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從公立學校過渡到國際學校,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教育問題,與其說是學校的過渡,不如說是中國教育到國際教育的過渡。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的老師認爲,既然選擇了國際學校,那麼家長們自然希望孩子可以順利過渡學業,將影響最小化。畢竟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很難立刻適應的,那麼在決定轉學前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各個學科的準備自然也會有所差別。公立學校學到的數學無疑是比國際學校的難,那麼只要平常成績沒問題就可以。相對而言,英語確實是大部分中國孩子的硬傷。

聽力盡量從小就培養,年齡越小的孩子學起來越容易。閱讀,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所以學生在轉入國際學校之前要學會怎麼樣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技巧,最好可以做到自主閱讀,做好從讀英語故事到學術文章的準備。還要善於自己總結,有自己的思路,不能侷限於東方思想,要學會中西結合。這就需要對西方文化和思想都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英語方面能夠達到口語表達流利,語法清晰就很好了。寫作表達同樣也很重要,英文的寫作標準其實和中文寫作要求一樣嚴格,不可忽視。

最後就是專業名詞方面的積累,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在專業課上定會非常喫虧的,尤其是理科生突然轉到全英文教學中影響非常大。即使基礎高,詞彙量大,在這個適應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問題,比如慣性思維下,先翻譯成中文理解,再用英文表達,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答案的準確度。

除了英語外,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在學習方式上也有很多的不同。國際學校的學習方式以查資料、寫essay、做展示、團隊合作、上臺演講爲主。數學可以用計算器進行畫圖等操作,理科學習不強調機械記憶,而考察對現象的解釋說明及論證。這些都是與中國教育差別很大的。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