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趙靜瑜╱臺北報導】

經歷過文化大革命,3000年中國文人樂器古琴歷史命脈曾經一度遭逢傳承斷層,但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開始尊重也重視古琴藝術,把自己的文化找回來。被封為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傳承人的趙家珍,正是承先啟後的中生代代表。

趙家珍目前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在琴界以演奏技術純熟,意境深遠聞名,她曾為《後宮甄嬛傳》、《紅樓夢》與《笑傲江湖》等多部熱門電影、電視劇錄製古琴音樂和擔任古琴藝術指導。除此之外,她對於教學也相當投入,趙家珍說,「要彈好琴,得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先成為琴匠纔有資格去追求形而上的文化與意境,進而成為一名琴家。」

文化學者林谷芳就表示,琴界正面臨老一代逐漸凋零,而新生代尚未崛起之際,中生代正是傳承關鍵,「趙家珍正是中生代最優秀的古琴名家,她琴音中的深度,都能讓後輩與當代人看到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美感。」

趙家珍學生遍及大江南北,她重視基本功,「基本功好了,才能把古琴彈出音樂,而不是把古琴彈出聲音。」趙家珍常跟著學生對彈,「只有這樣,學生有一點點偏差,我可以立刻提點。」趙家珍說,她不規定學生必須如何去做,「我路徑開放,但我目標很明確。」趙家珍說,她常常跟學生腦力激盪,「《瀟湘水雲》開頭描述山水畫卷,是不是應該更柔美?」、「道家不是講空,空究竟應該是心中無物還是心中有物?」這些問題不但提供了學生思考的機會,也讓趙家珍對於古琴有更多的想像。

「一切都是自然最好。」趙家珍說,彈琴本身就是要跟音樂之美相融合,「聲音的高低、長短,表達的是人們內心情感的收與放,如果不自然,只會讓彈者放任,聽者彆扭,無法收修養身心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