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入學季,準幼兒園的寶爸寶媽們,是否正焦頭爛額,不知從何下手呢?

別急,幼兒園一線教師,將為您總結出實用的《入園準備寶典》,拿走不謝。

《入園寶典》目錄

一、物質準備

二、精神準備

三、能力準備

三篇內容將分開講述。本章主要講述能力準備。

週末帶小豆豆去遊樂場,遇到了兩對有趣的母子。當時,孩子們光著腳丫,正從裡面出來,約莫三歲。

短髮媽媽麻利的拿出鞋襪、水壺、零食,把孩子抱到椅子上,開啟保姆式服務。

長發媽媽則不動聲色,任由孩子自己踮著腳尖找鞋襪,用稚嫩的小手慢騰騰的穿著。偶爾指示一兩句,但從未幫忙。

「孩子還小,讓他自己穿得穿到啥時候?」短髮媽媽火急火燎。

「孩子馬上上幼兒園了,我把他培養的好一些,到幼兒園少受點罪。」

「你真逗,孩子上了幼兒園有老師教,哪用咱們費這勁。」

「反正有老師教,自己何必費這勁」這可能是當下多數家長的心態。

從教這麼多年,最深刻的感受是:孩子們的各項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不會穿鞋、衣服的孩子越來越多,不會與人相處的孩子越來越多,不會聽指令的孩子越來越多……

羊毛出在羊身上,家長偷的懶,總得有人來還。這個人是老師嗎?

作為一個小班老師,我明確的回答:不是。那麼,這個人是誰?

我們來看一組回放鏡頭:

入園不久後的一天接園時,兜兜快樂的拉著媽媽的手走出幼兒園,旁邊不時有小朋友指著她說:「這是我們班的兜兜!」

「你怎麼認識她的?」

「她幫我穿鞋。」

「她幫老師發勺子。」

「老師說她什麼都會自己做,總是給她小貼畫!」

兜兜媽有著和長發媽媽一樣的教育理念,相信自己培養好孩子的行為習慣,孩子會更快、更輕鬆的適應。事實也是如此,因為兜兜什麼都會做,很快就闖入老師的「法眼」,被老師立為「榜樣」,號召小朋友們像她學習。當孩子在新環境裏如魚得水,自信、自豪感爆棚,她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哭鬧著不肯來園呢!

反觀那些把教育都丟給老師的家長,雖然暫時會輕鬆一些,但在後續的教育中,會深深的品嘗惡果:孩子遲遲不能適應幼兒園,每天哭鬧著不去幼兒園,尿褲子、餓肚子、便祕…..孩子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時刻處在緊張、自我懷疑中,怎麼會喜歡這個陌生的幼兒園呢!

所以說,家長偷的懶,都由孩子來償還

幼兒園雖說是保教結合,老師會幫助孩子。但是這不代表老師會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因為:

1.沒必要。在老師的意識裏,國家規定滿3周歲入園,是因為孩子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孩子沒有,老師要做的是教會他,而不是包辦代替。

2.不可能。一個班二三十個孩子,需要組織的活動很多,需要顧及的範圍很廣,不可能事無巨細的盯住每一個孩子。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入園適應更輕鬆、更快,家長們至少需要培養孩子的以下能力:

一、教會孩子穿脫衣物

1.穿、脫褲子(分清前後、正反),每天如廁、午睡都涉及到穿脫褲子,如果孩子不會,想像下孩子的一天怎麼過。特別要注意的是,入園後都會要求孩子穿小內褲,教會孩子從裡到外,一條一條往上提。我見過很多孩子不提內褲,只提外褲!

2.學會穿鞋,每天的午睡、區域活動(上下午各一次)都會涉及到穿鞋。不要因為不會穿鞋而無法選擇喜歡的區域遊戲。

不會穿、穿反,

、穿鞋(能分左右腳最好),

會長發媽媽這個人是你的孩子。

想了解更多入園準備內容,請關註:

入園準備知多少(精神準備)

入園準備知多少(能力準備 )


作者簡介:窗邊的小豆豆,一個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一線教師,現供職於北京某市級示範園。致力於研究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特點,傳播科學教育觀,守護孩子的快樂童年。 個人微信公眾號:跟幼兒園老師學育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