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安門外觀。(圖/記者曾俊豪攝)

▲外媒報導,兩岸勢力此消彼長,「脫臺者」人數將越來越多。(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 曾俊豪/綜合報導

「脫北者」泛指逃離北韓政權的公民,主張英國脫離歐盟的則被稱為「脫歐派」、「脫歐者」。英國媒體《BBC中文網》最近在報導中提出新詞「脫臺者」,指的是脫離臺灣到中國大陸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臺灣人。報導指出,在兩岸目前局勢下,未來「脫臺者」會越來越多。

臺北論壇董事長蘇起日前率團前往北京、上海交流,在和大陸對臺智庫交流過程中提到,「惠臺31項政策」會造成人才過度流失形成「離土」問題,引起臺灣民眾反感。與會的涉臺學者表示,若在這些民眾「被逼上絕路」無法回臺,大陸當局不排除祭出新政策,改變對臺灣人「身份認定」,也就是核發「國民身分證」。

對此,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依兩岸條例第九條之一規定,臺灣民眾如果在中國大陸設籍,將喪失臺灣人民的身份,希望人民要注意維護自身權益。而據內政部統計,從2004年到2017年,臺灣人民因為在中國大陸設有戶籍或領用中國大陸護照而喪失臺灣人民身份是567人。

▲▼黃安自爆最近又悄悄回臺老家,在新竹街上又被攤商嗆。(圖/翻攝自黃安微博)

▲外媒指黃安為「半脫臺者」代表性人物。(圖/翻攝自黃安微博)

《BBC中文網》報導,儘管臺灣當局警告「棄臺投陸」會喪失臺灣人民身份,但還是有不少人「棄臺投陸」。報導以早期兩岸敵對狀態,在前線服役叛逃的林毅夫作為「脫臺者」的代表人物,他最後受到重點栽培成為經濟學家,一度擔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在林毅夫叛逃多年之後,其妻子陳雲英也成為「脫臺者」。

報導還以中共十九大黨代表盧麗安爲案例,原籍高雄旗山的她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盧麗安在臺灣讀完大學後到英國留學,之後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2017年成為中共十九大黨代表。臺灣當局隨後也做出反擊,取消盧麗安的臺灣戶籍,將其視為「中國公民」。

除了這類徹底的「脫臺者」,還有更多在中國大陸工作、經商、求學的臺灣人,遊走於兩岸之間。他們屬於「半脫」的「脫臺者」,其中又以藝人黃安為代表。黃安過去不但舉報盧廣仲、林宥嘉和周子瑜等藝人「涉及臺獨」,自己也不只一次公開表達對「祖國」的讚賞。

「惠臺31項政策」之後,對岸大專院校敞開校門對臺灣學生招手,鼓勵登陸就讀。報導分析,這類在對岸讀書的臺灣學生一開始可能只是遊走兩岸之間的「脫臺者」,但時間久了也可能變成「不當臺灣人,改當中國人的脫臺者」。認為在兩岸勢力此消彼長下,未來「脫臺者」可能會越來越多。

▲北京大學外觀 。(圖/記者曾俊豪攝)

▲北京大學等名校今年「加大力道」迎臺生就讀。(圖/記者曾俊豪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