开美国市场大门的“钥匙”。那么当时的消费者,究竟有多爱车款车呢?数据显示,卡罗拉在推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帮助丰田拿下了进口品牌汽车(在美)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而除了为丰田带来巨大的收益之外,卡罗拉这款车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丰田汽车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质量出色”的企业标签。

 

卡罗拉的出现,帮助丰田在美国进口厂商中,占据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地位。然而想要对通用、雪佛兰这些本土巨头造成威胁,丰田无疑还需要一个“契机”的加持。

 

汽车在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龙

 

很快,1973“石油危机”的爆发,成为了包括丰田在内,多家日本车企崛起的“转折点”。汽油价格的持续暴涨,让美国消费者不得不开始去考虑那些燃油经济性更好的小型轿车。而生产小型轿车,至少在当时,还不是美国汽车企业所擅长的领域。

 

3
成功的砝码:TPS系统+远见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完善的“丰田生产方式”,早已发展成了一门庞大而复杂的企业哲学。简单来说,“丰田生产系统”最核心的两个目标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一套生产方式的根基,则是丰田一直所倡导的“持续改进”理念。


丰田生产线

 

当然,除了先进生产制度的功劳,丰田的远见,也是其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1997,他们推出了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混动车型——普锐斯。并在2000之后,开始大力推广这款车型。而要知道,2000年到2001年间,油价其实是处于一个下跌状态的。不过明显,丰田汽车对未来的趋势,提前做出了正确预判。而普锐斯这款车型也不负众望,助丰田成功在混动技术领域,占得了先机。

 

丰田普锐斯车型


4
理念的“偏航”


在丰田汽车过去长达82年的发展过程中2008,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们在产品销量上首次超越通用,成为了“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然而同样是在这一年,一场空前的“质量危机”,已悄悄来到了爆发的边缘。

 

2008年年初,全球知名数据分析服务商J.D. Power,在一份有关上一年度新车质量调查的报告中指出,长期制霸新车质量榜的丰田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被“老对手”保时捷所超越;同时在大众市场方面,丰田也将第一的殊荣,拱手送给了另一家日本企业——本田汽车。

 

事实上,对于丰田产品质量的下滑,时任总裁的渡边捷昭早已预见。2006,在那场轰动全球的“踏板门”事件还未爆发之前,他特别雇佣了两位执行首席,专门对产品质量的改善进行监督。然而这样的见微知著,并没有真正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时任总裁的渡边捷昭

 

200945岁的Mark Saylor开着一辆租来的雷克萨斯,载着全家去看女儿的球赛。驾驶途中,他的这辆车突然因自动加速,失去了控制。最终,这一意外酿成了一场车毁人亡的惨剧。而随着这场事故在美国社会持续发酵,大量丰田车主开始投诉,自己的车也存在突然自动加速的情况。

 

最终,“踏板门”事件导致丰田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召回了超900万辆汽车产品。而这一次召回,除了给丰田汽车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外,更多的是让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顷刻间变得不再“完美”。


上图来自网络

 

这次危机的爆发,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丰田对其制造理念的一次“偏航”。尽管“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于“降低生产成本”;但这一切都是以对产品进行“不断改善”为前提的。然而在不断扩张、增产的过程中,产量、销量和质量这三者的位置,很明显发生了一些改变。

 

作为将丰田汽车推上巅峰的关键人物,渡边捷昭在自己任期内,对于“成本压缩”的极致追求,在为企业创造收益神话的同时,也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相关调查显示,丰田“踏板门”的元凶部件,正是当年渡边捷昭按照压缩成本模式,在美国寻找的廉价供货商所制造的。


5
总结


就目前而言,美国仍然是丰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但随着轿车产品逐渐被美国消费者所“抛弃”,SUV和皮卡车型成为其“心头好”,丰田不得不重新押注中国市场。数据显示,早在2008,轿车还占据美国汽车市场一半的销量,而到了去年,轿车仅占美国汽车销量的30%


图片来自网络

 

2009,丰田遭遇严重信任危机”的时候,丰田章男临危受命,并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帮助丰田重拾“不断改善”的初心,回到正轨。此番,再次面对“危机”的到来,他对于中国市场的赌注,真的能让丰田汽车,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么?


热门视频

复联大结局 | 硬核超级英雄看对眼了哪些车?


奔驰“漏”了,丰田“火”了,特斯拉“炸”了, 盘点上海车展期间那些“车事”


RAV4迎来全新设计,更加运动的外观能否带来更澎湃的动力?

上海车展这么好玩你竟然没去?来这里花30分钟带你逛遍车展


吉利几何A究竟什么来头,能否对标领克?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