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小編去聽了一場擇校展,

全程聽完現場教育大咖們的激情演講,

瞬間覺得自己對國際學校這塊的認識更深入了!

特別是接觸到了“蛋糕模型理論”這個概念

一定要跟家長們分享一下:

一直奔波在擇校之路上的家長們,

最大的期待當然是孩子未來能上國外名校。

但是競爭真的太大太大了吧!

名校門檻有多高,憑啥錄取你家孩子呢?

第一層:看GPA

第二層:看標化考試成績

(妥妥的硬件啊,光這兩層就淘汰不少人了)

第三層:看課外活動等綜合實力

對於多年沉溺於應試體系的學生來說,硬件條件肯定不陌生。

想要入讀美國藤校,硬件條件必不可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能被藤校錄取的學生需要怎樣的硬核成績呢,我們從GPA,ACT,SAT一一說起。

美國大學生網站USA Today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Here's what it really takes to get into the Ivy League these days》,調查並公佈了這些藤校學生的"硬件"真相。

被錄取的藤校學生高中GPA平均分數

被錄取學生(成績在25%-75%範圍內)的ACT分數

被錄取學生(成績在25%-75%範圍內)的SAT分數

SAT數學

SAT寫作

SAT閱讀

以上數據是以所有國籍的藤校學生作統計,若把國際生單獨拎出來,分數肯定要比這個還得高,隨着藤校的錄取率每況愈下,未來這些硬核要求會越來越高。

僅靠GPA 和 ACT/SAT 分數高就能被常春藤錄取嗎?這是不可能滴,看完硬件還得看軟件啊。

硬核成績只是第一關,闖完第一關,纔有機會進入下一輪,你需要展示你是否值得錄取,所以,過了硬件條件,你的考驗纔剛剛開始呦!同學們要早做準備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