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3年幼兒園教師,6年直轄市首批一級幼兒園園長,6年小學校長,從教近30年,無論工作崗位怎麼變,“把愛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辦老百姓身邊的好學校”的教育情懷不變。重慶市渝北區龍山小學校長楊乾敏用自己半生的行動踐行着她的情懷。

2010年4月,楊乾敏離開熟悉的以宋慶齡先生名字命名的重慶市渝北慶齡幼兒園。她把宋慶齡先生“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的教誨帶進小學教育。在自己一手籌建落成的渝北區龍山小學校園裏,她提出“美夢童年 夢想花開”的辦學理念。她與老師、學生、家長們一起憧憬着學校的辦學願景:建設一所有夢想、有品質、有力量、有特色、有聲望的卓越學校;塑造一羣有夢想、有精神、有智慧、有魅力、有成就的芬芳教師;培養一批有夢想、有教養、有知識、有情趣、有活力的美麗學生。

在這所新建的校園裏,每一位師生都謹記“爲夢想而奔跑”的校訓。師生共建“夢想天地”主題環境,師生共同種下許願樹,佈置塗鴉牆、開闢美夢田園、搭建夢想舞臺、開發夢想課堂。學校制定了“美言美行訓練點”,每週一有“美言美行”朝會展示,定期舉行各學科文化周,開展家長進課堂等親子活動。

“羊媽媽”是師生們對楊乾敏的愛稱。她依然帶着在幼兒園養成的職業習慣,特別重視學生在校的一日學習生活。她把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時時檢查食譜,關注用餐環境。她會親自去給孩子們添飯菜,與孩子們一起進餐,聽他們對餐飲的想法和建議。她會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孩子們有樣學樣,個個爭做環保志願者。

學校有個因家庭變故導致的問題孩子小宇,楊乾敏爲其安排心理諮詢師,單獨建立溝通檔案,定期與其談話交流,矯正行爲,一路堅持下來,孩子有了一點點轉變和進步。小宇父親生病了,她多次帶着班主任和後勤工作人員前往經濟困難的小宇家家訪、探望,並幫助家長申辦了經濟困難資助。她的舉動,讓這個平日教育孩子只知打罵,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不聞不問的家長有了些許的改變,家長慢慢知道關心孩子、尊重老師、理解學校。

初到重慶的小雷老師是北方人,不太適應繁雜瑣碎的小學工作。楊乾敏一面請教研組長給小雷老師進行學科專業指導,一面親自從心理上疏導小雷老師。“楊校長給了我家一般的溫暖,幫助我儘快走出適應‘觸礁期’”,小雷老師心懷感激。楊乾敏堅信:教育要充滿愛,要給師生成長足夠的耐心。

楊乾敏重視培養骨幹教師和班子成員,放手讓他們施展才幹、快速成長。該校4名校級幹部中,有2人是從普通教師成長起來的,10餘名中層管理團隊也是土生土長。副校長王小峯曾經在一所農村學校當過副校長,來龍山小學以後他想在學術上、專業上有更多發展和進步。楊乾敏就把學校“我看72行”校本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校本研修等工作都交給王小峯負責。上級領導看到了王小峯的成熟與進步,有意調他去新的學校主持工作。王小峯心甘情願當副手,楊乾敏也誠摯挽留。

楊乾敏通過定期組織新教師崗前培訓、轉崗教師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學科教研等主題不同、靈活多樣、專業紮實的繼續教育,並依託教師研修網站把專家請進學校開設專題講座,提升了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格局,拓寬了教育教學視野。

從龍山小學開辦伊始,每一屆的新生家長會都由楊乾敏親自主持召開。家長們先於孩子走進學校,看學校的環境佈局、設施設備,聽她講學校的文化內涵、課程設置、師資發展。她把家長請進校園、進課堂、進食堂,成立家委會、建立督學委員會、伙食管理委員會,參與班級活動和學校大型活動。她把家長們在學校的所見所聞用簡報的方式展示出來,轉發到各班,每一位家長都能及時知曉孩子們的校園生活,瞭解學校的動態發展。她始終認爲開放與溝通是家校良好互動的前提。家長們開始爲學校的管理進言獻策,成了學校與外界有效溝通的橋樑。她把家長也納入學校發展共同體。

楊乾敏常說,小學教育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幫助學生萌生理想,幫助學生在逐夢路上,瞭解和發掘自己的潛在能量。於是,她開發整合社會資源,在學校開設了“創客實驗室”、航空航天館,與重慶市少年宮聯合打造“重慶市少年宮校園課外活動中心”80多個舞臺給孩子們盡情施展;在學校建成了重慶首個校園消防體驗中心,孩子們通過實景模擬演練就可以學習各種消防知識;開展“我看72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不同職業——傳承“國粹”中醫藥文化、學習茶藝、感受農耕文化、辨別紙幣……

建校不足10年的龍山小學,已獲全國“數學文化實驗學校”“自主教育聯盟示範校”,重慶市“最美校園”“書香校園”“綠色校園”“研學旅行先進學校”等多個榮譽稱號。楊乾敏本人也被評爲“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創新校長、“百社千校書香童年”閱讀活動先進個人、首批“全國自主教育十佳校長”“優秀教育工作者”等。但她仍然懷揣夢想在自己鍾愛的教育征途上繼續向前奔跑!

(作者系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7日第6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