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清朝第一首富,名副其實的官商,紅頂商人。

起先在小錢莊當夥計,靠捧巡撫王有齡起家,其次傍上總督何桂清,最後把腦袋掛在左宗棠的褲腰帶上,當起了左宗棠的錢袋子,也順帶成為首富。

李鴻章要扳倒胡雪岩,原因是為了打壓左宗棠。

與其說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錢包,不如說是左宗棠的一條大腿。畢竟帶領淮軍需要軍餉,離了胡雪岩,沒錢養兵,左宗棠這個「軍事家」的名頭也立不起來。

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恩怨就不過多解釋了,關鍵說一說李鴻章怎麼砍掉左宗棠這條大腿的。

1880年左右,電報傳入中國。

胡雪岩作為傳統行業的商人,自然明白電報的重要性。商業第一要素是什麼?不就是信息以及傳輸速度嗎。

掌握了信息以及傳輸,那對本就是傳統行業大財主的胡雪岩來說,肯定是如虎添翼。可是電報的傳輸,不僅需要設備,還需要有審批手續,慈禧不許,哪敢大面積推廣呢?

所以胡雪岩連忙找到左宗棠,讓左宗棠上書一道,請慈禧審批下設電報局。

左宗棠聽到胡雪岩的請求,自然也就上了一道奏摺。可能是因為左宗棠為人耿直,不懂的揣摩主上心思,所以設立電報局一事,並為引起慈禧的興趣。

慈禧一看奏章,她連電報是什麼玩意都不知道,怎麼可能隨意下設一個機構呢?於是就沒通過。

左宗棠懂洋務,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搞好「人際關係」,得不到慈禧的支持。

李鴻章也懂洋務,而且比左宗棠懂。

他看到左宗棠真么賣力的去審批電報局,那電報局對左宗棠一定很重要。所以李鴻章也不去想什麼電報局對未來發展有多麼重要,先把電報局拿下氣氣左宗棠再說。

李鴻章乃人精,精於人情世故。他不從慈禧入手,而是從一幫王公大臣入手。李鴻章在天津私設了一條電報線,然後請王宮大臣們來參觀,結果這幫不懂洋務,沒見過世面的大佬都連聲稱奇。

接下來,李鴻章就開始管慈禧要審批手續。

慈禧一看,電報局是個什麼玩意都不知道,批還是批?自然也就要問問大臣意見。

左宗棠上書時沒找過王公大臣,他們也不知道電報什麼作用,自然也就說不上話。這次李鴻章先找的這幫人,慈禧再問的時候,這幫人就開始吹噓電報多麼多麼神奇。

慈禧是個喜歡新事物的人,聽大臣們都覺得好,自然也就想見見,於是允許李鴻章去辦電報局。

李鴻章把電報局交給懂商業的盛宣懷搭理,盛宣懷也是一大官商,只不過他是官僚資本的官商,與民營資本的胡雪岩是對手。

這樣一來在信息上就領先了胡雪岩不少,無論怎麼對胡雪岩下手,都是佔盡先機的。

最終的爆發是在胡雪岩囤積生絲大戰洋商時。

因為胡雪岩名下的企業是集團式發展,所有業務都要依靠他的錢莊為根基,包括囤積生絲。

囤積生絲大戰洋商,為的是抬高中國絲價,不但他自己獲利多,農民也能獲利多一些。

但是因為囤的太多,大概15000包生絲,動用了當時手上不少現金,所以一度導致錢莊的錢財儲備不夠。

如果有大批儲戶來取錢,錢莊的錢不夠供應,那對錢莊來說是致命打擊。

胡雪岩跟洋商鬥法兩年,已經初見成效,生絲的價格已經超過洋商的收購價。只要再堅持些時日,把生絲的價格再拉一拉,則中國市場再也不是由洋商控制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電報局掌握在李鴻章手裡。錢莊缺錢這麼重要的信息怎麼能錯過?只要稍加透露,就會造成胡雪岩錢莊儲戶瘋了式的上門兌錢。

結果,胡雪岩為了應對危機,只能降價把生絲賣掉,而且生絲本身就是一種隨時間而貶值的東西。

這一敗,元氣大傷,剩下的時間硬生生被李鴻章拖垮。


先不去評價李鴻章的好壞,畢竟這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但是要說李鴻章扳倒了胡雪岩甚至是殺了胡雪岩就有點莫須有了。

我們認為胡雪岩破產必定是因為李鴻章和左宗棠是死對頭,李鴻章要搞左宗棠就必須先搞掉胡雪岩,這一點在孫儷飾演《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基本是一個套路,吳家大院就是左宗棠的財商,因此,某些想要搞掉左宗棠的人先開始搞吳家大院。

再來說說胡雪岩這個人,現在對胡雪岩的評價很高,又是紅頂商人,又是政治家,又是徽商代表人物,可以說,胡雪岩是一個十分勵志的典範人物,通過自己的商業才能,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巔峰,並且成為清朝首富。

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胡雪岩商業行為以及垮台的根本原因。

胡雪岩是怎麼起家的呢?

胡雪岩早年在錢莊當學徒,繼承了掌柜的業務,據說胡雪岩開始發跡是因為挪用錢莊的銀票幫助官員王有齡補實官位,後來胡雪岩在王有齡擔任湖州知府期間代理湖州公庫,辦生絲行,再跟浙江巡撫黃宗漢合股開辦藥店,胡雪岩的生意開始蒸蒸日上。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胡雪岩從上海、寧波購買並運輸軍火、糧食給清軍,在王有齡死後搭上了左宗棠這根線,隨著左宗棠的升遷,胡雪岩一度主持整個浙江省的錢糧、軍餉,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胡雪岩以官商的身份活躍在清末商業,縱橫捭闔,無人能及。

1881年胡雪岩更是因為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走上人生巔峰。

實際上,胡雪岩做的買賣並不能算真正的商業運作,頂多算是一個官商勾結,通過官方支持取得商業壟斷,謀取暴利,胡雪岩乾的買賣別人就別想幹了,官府那關你就過不去,三天兩頭找你毛病,這種買賣放誰乾乾不好?

現在很多商人鼓吹鬍雪岩,無非也就是這個原因,他們想通過胡雪岩這塊招牌從而獲得這樣超然的地位,我們地區以前只有一個商業大廈,是屬於地方特別有權有勢的那種,整個地區的計程車和廣告系統都是他們家的,很長一段時間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大商超都進不來,後來好不容易進來,位置也要在市中心的外圍,後來萬達進來,那真是想要在哪塊開就在哪塊開,箇中原因大家去想吧!

胡雪岩到底是怎麼衰敗的?

胡雪岩仗著有左宗棠撐腰,1882年在上海開辦蠶絲廠,其實胡雪岩早年的時候就干過蠶絲生意,對這裡面的道道懂得一些,但是胡雪岩對生意的理解還是停留在只要我壟斷了所有的蠶絲貨源,那價格就是我說了算。

在得知外國生絲減產的情況下,胡雪岩利用其在國內的影響力,高價收購生絲數百萬擔,這筆大買賣讓胡雪岩投資兩千萬兩白銀,當然這麼大一筆錢也不是誰都能拿出來的,胡雪岩之所以能夠拿出來就是因為胡雪岩是開錢莊的,拿錢莊里的錢做自己的買賣,放到現在來說就是資金池,從融資這方面來說,胡雪岩還是挺成功的。

這場商業大戰也被看作是中外第一場商戰,胡雪岩氣勢很猛,外國的商人甚至聯合起來抵制胡雪岩,但是因為胡雪岩掌握了貨源,始終佔據上風。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胡雪岩用這批生絲坐地起價,賺他個好幾倍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壟斷後坐地起價這種買賣本身就是胡雪岩的拿手好戲。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當年中法戰爭爆發,對中國的生絲貿易起到一定的影響,再加上義大利生絲豐收,胡雪岩高價收購的生絲一下子就砸手裡了,如果這個投資生絲的錢是他自己的還好說,大部分都是胡雪岩從錢莊拿出來的錢,這個時候儲戶認為胡雪岩頂不下去了,所以發生了擠兌,胡雪岩將生絲賤賣,一下子傷到了根,再加上左宗棠病逝,胡雪岩沒了根基,最終憤恨而終。

在擠兌風潮中,李鴻章扶持下的盛宣懷(和胡雪岩的性質一樣,也是官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然這也屬於正常商人間的競爭,畢竟商人的本質就是逐利,看你不行的時候,去你的錢莊取錢應該是沒毛病的吧!

說到底,胡雪岩的失敗是因為盲目擴大經營規模,承受自己無法承受的商業虧損,然後造成資金鏈斷裂,實際上如果胡雪岩穩紮穩打,即使別人想要整你他也沒辦法,一旦你的生意出現問題,你的對手就可能找你的麻煩,做買賣就這樣,壞你的人特別多,尤其是在我國。


通過扶持盛宣懷,用政治加商業雙重的力量來扳倒胡雪岩。

其實胡雪岩只是李鴻章與左宗棠政治鬥爭的一個犧牲品罷了。儘管胡雪岩掛了一個紅頂商人的頭銜,但作為一個商人,他哪真的能夠斗過官場上的人呢?要知道,就連他自己發家都是靠了自己的官場好友王有齡,兩人互相依靠,這才官越做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

後來王有齡抵禦太平軍而身死,這個時候胡雪岩如果胡雪岩還想要把生意給做下去,那就只能再找一位官場上的靠山,而左宗棠便漸漸地成為了他的靠山。

可以說,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錢袋子,左宗棠的軍餉、錢糧大部分都是他經辦,並且對外採購軍火、向洋行借錢也都是胡雪岩操辦。左宗棠平定新疆也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他從外國銀行借的錢。

而淮系與湘系是一對死對頭,而李鴻章作為淮系的老大,是看不得湘系這樣做大做強的。他看到了左宗棠的經濟來源是依靠胡雪岩的,於是便在這方面下手,打算截了左宗棠的財路。

李鴻章一方面利用政治資源打壓胡雪岩,一方面讓盛宣懷去和胡雪岩商戰。在中法戰爭爆發後,李鴻章利用胡雪岩和洋商「斗絲」陷入困境以及中法戰爭左宗棠急需錢的有利時機,突然向胡雪岩發難,胡雪岩在斗絲大戰中元氣大傷。

後來李鴻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讓洋行去向胡雪岩催債,胡雪岩資金鏈很快斷了,他辛苦打造的商業帝國也隨之轟然崩塌。後來李鴻章也向慈禧參了胡雪岩一筆,於是,胡雪岩就這樣被抄了家,並且自己也在不久後病死。

只能說,胡雪岩是湘淮兩系爭鬥的犧牲品罷了,一代富商巨賈,就這樣沒落於權派的爭鬥當中。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清朝那些事兒。(約700字,閱讀需2分)

提到胡雪岩,我們都知道「紅頂商人」這個稱號。

而說起李鴻章,我們也都知道「大清裱糊匠」的說法。

李鴻章像

這兩個人,一個是商人之代表,一個是朝廷大員,兩者的命運也因共生於晚清而發生碰撞。

這兩個人在晚清歷史上有過密切的關係,其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胡雪岩商業帝國的崩潰。

在這場劇變中,李鴻章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其實胡雪岩的成功,靠的就是官商結合這條路。

左宗棠像

左宗棠在鎮壓太平天國以及籌建南洋水師時,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軍隊經費的難題。

而胡雪岩抓住這個機會,利用商人的嗅覺,為左宗棠解決了不少難題。

當然,左宗棠這個晚清重臣也不是不懂得回報,逐漸讓胡雪岩完成了由商到官的轉變,當然這並不是讓胡雪岩不做商人了,而是讓他成為官商,也就是我們所言的紅頂商人。

背靠國家權力的商人,怎麼可能不成功?胡雪岩的商業帝國就此逐漸建起。

但是這種大廈,再龐大,也是建立在官商結合的基礎上,一旦兩者之間出現問題,那再高大的大廈也危險了。

阿古伯入侵新疆後,清廷爆發了一場爭論,因為國家經費有限,到底是保新疆呢,還是保海疆?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這場紛爭,以左宗棠的勝利而告終,左宗棠順利平定了阿古伯叛亂,為大清守住了新疆。左宗棠和胡雪岩的人生也走到了巔峰。

就在這場政治糾紛中,左宗棠和李鴻章結下了梁子。

李鴻章決定整道左宗棠,就從左宗棠後面的胡雪岩入手,「倒左先倒胡」,成功利用手裡的權力,搞倒了胡雪岩的商業帝國。

李鴻章的具體手段與情形,可參閱前面的問答#李鴻章為何要殺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李鴻章用行政手腕,掐斷了胡雪岩的金融命脈,致使胡雪岩的錢莊發生擠兌而破產,進而商業帝國也崩塌了。

綜上可知,胡雪岩的成功靠的是官商結合,失敗同樣也是因為政治方面因素的介入。真可謂「福以禍之所依」!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聽說是李鴻章和胡雪岩的老闆後台左宗棠鬥法,鬥了很長時間了。後來老李改變策略,為鬥倒老左,開始重點打擊其後勤供應主管,即老胡!任務放給盛軒懷,這個盛挖空心思陷害老胡,沒有得逞。當老左去世,再加上老胡蟬絲生意經營失敗血賠!各方力量趁機發難,欲除之而後快,導致老胡下場悲慘!


胡雪岩是我高中時候最敬佩的商人之一。對於他的成敗,不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很多的時候,一開始就決定了他發展的軌跡和結果,所以我們還是要想像胡雪岩自身的問題。「大樹底下好乘涼」是他做事的精髓,「信用至上,民族利益」是他做人的要旨。如果非要說是誰讓他失敗的,我覺得是他自己讓他失敗的。官商結合的商業體本身就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更何況當時國家內外交困。所以,他不是失敗,是時代的犧牲品。


殺雞焉用牛刀,不靠譜的問題,一個是商人靠認捐博了個紅頂子,一個權傾朝野,洋務運動的主要領袖級人物,門生故吏遍及帝國上上下下,他倆八竿子打不著的交集,太抬舉胡雪岩了吧!怎麼可能李鴻章要不擇手段去殺一個小嘍啰。


主要原因是李鴻章斗左宗棠,胡雪岩財力支持左宗棠,左宗棠庇護胡雪岩,其實說到真正的晚清首富,其實還是李鴻章,


問題問的極爛,胡雪岩需要李鴻章對付嗎?級別差了多少你完全無概念


李鴻章的錢袋子是盛宣懷,左宗棠的錢袋子是胡雪岩。李和左不和,剩下的腦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